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六<br>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br>《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br>〖注释〗《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率诸军北驻<br>汉中,准备出师北伐,临出发,上此表给刘禅。表中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br>《陈情表》是西晋军事、战略、文学家李密(字令伯)上奏给晋武帝的表文。作者先从幼年的不幸遭遇说起,突出祖母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提出解决忠孝不能两全矛盾的方案,即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br>《祭十二郎文》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给侄子十二郎的<br>一篇祭文。十二郎是韩家仅存的香火,本应与韩愈在世上相依<br>为命,但韩愈为了赴任和侄子相别,没想到这一去竟是天人永<br>隔,连侄子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最后只剩他一人孤独地在这个世上。在对孤单的痛苦,对侄子的歉疚和思念迸发时,写下来这篇祭文。<br>〖今译〗读三国蜀相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掉眼泪的人,这个<br>人一定对君主不忠诚;读西晋军事、战略、文学家李密上奏给晋武帝的《陈情表》而不掉泪的人,这个人一定对父母不孝敬;读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为侄子十二郎写的《祭十二郎文》不掉眼泪的人,这个人一定做不到兄弟之间相互敬爱。<br>〖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