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卡纳文峡谷(Canarvon Gorge)隐藏在昆士兰中部高地崎岖的山脉中,以高耸的砂岩悬崖、色彩鲜艳的侧峡谷、多样的动植物和原住民岩石艺术为特色。2025年6月14日,是我们到达峡谷的第四天,也是最后的一天,等待着我们的,是一条从卡纳文国家公园(Canarvon National Park)管理处开始到大教堂洞穴的19.4公里的往返线路。一个让我们期待的最后暴走的一天。</p> 水的史诗,石头的年鉴 <p class="ql-block">用了两亿多年形成的卡纳文峡谷,是水和时间力量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当卡纳文溪的第一滴水流过玄武岩,时间便开启了它最精妙的雕刻,将亿年的耐心在此凝结。水流如沉默的匠人,缓慢研磨着坚硬的玄武岩铠甲,直到在薄弱之点穿透坚硬的玄武岩层,让沉积岩层在岁月中显露。仿佛大地突然卸下防备。断层线成为水的秘密通道,激流在岩石的裂隙中奔涌,将垂直的切割化作地质的闪电。</p><p class="ql-block">玄武岩是悬崖最后的勋章。泉水在砂岩孔隙中编织生命的网络。几千年前涌出的清泉,滋养着峡谷的微气候,让蕨类植物在悬崖的褶皱里书写绿色的编年史。当Moolayember地层如巨掌托住垂直侵蚀的锋芒,水流便转向侧面的突围,将峡谷的胸怀一寸寸拓宽。</p><p class="ql-block">干燥的气候为这场雕刻按下减速键,却让泉水的绿洲成为峡谷跳动的脉搏。脚下的碎石皆是时光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b><i>卡纳文溪</i></b></p> <p class="ql-block">从公园管理处到9.2公里处的今天最后一个景点大教堂洞穴(Cathedral Cave),我们反复穿梭于卡纳文溪。有记录的标记是我们共30次跨过卡纳文溪(去15次,回来15次),还不包括我们在走入侧峡谷的景点时走过的溪流。</p> <p class="ql-block">踩着被水流磨圆的岩石跳跃着穿梭于溪流中,像触碰到了两亿年的时光中卡纳文溪在这里的温柔。它绕过沉积岩的棱角,在砂岩断层间迂回,将垂直切割的暴烈化作潺潺的絮语。水底的石子带着被冲刷的弧度,有的则被磨成了浑圆的句点,仿佛峡谷自己写下的标点符号。</p> <p class="ql-block">偶尔,溪水会突然变化,那是Moolayember地层在暗中托举,让水流从垂直的坠落转向横向的漫游。水草在溪流边摇曳,成了微气候的绿色注脚,而悬崖的阴影投在水面上,像一页页被翻动的石头年鉴。</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透过砂岩的缝隙洒下来,整条小溪便成了光的通路——每一滴水都折射着峡谷的史诗,每一块石头都沉淀着水的年鉴。</p> <b><i>峭壁悬崖</i></b> <p class="ql-block">在风化与流水的共同雕琢下,卡纳文峡谷特有的白色砂岩峭壁呈现出褶皱如龙的脊背、裂隙似闪电劈痕的壮阔肌理。那些被溪流切割出的直上直下的崖壁在溪中投下壮美的身影,岩壁上天然形成的蜂窝状孔洞在风中的低鸣与溪流的潺潺轻吟,和奏了一曲冈瓦纳古大陆的地质记忆诗歌。</p> <p class="ql-block">溪流从它切割成峭壁的崖底流过,将自己轻盈的神韵贴上岩壁。这是水与石天长地久的对话,亿年的地质史被刻化成涟漪的釉彩,变幻成卡纳文峡谷的图腾。</p> <b><i>丰富的植被</i></b> <p class="ql-block">卡纳文峡谷委婉流转的溪水和由小溪流切开的多岩石的山体,在峡谷中形成多种植被类型。溪流蜿蜒穿过被巴拉草(Blady grass)覆盖的小溪平地,上面点缀着卡纳文扇形棕榈(Livistona nitida)。这种澳大利亚最高的棕榈树是道森盆地(Dawson Basin)的特有物种,是卡纳文的标志性植物,被列为稀有棕榈。它们排列在小溪平地和水道周围,为峡谷的底部增添了绿洲般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树蕨,蕨类植物中的侏罗纪遗民。它的茎干如棕榈般笔直向上,但树蕨的“干”并非我们熟知的木质树干,而是由反复增生的叶柄基部和直立性根状茎在地面上堆叠、交织而成,随着植物年龄增长,下部叶片脱落,茎干逐渐变得粗壮,最终形成类似树干的形态,成为我们看见的远古的植物巨擘,顶端簇生着三米多长的羽状复叶,在雨林的雾气中撑开巨大的绿伞,为整个微型生态系统提供遮荫与水源。这些穿越两亿年时光的绿色巨伞,如今仍以缓慢而坚定的生长,书写着植物界最古老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澳洲的昆士兰是摩尔大苏铁(Macrozamia moorei)的原生地,而它们主要分布在卡纳文峡谷。