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家口: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了一小门,日“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span></p><p class="ql-block">张家口作为边塞重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张家口一直是坝上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是发生战事最频繁之地。中原的汉族政权为抵御来自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便在北方边境上修筑起了万里长城,而大境门是“万里长城第一门”。</p><p class="ql-block">1909年,清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大境门景区</p> <p class="ql-block">现场作人物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糖画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p><p class="ql-block">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的意思是指边境之门。</p><p class="ql-block">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门楣上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p><p class="ql-block">大境门是张(张家口)库(库伦,即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商道之起点,也是万里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大境门见证了1945年8月八路军收复张家口、1948年12月解放张家口的伟大历史时刻。</p><p class="ql-block">孙中山,蒋介石、朱德、聂荣臻、华国锋等都曾登临大境门。</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境门,已成为旅游避暑的胜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3A级景区,张家口市市区发祥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初建时为单纯屯兵军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随着边贸日益繁盛,张家口堡成为豪商巨贾聚集之地。张家口堡现占地23公顷,东西长500米,南北长374米,以文昌阁为中心的街道四正曲直,清末民初时形成了堡内现有格局,共有明清及民国时期院落47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堡内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外建筑、钱庄、票号、洋行众多,被我国建筑专家吴良镛评价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走进堡子里随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位于张家口堡城中心,乃堡内标志性建筑,二层供奉文昌帝君,兼具钟楼与鼓楼的作用。其建筑设计融合佛、道文化,西方古拜占庭式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是张家口多元文化的结点,更是张家口融合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街4号院,是定将军府九连环四合院之一,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此院落是聂荣臻司令员的夫人张瑞华任社长、著名女作家杨沫任编辑的晋察冀边区《时代妇女》和《妇女报》报社的社址。</p> <p class="ql-block">定将军府,建于清末,为定安将军的府邸。属两进七连跨院,其建筑楼阁巍峨、威武煊赫。1939年曾为蒙疆银行所在地,现存两处地下银库。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作为了察哈尔省政府所在地,1952年曾为张家口市委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府前石狮</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办公点已迁出,但没有作任何修缮,院内杂草丛生。很可惜!</p> <p class="ql-block">古戏楼,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形制古朴,造型精致,坐南朝北,为卷棚歇山顶建筑,台口做三面观。初建时为关帝庙戏楼,随着发展演变,其先后被山西会馆、玉皇阁、千佛寺所用,故被称为“张家口堡戏楼”。</p><p class="ql-block">戏楼旁边就是关帝庙,建于元代,清咸丰年间重新修缮。寺庙内供奉关羽,清朝成为护佑张库商遣商人的寺庙。(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抡才书院,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抡才,意为选拔人才,是张家口堡内最早的书院,大门两侧镶嵌“张家口新建抡才书院碑记”及“抡才书院重约记”两通石碑。康有为、安维俊、志锐等众多名流雅士都曾在此讲学,著名的平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也在此举行,其文化、政治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经修缮的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燕归来</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老墙</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座落于张家口堡北城墙上,乃堡内最高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整,正殿内的描金壁画极具艺术价值。古时不仅为宗教祭祀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兼具瞭望拒敌的军事功能。历史上,孙中山、詹天佑、冯玉祥、冰心等众多社会名流都曾到玉皇阁参观浏览。</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乘寺(财神庙),原来叫“增福灵侯祠”,清顺治十四年重修并更名为“财神庙”。财神庙每年正月初五举行“迎财神”和“祭财神”民俗活动。财神庙外的戏楼,是张家口地域很少的勾连搭古建筑形制。</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北城墙小北门</p> <p class="ql-block">北城墙雄姿</p> <p class="ql-block">万全右卫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该城地处张家口市区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北依野狐岭,南濒洋河,扼坝上、坝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全国长城沿线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卫城之一,素有“京西第一卫”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我在2021年曾去过右卫城,那时就是一座孤城,几乎无人管理,城前有一条小街,城的周围是民居和农田。</p> <p class="ql-block">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今天的右卫城经过改造,已成为张家口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凡遇周末、节假日,很多人来此游玩,每逢正月新年,更是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随镜头去感受一下全新的右卫城</p> <p class="ql-block">方言组字</p> <p class="ql-block">有“文革”特色的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右卫古城</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北方名城,自古即为兵防重镇和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的陆路商埠,是奠定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重要圣地,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张家口不仅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自然景观也很丰富。张家口有青山绿水,也有大漠孤烟,坝上草原、草原天路及崇礼滑雪场,都深受游客喜爱。张家口有着独特的气候环境,四季分明,夏宜避暑,秋有美景、冬可滑雪⛷️,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张家口,一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喜欢的友友们可以去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