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坐游台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陈益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来惭愧,缘悭一面,一直未能到宝岛台湾一走。偶然的一个机缘里,在一位朋友的书橱里发现了叶永烈的《第三只眼识台湾》一书,一见倾心,一读欲罢不能。在白天备课,晚上给网校上课的间隙里,见缝插针,饕餮着书中的文字,厚达407页的书,两三天就被我扫读一空。秀才不出门,可识宝岛景,能晓台湾事,畅读佳作,坐游台湾,诚为暑期一大快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只眼识台湾》一书,书名诱人,封面简介要言不繁,颇具神韵:作者“六次深度走进台湾,但第一次最大胆细说台湾,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台湾。”封底文字提纲挈领,未成曲调先有情,十足撩拨阅读欲:“一部反映台湾方方面面的纪实文学——让你真切透彻地认识台湾。本书作者以充满细节与花絮的笔调,以敏锐的目光与全面的视角,抓住台湾的特点、热点、焦点,抓住大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作者一贯的‘用事实说话’的风格,深入剖析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台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打开目录,“吸睛”栏目纷至沓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序章:我家的台湾故事。台湾映像。台湾之夏。台湾春日。蒋家兴衰。蓝色阵营。绿色阵营。此岸彼岸。扁家弊案。外婆的澎湖湾。硝烟散去看金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序章中的第一版块是“我的家成了两岸之家”。一个大陆作家,他的家怎么就成了“两岸之家”呢?让人急欲一探究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著名作家叶永烈的两位公子竟都是美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大儿子获得美国硕士学位后,被美国公司派往台湾,在台湾担任台湾分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娶了一位美籍台湾人的姑娘为妻,从此叶大公子夫妻俩在台湾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是大陆著名作家,又有长子、长媳(后来又有了孙女、孙儿)家在台湾,叶永烈的特殊身份,使他比起大陆其他学者专家有着更多便利的条件深入触摸台湾的寸寸肌理。从台湾的高层人士,到台湾的草根阶层,叶永烈都有充分的接触和探访,所以他笔下的台湾社会风貌都有“第一手材料”的翔实可信。有长媳常作“驾长”,又有多次到台湾的充裕时间,对台湾交通地理的“门儿清”,叶永烈得以充分踏勘台湾各地,因此他笔下的台湾风俗人情、风景名胜都有着原汁原味的鲜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阳日报》新闻曾报道“朱建军率团赴台考察·首日参访东阳籍企业”,其中提及“台湾三义国际木雕艺术交流展组委会”。读读《第三只眼识台湾》,对于台湾“三义木雕”的个中究竟你就会有鲜明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台湾有许多地方值得“深度游”,三义的木雕村就是其中的一个。……三义地处三岔路口,原名“三叉”,“叉”与“衩”同音,当地人以为不雅,而“叉”和简写与“义”相近,于是从1953年起改名“三义”。……上了坡,又见到路边竖着一个木牌,上书“神雕邨”三个大字。……店里木雕琳琅满目。我一走进去,就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馨香。此后,在所有的木雕商店里,我都处在香气氤氲的氛围之中。不言而喻,倘若从这里买了木雕作品放在家中,也会使家终日、终年芬芳扑鼻,而这香味不是来自化学香精,而是木头的天然芳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阳人都知道,东阳市人民医院与台湾的荣总医院几近姻亲,互访交流十分频繁,那么台湾的荣总医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医院呢?且听叶永烈娓娓道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台北荣民总医院创办于1958年,最初设病床600张,服务对象为退役官兵,所以叫“荣民”医院,简称“荣总”。后来逐渐扩大为广大民众,包括公、劳、农、渔保医院业务。医院也不断扩建,发展到设立2865张病床,成为台湾医疗设备最好、医术最好、知名度最高的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东阳市人民医院与台湾“荣总”医院结缘亲近后,快速地“高、大、上”起来,读了叶永烈关于“荣总”的介绍,你便会恍然大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如叶佳修作词谱曲,潘安邦在1989年春晚一炮打响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其创作缘由,“外婆的澎湖湾”究竟在哪里,风光如何;台湾小学课本中的蒋介石是怎样的形象;蓝营绿营是怎么回事;星云法师的宝相睿言;台湾人怎样过新年……一桩桩,一件件,精彩纷呈,可观可赏可叹之处,书中所在多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第三只眼识台湾》一书,没有去过台湾的人士,可以借助纸页的飞毯坐游台湾;正准备赴台观光的人士,可以在家里与台湾先混个脸儿熟,以便实地印证;已经去过台湾的人士,那就查漏补缺,反刍回甘,味道一定好极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