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揽胜:石林金殿黑龙潭—乙巳春游记33

金国钧

<b>4月25日午后走出东风韵艺术小镇,上广昆高速、汕昆高速行75公里,用了1小时来到昆明石林景区。</b> <b> 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1900米之间,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b> <b>约3亿年前,石林风景区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b><br> <b> 1931年,石林风景区正式建园。</b> <b> 1978年4月1日,景区开始对中外游客实行售票游览。</b> <b>景区主要景点分别为大石林和小石林,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呈淡淡的青灰色。</b> <b>这是最著名的龙云题词的“石林”胜境景点。请注意左边石柱的题字!</b> 放大了看了“天下弟一奇观”,为什么用了个别字“弟”? 因为石林这样的地质地貌国际上称之为喀斯特地貌,我国地质学家叫溶岩地貌。而最早发现的是南斯拉夫的喀斯特,故命名为喀斯特地貌;因为是他们先命名的,中国是礼仪之邦,甘为第二,兄弟相称,所以用了这个“弟”哦。 <b>剑峰池是大石林中最幽深的地方,也是石林最神秘之处。剑峰池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四周群峰秀色尽在池中。</b> <b>池水来自地下,旱季不涸,雨季不涨。在石林深处能保留这样一处天然池水实属难得。池中一石峰酷似宝剑,剑柄投入水中,剑身上书“剑峰”二字,池名由此而来。但剑刃在一次地震中落人水中。 </b> <b>大石林内典型的剑状石柱。石柱经雨水长期的垂向溶蚀,表面呈现出锋利的刃脊和凹槽,形如宝剑,直刺天穹。</b><br> <b> 从大石林穿过莲花池,来到了小石林。</b> <b>小石林就很秀气。就是所谓的姑娘石头了。</b><br> <b>小石林的石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石柱间为池塘、草地,是一优美的自然田园。</b> <b>小石林承载着阿诗玛、阿黑哥的传说:这是阿诗玛石像。你看,象不象?上面的头饰,后面背个包。</b> <b>这块岩石很奇特,好象是几块叠起来的。其实不然,这是海水慢慢往下退,退到一个位置要停留一段时间,于是慢慢风化而成,现在看到的缝是海水的位置。</b> <b>这个景点叫大鹏展翅,上面一个头,张开两张翅膀。这是经过几次大地震后倒塌风化而成现在这个样子,旁边种上草坪,圈了起来,就是防止游客进去拍照,因为随时都会倒塌,非常危险。景区里游客还是非常之多。</b> <b>景区范围广袤,气势大度恢弘,鬼斧神工的岩石造型组合,各具形态的构景,形态万千,像千军万马,如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再见,“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b> <b>离开昆明石林走昆明绕城高速、杭瑞高速用1小时10分钟行98公里在汉庭酒店(昆明北部汽车客运站店)住下。中间还在4S店为小车做了保养。</b><br> <b>昆明市盘龙区客来客往餐厅用晚饭。</b><br> <b>4月26日上午从昆明盘龙区汉庭酒店出发,向南五公里途经:沣源路、穿金路来到昆明金殿。</b> <b>金殿坐落在鸣凤山上,我们从北门进入,小车可以开到半山腰,离金殿最近。</b><br> <b>现今的金殿名胜区内除道教太和宫外,还阔建有青铜历史文化园和园林植物园等等,我们仅游核心部分。</b> <b>太和宫坐东朝西,太和宫匾额为清代1894年遗物。公元1602年,这里建有吕仙祠、太和宫、三元官3组道观建筑群,后遭几次损毁,仅存太和宫金殿。</b><br> <b>太和宫金殿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道观立棂星门意为洞天福地。</b><br> <b>进院,只见高大宏伟的棂星门矗立眼前,中间一个大福字。一对石狮子放在立柱上比较少见。</b><br> <b> 登上高台阶,见到金殿区正门,门楣题“太和宫”,上有魁星楼,并有木雕魁星。</b><br> <b>金殿朝晖。二层台基上,就是铜铸北极真武殿即金殿。因黄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故称金殿。现在已氧化不见金色了。金殿为重檐歇山顶,正脊通体雕云龙纹,两端饰以龙吻,中间装饰龙纹火焰宝珠。</b><br> <b>整个铜殿,包括神像、帏幔、匾联等,全部用铜铸造,据史学家方国瑜考证,铸铜殿用铜为250余吨,是中国最大最重的铜殿建筑。</b><br> <b> 殿内,中间铜铸真武祖师坐像,两侧为铜铸金童、玉女和龟、蛇二将立像。</b><br> <b>  殿顶部铸有八角云龙浮雕藻井。</b><br> <b>殿高6.7米,宽7.8米,深7.8米,16根立柱为宝装莲花础。</b><br> <b>正门铸浮雕云龙、龙凤呈祥。左右璧和后壁门铸“寿”字几何图案。</b><br> <b>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在这幢歇山铜殿,供奉北极真武铜像。1681年,太和诸宫部分建筑毁于兵燹,随后又进行大修。此后经地震和兵燹多次损毁后又进行了大修扩建,至1998年配合世博园进行最完整的一次大修至今。</b><br> <b> 昆明金殿22分钟8.4公里途经:沣源路、7204公路昆明黑龙潭公园。</b><br> <b>黑龙潭是有名的道教胜地,分为上下两观,从汉代的黑水祠演变而来。上观始建于唐宋时期,始称龙泉观,下观始建于明代,俗称黑水宫。</b><br> <b>上观是“龙泉观”,为汉代黑水祠所在地,山门为“紫极玄都”牌坊。按道教的说法, “紫极玄都”的意思也就是紫微北极大帝和众神仙居住的地方。</b><br> <b>黑龙潭寺上依傍绵延之官山,下望碧波荡漾之龙湖,青山环抱,绿水萦绕。金线鱼、裂腹鱼、白鹭、翠鸟、海菜花、水蕨等珍稀野生植物不可胜数,殿堂楼阁庄严肃穆,石雕木雕精美绝伦,名人楹联、匾额、题词珍品荟萃。</b><br> <b>黑龙宫称为下宫。始建于1394年,其正殿供奉着云贵高原掌管着兴云播雨的都龙王,每年有大量道教信众来此处祈求国运昌隆、雨顺风调、五谷丰登、时和岁稔、安居乐业,延续数百年。</b><br> <b>最神秘的就是黑龙宫前面就是黑龙潭,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它的面积有2600平方米,水深50厘米。右边是清水潭,600平方米,平均水深7米,最深处11米,蓄水量4400立方米。</b><br> <b>两池水相连,而水色迥异,泾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阴阳各半的“太极图”。这主要是因为清水潭的水深,泉水由潭底涌出,所以水色清澈;而浑水潭水浅,加之雨后有泥水顺山坡流入池内,故池水浑浊。为一奇观。</b><br> <b> 黑龙潭内有罕见的大型梅园,是昆明的赏梅胜地,称为“龙泉探梅”。还有柏树和茶树等。</b> <b> 唐梅,顾名思义乃唐代所植,至今已有千百余年,种植于龙泉观祖师殿东侧,现只能看到早已老态龙钟的枝干。</b><br> <b> 明茶,在龙泉观祖师殿西侧,一株高出楼檐的茶花即“明茶”,品种为“早桃红”,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树龄。</b><br> <p class="ql-block"><b> 宋柏,在公园龙泉观内共有一老一小两株“宋柏”,“老宋柏”种植于祖师殿前,高龄九百余岁。</b></p> <b>看完黑龙潭,我们将离开昆明,按计划北上昭通方向前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