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平定县西郊村的扫盲运动

漾泉清风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郊村开展包教保学的经验</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共平定县委文教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之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郊村锦秀农业社的扫盲工作虽开展得比较经常和巩固,但进度非常缓慢,五二年至五七年六年过程中共毕业文盲230人,加上青壮年中原有的175个识字人共405人,仅占青壮年总数693人的58%,目前还有青壮年文盲288人,再毕业155人才能达到基本无盲村。在五八年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该村的扫盲工作也要来个大跃进,他们的口号是:“全党动手,全民动员,依靠识字人320,扫除文盲280,比决心比干劲,七一实现无盲村”。从当前看来群众干劲十足,成绩显著,保证能完成任务。他们的方法是:</p><p class="ql-block"><b>(一)摸清底子订出计划,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b></p><p class="ql-block"> 运动未开展前首先损清了全社的底子。澄清了全社有青壮年文盲288人,他们的特点是:有孩子的中年妇女多,识字基础差,大部分是纯文盲。在288个文盲中有60个青少年,他们年纪小,学习信心高,工作不多,有参加班级学习的条件。其余228人必须完全采用包教保学的形式组织学习,其中60个青壮年整半劳力常年上地,有条件组职地头学习小组。根据这一情况,继续摸清了识字人的底子,全社530个识字人,扫盲毕业程度的179人(现在家的),,小毕业生70人,初中毕业生1人,其余都是旧识字人,除年老、久病、成份不好,者外,有320人能胜任包教教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依靠三百二,扫除二百八,‘七一’扫一百六,争取超额二百名”的计划,并计划首批四月份毕业30名,二批五月份毕业60名,“七一”毕业70名。</p><p class="ql-block"> 在澄清底子订出计划之后,紧接着对所有文盲进行了一个声势浩大,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除注意了在声势上配合(如组织儿童宣传队,街头游行,敲锣打鼓的鼓动等),更主要的是具体组织了四十五名扫盲协会会员,组成为扫盲促进队,以队分工包干,挨门逐户进行具体的发动组织工作。重点向文盲讲清三个道理:过去为什么没学下文化?没文化有什么困难?今后没文化行不行?同时采取过宣传边卖书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组织工作,为了造成一个学习文化除文盲的社会舆论,并给文盲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于组织发动的同时,在各文盲的家里进行了实物贴字,全村共贴单字7200个。为使包教保学工作做得更具体深入,在组织文盲保学、动员识字人包扫的工作中做到了“三见面(即教师、文盲、家长相互见面)四满意”。有困难当面容易解决,如有的文盲原计划让他的爱人包扫,结果男人工作忙,黑夜不是开会就是记工,白天一天不在,任务完不成,因此立即更换。为了生产方便、学习方便,又采取了“亲教亲、邻教邻、儿童包父母、夫妻互相教”的办法,所以使包教保学达到了“文盲满意、包教人满意、家长满意、领导满意”。为使每个学员和包扫教师的任务具体明朗化,促进其教学两者的积极性,又刻印了“包教保扫门牌”挂在文盲家的门上,结合进行了定人、定进度、定毕业时间的“三定”工作,使“三定”精神具体明显地体现在门牌上。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文盲达到了“四有”:有了目的(为什么学),有了奋斗方向(啥时毕业),有了具体任务(一天识多少字),有了称心如意的先生。</p><p class="ql-block"> 在组织发助文盲的同时召开了促进队员和识字人大会,乡支书冯保寿亲自发了委任书,结合授委进行了教人识字光荣的思想启发助员工作,社主任赵廷瑞受委后坚决表示态度:“一手领导生产,一手领导扫盲……”。使识字人积极卷入扫盲运动,成为的扫除文盲中的骨干。在发动识字人包扫文盲时坚持了“便利生产、群众自愿”的原则,因此,包教保学形式多样。共有:儿子教母亲的29人,女儿教母亲的28人,妯娌相教的有6人,爱人相教的30人,小姑教嫂的7人,弟弟教嫂的9人,姐妹相教的3人,院邻相教的15人,邻教邻的56人,共发动了183个识字人进行了包教,连一人双包的计算共包扫文盲二百名。