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的第三十六个教师节</p><p class="ql-block">                      溪中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晨光漫过窗棂时,案头的日历被风轻轻掀动,停在了“9.10”这个熟悉的数字上。恍惚间,三十六个春秋已在“粉笔末”的簌簌声里落满肩头。2025年的今天,又一个教师节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最初的记忆,总裹着泥土的芬芳。二十一岁的我,走出大学校门,走进家乡渭河浦的村小。土坯墙的教室漏着风,冬天的粉笔在冻红的指尖打滑,孩子们却总睁着星星般的眼睛,把冻裂的小手拢在嘴边哈着气,齐声朗读的声音总是惊飞檐下的一波波麻雀。那时的夜晚,电灯在备课笔记上投下摇晃的光晕,我在草稿纸上一遍遍演算,只为让课本里的公式更贴近他们脚下的土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算清一亩地能收多少斤玉米,比抽象的未知数更能让他们眼里发亮。有个总光脚穿鞋的男孩,总在课后悄悄把野枣塞进我的窗缝,后来他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农校的技术员,去年还带着新培育的种子来看我,说当年我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记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我调任乡镇中学。砖瓦房的教室亮堂了许多,却要骑着自行车跑遍周边十几个村落家访。暴雨天里,泥泞的路能没过车轱辘,我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心里念着那个总逃课的女孩。找到她家时,她正蹲在灶台前帮母亲烧火,脸上沾着浓厚的烟灰。她母亲抹着眼泪说“女娃认字就行,迟早要嫁人”,我却蹲在灶边,跟她讲山外的世界,讲课本里的花木兰、讲村里考上大学的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那时便懂了,所谓教育,不仅是帮一颗蒙尘的星星擦亮自己的光,更是让一个家庭看见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后来小女孩考上了天水师范,如今也成了乡镇小学的资深班主任,每年教师节都会发来信息问侯,最让我无限感慨的是:“老师,我现在也像您当年那样,蹲在灶台边劝家长呢。”</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工作调动到县城中学,多媒体教学取代了黑板粉笔。看着学生们在电脑前查阅资料,在实验室里记录数据,恍惚觉得时光在加速奔跑,可那份师生间的默契从未改变——解出难题时眼里的光,犯错后低头的羞赧,毕业时塞到手里的纸条,都和三十多年前一模一样。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一年校庆,当年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指着我说“这是我当年的班主任”,孩子仰起脸问“爷爷也是老师吗?”。那一刻,突然懂了“传承”二字的分量,原来我们播下的种子,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一片森林。</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教育局的办公室里,窗外传来的是远处校园的广播声。回想曾经担任副校长时编写的全县第一本校本德育教材《洒向心灵的阳光》、担任乡村校长创办的校刊《清流》、担任局办公室主任时创办的局刊《润园》、深度参与创建的“县教育博物馆”、九年来亲自主持制作各类县域教育发展巡礼专题片十多个……都像自己亲手栽培的树苗一样根植在教育人生的旅途上;偶尔路过曾经执教的教室,听见年轻教师讲课的声音,清晰又明亮,感觉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如今已经年过半百,鬓角已染霜色,可每当有人问起“后悔吗?”。我总会想起那些特别的名字——山村里的野枣少年,土屋灶台边的烧火女孩,县城里第一个考上名校的苦读娃,还有如今散布在各行各业的学子们。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许我们未必能塑造灵魂,却实实在在地参与了无数灵魂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三十六个教师节,像三十六个饱满的谷穗,串起了我平凡的人生。曾有过备课到深夜的疲惫,有过不被理解的委屈,有过目送他们远去的不舍,然而更多的是充实与欣慰。原来教育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与成长——他们在我的目光里长大,我在他们的笑容里成熟。</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远方的信息:“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当年您说‘教育是让每个灵魂都发光’,我现在也在努力让我的学生发光。”放下手机,望向窗外,晚霞正染红天际,远处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般清脆。</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我的人生了——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守望。看着一批批学生走向远方,带着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勇气,去成为医生、教师、农民、工程师……忽然明白,所谓“桃李满天下”,不过是我们把自己站成了一块基石,让他们踩着我们的肩膀,去看更辽阔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守着三尺讲台的温度,守着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直到青丝变白发,直到岁月把所有的故事,都酿成了最醇厚的酒。</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的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在来自全国各地学子的节日祝福中,端一杯清茶,站在办公室高高的窗口,敬远方,敬故乡,更敬所有华夏教师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永不褪色的教育情怀。正如夸美纽斯所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份光辉,从不是聚光灯下的耀眼,而是漫漫长夜里,为无数颗心点亮的烛火:</p><p class="ql-block">一灯照隅,万灯耀我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