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8日,湖州中学65届高中毕业60周年典礼在湖中老校区举行。湖中领导蔡轶佳书记兼校长到会祝贺和讲话。</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三(1)班到会的同学。</p><p class="ql-block">我们这届同学是1962年入学的,一共招收了5个班共200余人,学生来自湖州及长兴,德清和安吉部分选拔生,生源质量较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三(2)班的同学。</p><p class="ql-block">我们学了两年以后,五个班併成了四个班,两个班学俄语,两个班学英语,那时候流生也很厉害,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加上那时候有升留级制度,学生总数不足200人。记得毕业时我班仅有42个学生,考取大学仅14人,还有3个高中中专。</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三(3)班同学。</p><p class="ql-block">当时湖州只有两所初中,湖州一中和湖州二中,湖州中学是市区唯一的一所省重点高中,至今有120多年的办校历史,培养出众多院士和科学家,校友中有钱玄同,钱三强父子,沈雁冰(茅盾),胡宗南,钱壮飞,吋培健等著名人物。湖州另有菱湖中学和南浔中学,但规模与名气不及湖州中学。</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三(4)班同学。</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几个班的生源是比较均衡的,按初中升学考试的名次平均分班的,不分好班差班,而且入学以后就没有象现在这样排过名次,那时的学生压力还是比较轻的,大部分同学是走读的,从城北到南门的湖中上学,步行的话应该需半小时以上了。</p> <p class="ql-block">高三(1)的女同学和部分家属,虽然60年过去了,但同学的情谊还是很深的,很多人现在成了朋友,兄弟,在生活中互相来往,互相帮助,一起旅游。</p> <p class="ql-block">我和解洪珍同学,虽然她已经改名为解红征,文革中我班有许多人改名,但作为同学,还是叫原名比较亲切。当时我担任班长,她是团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前面一排和后排两位同学是湖州二中初三(3班)的同学,今天相聚非常开心。当时的升学率非常低,仅30%左右,这9位同学中仅有2人考上了大学。</p> <p class="ql-block">吕海蓉同学夫妇。先生张健也是湖中校友,1959年毕业,考取浙江大学。</p> <p class="ql-block">从1964年开始,狠抓阶级斗争的风声越来越紧,学生成绩好不一定是好事,强调学生应该又红又专,仅仅成绩好,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更是压力很大。1964年高考,湖中有几名学霸名落孙山,使家庭出生不好的学生忧心忡忡,心理压力很大。固然,1965年高考,政策比1964年控制得更紧,所以我们是文化大革命之前最后一届真正学满三年的高中毕业生,以后就停止了高考11年。</p> <p class="ql-block">学生会和班级的团支部,班干部也在高三时进行了调整。全部换人,而且很奇怪的是换下来的同学在65年基本上都没考上大学。当时学校里教育我们,有成份,不唯成份,重在政治表现,但团支书,班长基本上都是三好学生,高考前都还有点侥幸心理。</p> <p class="ql-block">高考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么考上,要么下乡,除非是独子,或者兄弟姐妹已经有人下乡了。这三位同学就是我班没考上,下在塘南公社的。</p> <p class="ql-block">朱玲美同学和她的先生。</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届同学中教授,科学家不多,因为65年考上大学以后,66年就马上开始了文化大革命,闹了几年革命以后就分配了,称作红卫兵大学生,基本上没有人考上研究生或出国留学。</p> <p class="ql-block">但也有一个好处,大部分都留在了家乡,因为能吃苦,在各个单位里勤勤恳恳地工作,好多成为骨干和领导,为建设家乡出了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虽然初高中都不同班,但是老邻居。</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们学业压力不大,但文体活动很活跃,天不亮就有很多人在三百米的跑道上长跑,晚自修以后也有一些人要跑上几圈才睡觉,班里墙上有一张表看谁最先跑到莫斯科,所以大部分同学体质很好,现在碰到面,还要吹吹牛,谁是100米冠军,当时我班的张银水,是长跑冠军,专跑5000米和10000米,全市的环城越野跑也夺过魁,篮球场,排球场座无虚席,男的打球,女的助威,许多同学毕业以后都成了单位的体育骨干,球打得好,比成绩好名气更大。</p> <p class="ql-block">不是同学,胜似同学。</p> <p class="ql-block">我俩是从小学到高三,12年的同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湖中校园里,一到晚饭后,教室里丝竹声,口琴声悠扬,那时与苏联关系好,“莫斯科效外的晚上”,“喀秋莎”,“小路”等俄语歌曲许多同学都能哼上几句,如果组织一个民乐队,肯定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三年学习期间,正值全国学雷锋的高潮,大家到食堂帮厨,为同学打开水的事都抢着干,风气很好。</p> <p class="ql-block">也有不少的同学结成了连理,相濡以沫,过了金婚。</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就是同学。</p> <p class="ql-block">张宝根同学是这次聚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年老体弱,能把活动搞得如此完美,实属不易,非常感谢!</p> <p class="ql-block">湖州不大,许多同学自幼青梅竹马,有许多是邻里街坊,现在有的成了亲戚亲家,许多是小学玩伴,初中同桌,高中大学同窗,单位同事,不管考取或落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至今友情浓浓。</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篇的照片有许多是潘孝迪同学拍的,只有一部分是我用手机拍的,难得那么多人见面,都想在这里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同学特意从杭州,绍兴赶来参加聚会。左边这位是一位眼科专家,主任医师,右边这位是一位法官,已经有了第四代了。网上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本身没有意义,我觉得确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老了,但看上去精神不错。岁月无情,毕竟也有不少同学早早离开了我们,所以这次聚会再三强调,自愿为主,不动员,不勉强,否则参加的人肯定会更多一些,也欢迎家属陪同,聚一次,少一次,见一面,少一面。</p> <p class="ql-block">我和朱玲美是同学,我们大家都是朋友,我儿子和她女儿也是同学,象这样的情况很多,我儿子和我许多同学的子女是同学,有的还是战友。</p> <p class="ql-block">湖州中学对这次活动也提供了场地和周到的服务,特别是校友会的唐老师,一直都是细心地为我们这些老校友服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聚餐以后,下午高三(4)班组织大家到长兴农家乐去小住两晚,余兴未尽,畅谈两天。4班凝聚力最强,当年考上大学的也最多,这次外地来的同学也最多,这次参加聚会的人也最多,是该好好聚聚。</p> <p class="ql-block">我班外地来的同学不多,都当天回去了,渭斌兄是湖州退休的,现随女儿定居上海,这次夫人陪来,住了两晚,我们四对夫妻小聚了一下。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组织起来很困难,大家的年龄也越来越大,这次毕业60周年的聚会办得很园满,很成功,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应该再次感谢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张宝根老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