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中原騎 我們的騎行故事(25)南京 秦淮河

沙漏 时光

<p class="ql-block">騎行第二十五天。2025.4.26。南京 秦淮河</p><p class="ql-block">我們“隨心中原騎”的足跡印在了秦淮河畔。這一日,我們與南京的靈魂相遇,而秦淮河裏的貢院、夫子廟與烏衣巷等,便是這魂靈最深邃的眼眸。</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江南貢院,牌坊在晨光中泛著青灰。跨進門內,數百間號舍整齊排列,雖已無當年舉子的身影,卻仍能聞見筆墨與時光交織的味道。遊人們輕聲細語,指尖拂過陳舊的木桌,有人舉著相機拍攝“明經取士”的匾额,有人駐足讀著牆上的科舉掌故——來自各地的口音在此匯聚,都為這座中國最大的科舉考場而駐足。</p> <p class="ql-block">轉過街角,夫子廟的朱紅大門豁然開啟。殿宇巍峨,飛檐上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門前的石獅被遊客摸得光滑。香爐裡縷縷青煙升起,混雜著周圍小吃攤飄來的鴨血粉湯香氣。穿著校服的學生們圍在孔子塑像前聽講解,老一輩則在碑文前細細辨認,外國遊客舉著地圖好奇打量,讓這座祭祀先師的聖地,多了幾分人間煙火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沿著石板路往深處走,便到了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刻在巷口石碑上,引來無數人駐足拍照。窄窄的巷道裡,青磚牆上爬滿藤蔓,兩旁是仿古的茶樓與書店。偶有穿著藍布衫的老人搬著竹椅坐在門口,搖著蒲扇看往來行人,與巷外的熱鬧形成奇妙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街景更是活色生香。青磚黛瓦的騎樓下,賣風箏的攤主吆喝著,糖畫藝人手下的龍鳳漸漸成形。忽然,一位穿粉色旗袍的女子撐著油紙傘從巷中走出,盤扣精致,開衩處露出的繡花鞋輕點石板路,與周圍穿梭的遊客、舉著冰棍奔跑的孩子、扛著攝像機的攝影師融在一起,恰似一幅流動的《秦淮繁華圖》。</p> <p class="ql-block">午後的陽光斜照在秦淮河面,我們站在文德橋上回望——貢院的牌坊、夫子廟的飛檐、烏衣巷的磚牆,還有街頭來來往往的身影,都成了這一日最生動的注腳。秦淮河的風雅,從不只是古蹟的靜默,更是人與時光碰撞出的溫暖與生動。</p> <p class="ql-block">“隨心中原騎”的旅程已至尾聲,是時候踏上歸途了。</p><p class="ql-block">我們自四川啟程,乘車穿陝西、然後騎行過河南、經安徽,最終抵達江蘇,腳步跨過黃河的奔騰、淮河的綿延,直至長江的浩渺。</p><p class="ql-block">我們從川蜀的險峻到陝西的厚重,從河南的平坦到江淮的水鄉韻味,更細品了各地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我們見過中原各式人兒的質樸與熱情,嘗過風味各異的地方飲食,也聽過腔調獨特的方言語音——每一段風景、每一種體驗,都成了這趟旅程中難忘的印記,如今攜著滿滿收穫,迎著歸途的風,向家的方向前行。</p><p class="ql-block">自此我的《隨心中原騎.我們的騎行故事》系列美篇文章也暫時結束了。謝謝您的閱讀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2025.8.23於四川 綿竹</p><p class="ql-block">沙漏 時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