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行第三站: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姚春生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三时,从塔尔寺出发乘车启程,前往美丽的青海湖。沿途穿越兵家必争之地——湟源峡谷,远眺文成公主曾驻足的日月山,不禁令人遥想千年前她远嫁西藏的壮举与坚韧。历史如风,山川依旧,人类的故事总在自然的怀抱中轮番上演,却又终将归于寂静。车行辗转,又见那"众河皆向东,唯此向西流"的倒淌河,其水悄然西去,仿佛诉说命运有时未必随大流,独行也需要勇气。</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六时抵达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很近的格日大酒店。饭后去青海湖边散步,走快点觉得气喘吁吁,时时咳嗽,鼻塞,头微痛。上坡时非常吃力,双脚软软无力,是高原反应还是感冒,唉!不知何故也?回宾馆,妻觉头痛,连连吸氧仍无多效果,晨起仍觉头痛,妥妥高原反应是也!看来原计划明年赴藏成泡影!</p> <p class="ql-block">晨起早餐后八时,带着头痛身体,乘车十分钟来到青海湖二郎剑景区。这座被誉为"青藏高原蓝宝石"的天然胜境,以其磅礴气象与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旅人。作为世界海拔最高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青海湖流域呈封闭型内陆盆地格局。2024年最新监测显示,其水体面积已达4650.08平方公里,持续扩张的湖面印证着生态保护的成效。放眼四望,湖水浩瀚缥缈、波澜壮阔,犹如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一面巨镜。</p> <p class="ql-block">行至此处,但见船帆倒映如琉璃破碎,云影游移涵空翠,经幡在低垂的天穹下摇曳,与金浪逶迤的湖面、万鸟归飞的盛景构成天地大美。此情此景,恰如词中所叹:"碧湖倒映琉璃碎,云影涵空翠。经幡帐外接穹低,万鸟归飞金浪、共逶迤。"这里不仅是藏文化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关键节点——既是水鸟繁殖迁徙的核心通道,也是阻挡荒漠化东进的天然屏障,被赋予"气候调节器""物种基因库"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  二郎剑景区巧妙融合生态保护与人文体验:观鸟台鹿苑展现生物多样性,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遗址诉说历史沧桑,湖岸边,原野青翠、帐幕点点;海心山上,飞鸟翩跹、自在嬉戏。人类与万物并肩栖息于此,恍如天地初开时那般和谐共生。微咸湖水滋养着周边牧场,形成畜牧业、旅游业与生态保护共生的独特模式,完美诠释了"自然生态两相宜"的发展智慧。</p> <p class="ql-block">  站在湖边眺望浩渺烟波,仿佛听见文成公主穿越千年的叹息,看见候鸟挥翅划出的生命弧线。"当年泪洒星星霜道,千载烟波浩"的沧桑与永恒在此交融。这片水域见证着自然奇迹与文化传承的永恒对话,在青藏高原的苍穹下,持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诗篇。</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时游览毕,往下一站茶卡盐湖驶去。但心仍徘徊于水天之间。忽忆刚刚所见所感,得词一阕:</p> <p class="ql-block">虞美人·青海湖</p><p class="ql-block">碧湖倒映琉璃碎,云影涵空翠。 经幡帐外接穹低,万鸟归飞金浪、共逶迤。 </p><p class="ql-block">当年泪洒星霜道,千载烟波浩。 自然生态两相宜,富丽海乡长伴、证心期。</p> <p class="ql-block">一词吟罢,但觉头痛不知何时已消。高原的风带着湖水的微咸气息,仿佛在轻声诉说:这方天地从来不需要征服,只需要理解和共处。明日朝阳升起时,青海湖的碧波将继续见证——人类与自然之间,永远存在着超越时空的温柔契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