华中华东的多彩印象,安 微 黄 山

随影

<p class="ql-block">“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徐霞客的赞叹,连同那“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与“五胜”(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故事)的盛名,早已将黄山塑造成我心中一座巍峨的向往。它究竟拥有怎样的魔力,能担得起“天下第一奇山”的赞誉?这份好奇,终于在五月二十九日,伴着初夏的晨光,化作了我和老伴脚下攀登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清晨六点刚过,黄山南大门的换乘中心已是一片沸腾。我们挤上景区交通车,车门拉开的一瞬,喧嚣的热浪扑面而来——眼前景象令人瞠目:从索道入口的楼梯到整个宏大的换乘大厅,密密麻麻全是攒动的人头。鼎沸的人声在穹顶下回荡,震动着耳膜,也瞬间点燃了旅途的第一份焦灼。“哪钻出来这么多人啊?”我不由得低声感叹,无奈只得汇入这望不到尽头的长龙。近一个小时的缓慢挪移,是黄山给我们的第一个下马威,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朝圣“奇山”之路,从来不易</p> <p class="ql-block">所幸,缆车如飞鸟般,仅用十分钟便将我们从尘世的喧嚣带入了仙山的怀抱。当双脚再次踏上坚实的土地,黄山那苍翠、雄奇、灵秀的画卷,才真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出缆车,视线便被峭壁悬崖间姿态万千的黄山松牢牢攫住。它们才是这片天地真正的主人!千百年来,这些坚韧的生命扎根于贫瘠的石缝,任凭风霜雨雪无情侵袭,却始终岿然不动。它们或舒展臂膀,迎风而立;或盘根错节,傲骨铮铮。那一抹抹浓得化不开的苍翠,在灰褐色的岩壁上迸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力。凝视着这些饱经沧桑却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灵,一股敬意油然而生——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吗?它们无言,却诉说着最磅礴的生命史诗</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石阶前行约莫一刻钟,此行最负盛名的“迎客松”便含笑立于道旁。它宛如一位热情好客、德高望重的长者,雍容地伸展着遒劲的臂膀,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那标志性的姿态,早已超越了植物的范畴,成为黄山精神最生动的图腾。游人们争相簇拥在它面前,渴望定格这珍贵的瞬间。我和老伴等待良久,终因人流不息,未能如愿拍下双人合影,只给老伴留下了一张带着些许遗憾却依然满足的单人照。带着不舍与继续探索的决心,我们告别了这位“老友”,深知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前方</p> <p class="ql-block">随着步履深入,黄山另一绝——“怪石”开始争奇斗艳,粉墨登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看那“仙人指路”,仙风道骨,仿佛正为迷途的旅人指引着云海深处的方向;那“猴子观海”(或“猴子望太平”),端坐峰巅,千年如一日地静观云卷云舒,世事变迁;更有灵龟探首、金蛇昂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最奇妙的是,这些沉默的巨石并非只有一副面孔。移步换景,角度稍变,眼前的景象便焕然一新。一块顽石,左看如憨态可掬的动物,右观似飘逸出尘的仙人。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的露天艺术馆,人类的无穷想象力被彻底点燃,赋予这些冰冷的岩石以鲜活的生命与无穷的故事。每一块奇石,都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p> <p class="ql-block">然而,黄山的壮美并非唾手可得。当“百步云梯”那近乎垂直、高耸入云的石阶赫然横亘于眼前时,先前赏景的轻松惬意瞬间被巨大的压迫感取代。抬头仰望,一级级石阶仿佛直通天际,望不到尽头,冰冷地考验着我的体力与胆量。年逾古稀的我,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剧烈的动摇:是咬紧牙关向上攀登,还是就此折返,甘愿与顶峰风光失之交臂?踌躇之际,询问路旁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简洁却不容置疑:“黄山的路,要么向前,要么原路返回,没有平坦的捷径可走。”这答案像一记警钟。看着身边络绎不绝向上攀登的身影,感受着老伴无声却坚定的目光和那句“试试吧,慢点走”,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心底涌起。挣扎过后,是决然的选择:勇往直前,挑战极限!</p> <p class="ql-block">深吸一口气,踏上了这“天梯”。每一步抬起都异常沉重,心跳如擂鼓,汗水浸湿了衣衫,沉重的喘息在胸腔里轰鸣。石阶陡峭,仿佛永无止境。然而,我深知,脚步一旦迈出,就不能停下。每一步的向上,都是对自身极限的试探,也是对意志力的极致淬炼。双腿的酸胀、心肺的灼烧感,都成了这场无声战役的背景音。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石阶再陡,只要脚步不停,终能抵达!这攀登的过程,剥离了所有外在的浮华,只剩下最纯粹的坚持。原来,挑战身体的极限,本质上是一场与自我意志的角力——那个犹豫的、退缩的、怀疑自我的“我”,才是需要被征服的真正山峰</p> <p class="ql-block">当终于迈过最后一级石阶,钻过狭窄幽深的鳌鱼洞,再经天海,目标——“光明顶”终于出现在眼前!立于这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之巅,刹那间,豁然开朗!极目四望,视野毫无遮拦。但见群峰如黛,层峦叠嶂,在脚下绵延铺展,直至天际。奇峰错落,云涛在谷底若隐若现(虽未遇大云海,但山岚缥缈,意境已足)。山风浩荡,吹散了攀登的疲惫,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成就感在胸中激荡、升腾。回望那条蜿蜒曲折、险峻异常的来路,难以置信自己竟一步步丈量了上来。古稀之年,凭意志登顶,这份自豪感,足以充盈整个生命。老伴在耳边欣慰地低语:“真没想到,你今天能坚持到最后!”这句话,比任何赞美都更动听</p> <p class="ql-block">立于光明顶,俯瞰万壑千峰,徐霞客那句“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千古绝叹,终于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眼前磅礴的实景,融入了此刻淋漓的汗水与心跳中。这一刻,才真正领悟其精髓。黄山的奇绝壮美,唯有亲历其险,方能窥其全貌,感其魂魄。它不只是一座山,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挑战、关于超越的宏大隐喻</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脚步虽显疲惫,内心却无比澄澈与丰盈。黄山之旅,远不止是奇松、怪石这些绝美景致的饕餮盛宴。它更像是一次生命的洗礼与重塑。百步云梯的挣扎与征服,光明顶上的豁然与顿悟,都在无声地宣告:人生亦如登山,最美的风景,永远藏匿在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险峰之后。唯有不断向上攀登,不断挑战自我的边界,才能看到更辽阔的天地,遇见那个更坚韧、更强大、超越自我设限的“新我”</p> <p class="ql-block">所以,去攀登吧!无论年龄几何,无论前路几多崎岖。去用脚步丈量未知的高度,去感受汗水滚落的灼热,去倾听胸腔里奋力喘息的声音,去勇敢触碰身体的极限,去体验站在世界之巅、心跳与云朵同频的狂喜。因为,正如黄山那石缝中的劲松所昭示的——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屈;正如那登顶后的壮阔所揭示的——最美的风景,永远只属于那些心怀向往、永不停歇脚步的攀登者。黄山归来,天下或有山,但心中那座因挑战而耸立的高峰,将永远指引方向</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9日摄于安微黄山</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 随影</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