摩尔,得名于植物学家和植物收藏家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1820-1905),他是1848-1896年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的园长。来到峡谷,不遇见它都不可能。它在自然界中可以长到10米高,是澳洲最大的苏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苏铁之一。峡谷中成片的铁树林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史前气息,仿佛会有恐龙在其中游荡。它们总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摩尔大苏铁产生的种子有毒,但它们是当地原住民群体的重要食物资源。人们把种子经过特殊处理去毒后食用。</p> <p class="ql-block">卡纳文峡谷沙质和玄武岩土壤的多样化景观和组合导致了多种生态系统,和对比鲜明的植物群落。深层的玄武岩土壤支撑着各种开阔的森林和高大的林地。</p> <p class="ql-block">靴底碾碎林地落叶的脆响,常惊起林中的飞鸟,使整片林子都醒了过来,在我们的呼吸频率中复苏。</p> <p class="ql-block">阳光从树冠漏洞处灌下时,所有阴影开始重组。最迷人的是光线与空气的共谋。当桉树的锯齿状叶片在风中翻卷时,整片树冠便成了会呼吸的祖母绿绸缎,将斑驳的光影筛成流动的金沙。它们用缓慢生长的速度讲述着比人类文明更古老的生存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峡谷中生长的不同的野花。大多数的花都小而神秘。它们星星点点,点缀着森林,用亿万年的生存智慧,在树影与青草之间,持续上演着比任何神话都壮丽的微型史诗。</p> <b><i>动物的家园</i></b> <p class="ql-block">永久的自流水、相对良好的降雨量和广泛的栖息地,峡谷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大量野生动物种群。卡纳文国家公园记录了210多种鸟类,其中170多种生活在卡纳文峡谷。许多鹦鹉每天都在这个树洞前打闹追逐。它们身上的翠绿和火红,像永不熄灭的火焰,在树洞前跳着永远学不会的华尔兹。</p> <p class="ql-block">使徒鸟(Struthidea cinerea),也被称为灰跳鸟,它们通常以大约12只一组的形式旅行,人们便以耶稣基督的十二个使徒命名它们。事实上,使徒鸟常以6至20只的家庭群体旅行。这些群体可能会与其它家庭群体合并成40只以上的大型觅食群。</p> 林下的窝里,躲着羞涩的蜂鸟。 卡纳文国家公园至少有54种本地哺乳动物,其中大约20种是蝙蝠。公园中还有七个不同种类的袋鼠,东部灰袋鼠(Macropus giganteus)是最常见的。它灰色的皮毛是暮色纺出的粗呢;巨大的后脚常把夕阳踩成一粒跳动的光。 <p class="ql-block">一只藏在树后娇羞的漂亮脸小袋鼠(Notamacropus parryi),它的脸部下方挂着白色条纹,像是两片被朝晕吻过的花瓣,总在低头数露珠时,显出一整个冬天的胆怯。</p> 渊长的历史,宝贵的遗产 <p class="ql-block">澳洲原住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65,000年前。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原住民在澳洲大陆上发展出多元的文化。卡纳文峡谷的岩石艺术遗址被认为已经使用了至少3650年。在公园的莫法特山(Mt Moffatt)部分,对肯尼夫洞穴(Kenniff's Cave)的发掘揭示了哪里的土著文化可以追溯到19,500年前。</p> <b><i>艺术画廊</i></b> 卡纳文峡谷艺术画廊(Art Gallery)深藏在巨大的山石之后,仅其进入的道路,就已令人震撼。 <p class="ql-block">转过让人感到压抑的巨石,被描述为“澳大利亚最好的模版艺术典范之一”,在65.25米长的岩壁上的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原住民岩石艺术壁面,便是艺术画廊。</p> <p class="ql-block">一面62米高的岩壁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岩壁下端的岩石艺术,有约4000年的历史。这里大约有2000件绘画,包括约1350个雕刻、650个模板和少量手绘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地方。