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清史直隶署

幸福方圆(朱宝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朱宝树</p><p class="ql-block">图片:朱宝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笔记行】早听说一个直隶总督暑半部清朝史,今年8月14日我和老伴专程前往保定,串门直隶暑,拜读半部史。直隶总督署位于裕华西路301号,坐北面南。三间正门,两狮拱卫。白底黑字 “直隶总督署”竖悬门头,庄重威严。自从1724年朝廷定制直隶总督署,任命李维钧为第一任总督起,到1911年任命张镇芳为最后一任总督止,187年间先后有74位,99任次总督在这里叱咤风云,其中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等家喻户晓的近代名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入大门,穿过仪门,正对大堂是木质四柱三间结构 “戒石坊”,黑色梁柱油光闪亮,银灰包顶图案吉祥 。红底金字“公生明”迎面朝阳,北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 闪闪发光。大堂前立“戒石坊”用意不言自明。宋太宗御制这十六字“戒石铭”,放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清朝权力最大的总署。就是在这里,为官清廉早有榜样。唐执玉,1729年起任直隶总署五年,坚持“厚民生,澄吏治”“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他把政府发放给自己的养廉银只用部分,其余上交国库。重病缠身,仍坚守岗位。为此,雍正帝于1730年亲笔题字“恪恭首牧”赐赏给他,对他恪尽职守、勤政廉洁高度赞扬。令人小酸的事,1733年唐执玉在任去世,家人竟无钱安葬。雍正帝为之动容落泪,特命从国库拨款将他风光下葬。其实直隶总督中清正廉洁官员很多,像三任总督李卫,被雍正帝誉为“模范督抚”,还有两任总督颜检、“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等,他们都是古今官员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戒石坊来到大堂,这里是总督举行重大政务活动、颁布政令、接见文武官员及举行隆重礼仪的场所。大堂面阔五间,前有抱厦三间,宽敞明亮。始建于明朝,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直隶总督大堂。雍正帝亲题“恪恭首牧”匾额高悬中央,两侧立柱配有楹联,威严肃穆。堂中案台上,文房器具俱全,案台后方屏风“海水江崖”图案,海水、红日、仙鹤寓意深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台后面这张椅子有74位直隶总督坐过,其中任期最长、权力最大、对朝政影响最深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1870年6月发生天津教案,直隶总督曾国藩,因处理天津教案及身体原因,朝廷于1870年8月任命李鸿章接任曾国藩直隶总督并兼北洋通商大臣 。到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海军覆灭被解职,李鸿章已经在直隶总督位置上二十四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李鸿章再次被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兼任直隶总督,一直到次年在任去世,累计任直直隶总督25年之久。李鸿章任职期间,除了拥有直隶总惊人的大权,还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总揽北方洋务、外交、海防等。是中国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元老,久居高位,大权独揽,对晚清政府有重大影响的人。他是近代史上非常有争议的,如支持洋务运动,开设新式学堂、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筹划海防、创建北洋水师等。他也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等。我们是来旅游听故事的,对老师人物评判没有兴趣。听完李鸿章故事,又听导游讲了其他几位直隶总署奇闻轶事,我们前往二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堂又称“退思堂”,这里是总督日常办公、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复审案件的场所 。二堂同样面阔五间,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廊庑贯通,廊檐、门嵋雕刻精细。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木雕三扇座屏,雕有麒麟等图案。导游按照他们的解说模板,在这里首先介绍了左宗棠。左宗棠于光绪七年1881年开始任直隶总督,1883年调任两江总督。在任时间不长,做事不少:治理永定河、潮白河等河道,整顿海口炮台、筹划海防布局,推动近代军事装备改进等,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当然,左宗棠在任直隶总督之前,还做了更大的事情就是收复新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左宗棠排除李鸿章等人干扰,争得光绪皇帝恩准,于1876年率部从现在的甘肃酒泉出发,先后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北疆重镇;1877年向南疆进军,攻克达坂城、吐鲁番等要地,击溃阿古柏势力;1878年收复和田,彻底驱逐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绝大部分地区。1880年配合政府外交谈判,1881年促成签订《中俄伊犁条约》,短短几年,收复包括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大部分领土在内的约166万平方公里。1884年清政府正式设新疆省,彻底粉碎英、俄列强分裂中国新疆的企图,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直隶总督位置上还有一个人,是导游必讲的,这个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袁世凯。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签完《辛丑条约》后病逝后,朝廷便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到1907年9月4日 调任其他职位,袁世凯在被八国联军损毁修复后的总督署工作六年多。他主持北方善后事宜,与列强谈判、恢复地方秩序;推行清末“新政”,编练北洋新军、创办新式学堂整顿财政等……1912年,直隶总督陈夔龙因病辞职,当时袁世凯大权在握,已有推翻清朝政府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野心。他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向皇太后推荐他亲戚张镇芳,目的就是为自己“篡位”做准备。当时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已无力控制局面,只能听从袁世凯的“建议”,于1912年2月2日任命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就任后立刻率数省督抚通电清廷,逼迫隆裕太后宣布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正式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统治覆灭。张镇芳在直隶总督任上仅10天,是清朝政府最后一任也是最短一任直隶总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边听边走,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后院“官邸”。这里也是五间门面,中间是过厅,东两间为“内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两间为总督书房,曾国藩1869年曾在这里为直隶学院学子们写《劝学篇》。导游在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好几位直隶总督鲜为人知的趣闻异事。谢别导游,我们又到左右厅房走走逛逛。有讲解的游览,能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没有讲解看堂室,冷清苍白,死气沉沉。也许是导游讲得太生动,也许是那些故事太感人,也许是那几位总督太特别,我在左右厅堂游览时,刚才听讲的那些历史人物,时不时在眼前浮现。自从1724年朝廷任命李维钧为第一任直隶总督起,到1912年任命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止,187年间,有在任时间长达25年位高权重的李鸿章,有任职仅有10天的张镇芳。有让乾隆帝龙颜大悦的孙嘉淦,有让康熙皇帝很不高兴的赵弘燮(音谢),有让雍正皇帝落泪的清正廉洁的唐执玉,有拱卫京师有功的温承惠,有被八国联军在直隶督处决的廷雍等很少有人知道的直隶总督。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收复疆土有功之臣左宗棠,和亲手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推向鬼门关的袁世凯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已经走出大门,离开直隶总督署,来到古莲花池曾经直隶省最高学府直隶书院,不由地又想起刚才导游介绍书院创办人直隶总督李卫。是啊,一个直隶署,半部清朝史,名不虚传。来到直隶总督署游览,听了2小时介绍,胜过读了20天史书。这么多天过去了,今天打开手机准备记写游览直隶署, 很快又想起那些有廉有贪有贡献鲜活的总督们,那有褒有贬有争议半部清朝史。</p><p class="ql-block">(我不是搞文史研究的,有关史料多为道听途说、民间野史,如有谬误,敬请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幸福方圆(朱宝树)</p><p class="ql-block"> 2025年09月10日</p><p class="ql-block"> 北京 宽心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