这样,群众性的包数保学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herit;">(二)建立制度认真检查,及时表扬定期奖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一、西郊村有一套得力的扫盲组织:首先加强和充实了扫盲协会的领导,由社主任 (党支委)担任会长,使生产扫盲能统筹安排;协会又设了办公室,党支部派坚强的共产党员杨孝存负责领导组织教学工作;又派两个扫盲协会委员,分别负责财务开支和数字表格统计工作;为了加强协会对各队的具体领导,又发动了45个特别热心扫盲工作、兼职不多的扫盲协会会员,组成扫盲促进队,按15个队分别设立了15个小组,每组三人,组长由各队的协会委员担任,负责本队的检查督促指导汇报工作。这样形成了一个星罗棋布的领导网:上有协会办公室,下有扫盲促进小组,社里有党员骨干领导,队下有协会专人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二、制度具体表扬了先进推动了落后:为了使扫盲工作不仅从量上而且从质上、不仅从口头上而且从行动上全面开展起来,该村订定了一条推动工作的具体制度:(一)办公室代表协会负责领导全面扫盲工作,每晚上有专人值班办公,并具体负责学员的外出请假和领课工作。贾秀兰到东白岸住了四天娘家,领走了四课书,回来时全部学会还突了两个单元,东白岸扫盲协会还给西郊扫盲协会写来信报告学员的学习博况。(二)各队促进组员每晚对所有学员进行一次普遍检查,,每晚坚持“各队促进组员一碰头,组长到办公室一汇报”的制度,因此,群和先进事实办公室都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如九队促进组员发现了包扫教师白世昌不教简化汉字教繁体字,并发现了有的学员会认不会写,穆小妮只念会课文,生字搬不了家等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并向办公室做了汇报。对不断出现的模范事迹,办公室也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广播表扬。(三) 每晚检查成绩后,各促进组员负责成绩登记,学员成绩逐日记在文盲的识字仓库内,并规定每七天由协会办公室统一领导分片对学员成绩进行一次测验,每十天以队出成绩红榜,按照名次出榜公布。由于做到了“一天一下籽,一天一收秋,一天一检查,一天一入库,七天一测验,十天一公布”,所以大大启发了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五队33岁的郝金凤,原是个纯文盲,由于勤学苦练,十天突完一册得了第一名,出榜后她马上买了二册,现在又学了10课。(四)定期奖模:第一个十天中全社涌现出好多模范学员、教员和促进组员,通过评比,扫盲协会立即敲锣打鼓地给这些先进人物送了喜报(八开毛红纸),共计送了“识字跃进光荣”喜报71张,“教人识字光荣”喜带42张,“促进”喜报18张,共131张,真正起到了表扬先进,推动落后,使先进再先进,落后赶先进的作用。文盲王春令看到别人贴了喜报,上了广播台很眼气,他的女孩不好好地教他,他就利用又哄又骂的方法动员女儿教他识字。七队穆免妮脑筋笨记不下,见人就问字,遇人就问方法,有时急得还要流出眼泪。</span></p> <p class="ql-block"><b>(三)生产扫盲统筹安排,形式多样便利学习</b></p><p class="ql-block"> 西郊村锦秀农业社的生产一贯搞得很好,去冬十月开始土地基本建设以来生产更加紧张,他们的行动口号是:“清早起身黄昏回家,两头不见太阳,两顿饭吃在地里,搞好士地基本建设,就是这样有时还要进行夜间加班,可是绝大部分学员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一、地头是课堂,地皮当石板:全社60个每天上地劳动的青壮年文盲,坚持了地头学习,他们上地随身带着两套家具,一套是农具,一套是文具(书本、卡片、粉笔……),社领导统一给社员记忆和巩固。义教杨孝存改进方法后在教学员“壘(垒)”字时这样教,“一块土上放了三块石头,这叫垒堾的‘垒’字”。教“叫”字的时候这样教,“一个人张着口过去个4码就是叫人的‘叫’字”。这样做学员普遍反映:好学、好记,记下忘不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上的改进,第一,开展了识字跃进,参加学习的学员中每天识10至30个字的有95名,占参加保学人数的36%,识5至10个字的108名,占参加保学人数的41%,最少的每天识5个字,全社突破了“三五观点”的文盲占77%。第二,教和学的效果提高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有46人由一册升到二册,23人由二册升到三册。目前教师教学情绪更加高涨了,学员学习劲头更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23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编者按:“三五观点”可能是指扫盲运动中曾采用的“三五教法”,即一天教三五个字的传统识字方法。这张方法后来被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法”取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您的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