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

刘廉荣

<p class="ql-block">在女儿培伴下,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走出影院,心仍被《南京照相馆》的故事揪着。</p> <p class="ql-block">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用照相馆里普通人的故事,让我看到黑暗岁月里的人性光芒。</p> <p class="ql-block">《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让我深受震撼。影片讲述了南京沦陷后,一群普通百姓在照相馆避难的故事。他们面对日军的残暴,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日军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影片改编自南京大屠杀期间罗瑾、吴旋守护“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真实事件,聚焦1937年吉祥照相馆内平民冒死保存日军屠城罪证底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37年南京大屠杀,邮差阿昌为了保命,冒充相馆冲洗工,为日军冲洗照片,并收留了一众中国军民,使相馆成为临时的庇护所。</p> <p class="ql-block">南京的一名邮递员,战争时套用了一个照相馆学徒的身份。在金老板的教学下,阿昌学会冲洗照片的技能。在照相馆狭小的红色暗房里,当一张张记录着日军屠戮暴行的照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浮现,触目惊心的真相也刺痛着他的心。</p> <p class="ql-block">阿昌从最初只求自保的普通人,到最后成为了冒死传递日军罪证的勇士。邮差“阿昌”编号“1213”,对应12月13日。这是每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日期。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p> <p class="ql-block">吉祥照相馆原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日本士兵的到来打破平静。邮差阿昌、戏班姑娘毓秀、照相馆老金一家,还有翻译官王广海,因为要给日军冲洗照片聚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邮差阿昌。他在被迫为日军冲洗底片时,意外发现了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而是与众人一起,历经艰难险阻,将底片运送出去。</p> <p class="ql-block">阿昌刚开始总缩着脖子,说话结结巴巴,可看到日军照片底片时,面对日军的残暴,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日军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当同胞遇害的照片在暗房里显影时,照片里的妇女抱着婴儿蜷缩在墙角,老人跪在土坑旁,这些画面像针扎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日军让阿昌和毓秀扮作夫妻拍亲善照,旁边突然响起婴儿啼哭。一位母亲刚要哄孩子,刺刀就捅了过来。照相馆的白炽灯照在假笑的新郎新娘脸上,照在母亲渐渐冰凉的身体上,这样强烈的对比让我握紧了拳头。</p> <p class="ql-block">老金把真正的照片偷偷藏在相框夹层里,女儿小花抱着这些相框逃跑时,辫子都被子弹打断了。</p> <p class="ql-block">”阿昌原本只想“活下去”,当一个只想“活下去”的人获得了保命的资格,却不忍独占生机,他一次、再一次把活的可能让给他人,最终为把照片传出去壮烈赴死。</p> <p class="ql-block">《南京照相馆》作为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最新电影,与我国首部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影片——1987年由南京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罗冠群执导的《屠城血证》,形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呼应。两部作品共同聚焦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原型: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本军官胶卷时,冒死加印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并将其制作成一本16张照片的相册。这本相册在通讯队员吴旋的接力守护下,最终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谷寿夫的公审中被当庭出示,成为控诉日军暴行的如山铁证。</p> <p class="ql-block">《屠城血证》公映后的三十余年间,中国电影的南京大屠杀叙事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创作状态。</p> <p class="ql-block">《南京1937》(1995)以中日家庭视角阐述战争中的民族与人性。</p> <p class="ql-block">《黑太阳·南京大屠杀》(1995)用酷烈的方式直面战争的摧毁力。</p> <p class="ql-block">《南京!南京!》(2009)以日本士兵的视角,表述战争对普遍人性的戕害。</p> <p class="ql-block">《金陵十三钗》(2011)讲述秦淮歌女代替女学生赴死的义举。</p> <p class="ql-block">《南京照相馆》海报上,赫然刻写着“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影片表现出一种强调历史真实、追求现场重返的强烈意图。</p> <p class="ql-block">铭记过去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对抗遗忘。当阿昌在暗房中颤抖的双手紧握底片,当毓秀的戏服包裹罪证胶片,这些虚构瞬间与罗瑾、吴旋的真实壮举,以及看完《南京照相馆》眼含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