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CT检查如同“透视眼”,为医生精准识别肺气肿提供了关键依据。肺气肿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病理类型,其CT表现具有鲜明特征,不仅能帮助明确诊断,更能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下面带大家一起解读肺气肿的CT影像密码。</p> 一、核心CT表现:三大典型特征 <p class="ql-block">肺气肿的本质是肺组织过度充气、肺泡壁破坏,这一病理改变在CT影像上呈现出清晰可辨的特征,其中以下三点最为关键:</p> <p class="ql-block"> • 低密度区广泛分布:由于肺泡融合、肺组织弹性减退,CT图像上会出现大量低于正常肺组织密度的区域,多呈弥漫性分布,尤其在肺野外带和肺底部更为明显。这些低密度区就像肺部出现的“小空腔”,是气体潴留、肺泡结构破坏的直接体现。</p> <p class="ql-block"> • 肺组织结构紊乱:正常情况下,CT影像中肺组织的纹理清晰、走行规律,如同大树的分支。而肺气肿患者的肺纹理会变得稀疏、紊乱,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纹理消失的情况,这意味着肺组织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肺泡之间的连接断裂,肺部的“支撑框架”受损。</p> <p class="ql-block"> • 胸廓与膈肌形态改变:长期的肺气肿会导致肺部过度膨胀,进而引起胸廓形态变化,出现“桶状胸”的特征——胸廓前后径增大,横径也相应增宽,从CT影像上看,胸廓的形态更接近圆形。同时,过度膨胀的肺部会压迫膈肌,使膈肌位置下降、活动度减弱,在CT上可观察到膈肌变平,进一步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p> 二、CT检查的临床意义:不止于诊断 <p class="ql-block">除了识别肺气肿的典型表现,CT检查还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关键信息:</p> <p class="ql-block">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通过CT可测量肺内低密度区的范围和程度,判断肺气肿的轻重。轻度肺气肿仅表现为局部少量低密度区,而重度肺气肿则会出现大片弥漫性低密度区,伴随明显的肺结构破坏。</p> <p class="ql-block"> 2. 鉴别其他肺部疾病:肺气肿的CT表现需与肺大泡、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区分。例如,肺大泡的低密度区通常边界更清晰、直径更大,且多为单个或少数几个;而肺气肿的低密度区更弥漫,边界相对模糊,通过CT细节对比可有效鉴别,避免误诊。</p> <p class="ql-block"> 3.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明确肺气肿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后,医生可针对性制定治疗计划。如轻度肺气肿患者可通过戒烟、肺功能锻炼等方式控制病情;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氧疗,甚至在CT评估合适的情况下,考虑肺减容手术等干预手段。</p> 三、影像背后的健康提醒:早发现早干预 <p class="ql-block">肺气肿的CT表现是肺部长期受损的“信号”,而吸烟是导致肺气肿最主要的原因,长期暴露于粉尘、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当CT提示肺气肿可能时,无论症状是否明显,都应重视:</p> <p class="ql-block"> • 及时戒烟,避免继续损伤肺组织;</p><p class="ql-block"> •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监测肺部通气功能变化;</p><p class="ql-block"> • 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 遵循医生建议,规律复查CT,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p> <p class="ql-block">CT影像为我们打开了观察肺部健康的“窗口”,读懂肺气肿的CT表现,不仅是医学专业的需求,更是大众了解肺部疾病、重视呼吸健康的重要一步。早识别、早干预,才能更好地守护肺部健康,让呼吸更顺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