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们已经分别造访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天梯山石窟、响堂山石窟等……如今,走到了东北境地,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辽宁的义县,竟然还有座深藏不露的——万佛堂石窟。</p> <p class="ql-block">百度上有这样的介绍,曰:“万佛堂石窟凿于悬崖峭壁,下临宽阔的大凌河水(据说曾经这里有过寺院,由于河道改道被全部淹没。),隔河望去是一片广漠的田野。远处轻烟漫笼,近处绿柳成行,不时还有觅食的羊群点缀其间,宛若唐人诗境、宋人书卷,令人在吊古之际复得以享受大自然的情趣。特别是经过1994年到1997年的四年修缮,将这一瑰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险、峻、秀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的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不是有点儿诱人?</span></p> <p class="ql-block">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东北地区年化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而它的所在地义县,今日似乎名不见经传,但旧时却是个历史悠久的边陲重镇呢!</p><p class="ql-block">早在秦朝,辽西郡府就设在现在的义县。</p><p class="ql-block">在魏晋时期,其被称为“昌黎”,是辽西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也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文帝时,辽西的中心虽已移至营州(朝阳),然而,由于义县不减昔日之规模,仍为“人烟稠密,百业俱兴” 之地。加上义县有拜佛之风,这对佛教在此的进一步发展更为有利。</p><p class="ql-block">所以,选择义县“开山塑佛”,就显得非常的顺理成章了。</p> <p class="ql-block">万佛堂石窟坐北朝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为东西两区</span>,经过多年的自然风化和年久失修,这里的大部分石窟都已经破损坍塌,现存规模非常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大小洞窟16个,窟外小龕12個,石刻造像430余尊,北魏造窟題記2方,明代遺存的小塔一座,清代重修古洞及修洞施銀碑5通。</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石窟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尊塑像。他叫元景,拓跋氏宗室,曾担任营州刺史,就是他出资为孝文皇帝祈福开凿的万佛堂石窟西区,共有9窟,分为上下两层。</p><p class="ql-block">【石窟东区则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韩贞联合驻地官兵为民众祈福开凿的石窟,现存7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石窟也是云冈石窟的开凿者——昙曜法师负责设计开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昙曜法师作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重要推动者,其开凿石窟的生涯始于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后随北魏统一北方,将石窟艺术技艺带入中原。其晚年主持设计的万佛堂石窟,融合了凉州模式与平城模式的造像风格,成为北魏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如果说天梯山石窟是他的开篇之作,那么,万佛堂石窟则是他的收官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此,万佛堂和云冈石窟多多少少带着相同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窟里最大的一尊,交脚弥勒佛像。它是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代表作,其典型特征为双腿交叉呈交脚式,足下刻仰覆莲座,这种造型象征着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龙缠须弥山</p> <p class="ql-block">“龙缠须弥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装饰图案,常见于石窟龛楣雕刻。</p><p class="ql-block">须弥山作为佛教世界观的核心,其被双龙缠绕的形态既体现了宇宙秩序,又暗含护法之意。龙作为佛教守护神,与须弥山的结合象征着佛国净土的庄严与稳固。(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元景造像碑,因太过模糊,没拍,这张图是网上下载的。</p><p class="ql-block">碑上的题记书法精湛,康有为将其称之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梁启超评价说:“其书由八分蜕入今楷,痕迹尽化而神理固在。”,形容其字“天骨开张,光芒闪溢”。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其也有记载,称其为“书法精美,堪称魏碑之上乘”。</p> <p class="ql-block">“笑佛”。其以平和自然的笑容著称,被佛学家和雕刻专家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是万佛堂石窟的标志性造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笑佛好美,细眉细眼,具有典型的北魏雕像特点。现在看的实物,都已经非常不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有着漂亮线条的飞天雕像</p> <p class="ql-block">石窟顶上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些塑像都还保留着鲜艳的色彩,相信它们最初也一定是精美绝伦的……</p><p class="ql-block">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一样,终究是耐不过时光的消磨……</p> <p class="ql-block">匆匆一游万佛堂,我根本搞不清哪个窟是什么了,加上洞穴特别黑暗,进去就不分东南西北……但我尽可能地用索尼小黑卡把它们记录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估计,今生今世,我和它们也就这一次会面的机会,留着在往后的岁月里慢慢地欣赏吧~~</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像是明代泥塑作品,与明代进士贺钦有渊源。</p><p class="ql-block">贺钦家族于明永乐年间迁居辽东广宁(今义县),其父为求贺钦科举顺利,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捐资在万佛堂塑建千手观音等神像,助其科考。</p><p class="ql-block">该像为东北地区唯一明代千手观音泥塑,其艺术风格保留了北魏石窟艺术的原始特征,未受过多汉化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的一棵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下坐着的是佛祖释迦摩尼</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站立着的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义县万佛堂石窟,由于受历朝历代发生的战乱、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损毁/风华严重。</p><p class="ql-block">1988年,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1994年至1996年,经过三年的修缮方才得以重放光芒。</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义县万佛堂石窟被涵盖在“</span>长城多彩艺术感悟之旅”线路中……</p> <p class="ql-block">注:美篇中介绍大多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