原住民故事以模印、用颜料徒手绘画以及雕刻等三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下几个世纪的梦幻故事。</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蜿蜒雕刻,是原住民崇敬的创世祖先彩虹蛇Mundagurra。在久远的梦幻时代,祂游过干涸的大地,唾液汇成河流,蜕皮下起甘霖。彩虹蛇Mundagurra造就了峡谷,并一直居住在它们永久的水坑中,直到今天。祂的梦幻故事,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徘徊流连:看那彩虹的弧度,正是蛇颈温柔的曲线。</p> 石头上的故事:在这里,是一个横跨砂岩墙的图片故事。这是当地原住民Bidjara和Karingbal人的书面语言。每个图像都有象征意义和目的。在这里举行的仪式中,祖先留下了这些图像,讲述了他们在里的生活故事。它们记录着重要的事件、神话信仰、仪式和图腾,是历史书、宗教文本和家庭相册。 生命的故事:砂岩板记述了这片小溪流淌的广阔大地,这里的风景,养育了我们所有的人。一个古老的故事,仍在延续……。 <p class="ql-block">女性的故事:女性性征图案,是对生育的象征表述和赞美。</p> <p class="ql-block">动物的故事:椭圆形凹陷的鸸鹋蛋,是用坚硬的石器摩擦或“啄”出。鸸鹋是这个地区家族的图腾之一,这种图腾将我们人类与树木、河流、土地以及所有生物联系在一起,彼此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创造的故事:先民祖先们运用物品和双手,创作出各种复杂的图案。交叉前臂的排列象征着来自东西南北的邻近部落;鸸鹋的足迹和回旋镖是生活中的猎狩;还有通过模印和徒手绘画相结合创作的大型红色网状图案中重叠的线条。</p> <p class="ql-block">资源的故事:中部高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原生植物、动物、淡水——这片大地滋养着我们。壁画中的盾牌是用蝙蝠翼珊瑚树(bat's wing coral tree,学名Erythrina vespertilio)柔软而坚韧的木材制成的,用于战争或仪式,也可以用摩擦法生火;网是用库拉琼树(kurrajong tree,学名Brachychiton populneus)坚韧的内层纤维制成的。人们用它在猎捕袋鼠时封锁区域,有些网长达十多米。</p> <div>蜥蜴goanna是很好食物,它的尾巴尤其好吃。 它丰富的身体脂肪仍然被用于药品。<br></div> <p class="ql-block">工具的故事: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们在狩猎、收获、建造、仪式和防御中都会被用到。壁画为我们讲述了这些工具的故事。这里可以看到两种类型的回旋镖:叶子形状的回旋镖是用来打猎的。原住民能够非常准确地投掷它们,以打倒水禽等猎物。“V”形回旋镖被用于部落之间的战斗。它们可以被作为武器扔出,很容易打断对手的腿。它们也被用来以同样的方式打袋鼠。</p> <b><i>大教堂洞穴</i></b><br> 大教堂洞穴(Cathdrel Cave)是我们今天徒步的最远景点,离我们出发的公园管理处9.1公里。根据考古证据,大教堂洞穴是土著人使用峡谷的主要露营地,主要用于举行重要的仪式。它已经使用了至少3650年。洞穴的巨大悬垂斜面,在恶劣天气下对岩石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庇护。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洞穴是卡纳文峡谷最震撼的原住民岩画遗址。这个被岁月雕琢的巨型岩壁带长达77.5米,纵深32.5米,高耸30米,岩面上密集分布着1669幅原始艺术作品,包括独特的模板拓印、色彩艳丽的绘画、精细的岩刻,以及充满神秘气息的人类或神灵形象。为便于观赏,遗址内特别搭建了多层木质观景平台,让游客能多角度领略这些千年艺术瑰宝。</p> 历史悠久的地方:1975年,考古学家John Beaton博士对该岩石庇护所的地层沉积物展开了系统性发掘。通过分析挖掘出的篝火木炭样本,碳测年技术揭示出惊人的发现:早在约3560年前,原住民社群便已开始在此处举行集会活动。更耐人寻味的是,考古层中出土的岩刻图案与现今仍清晰可见的雕刻风格高度相似,这些历史印记甚至深埋于地表90厘米以下的沉积层中。这一考古实证不仅印证了该遗址作为原住民神圣聚会场所的悠久历史,更生动展现了跨越三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与仪式实践。 <p class="ql-block">聚会场所:暮色中,跳动的火舌将岩壁染成赭红色。女人们围坐在石臼旁,双手有节奏地研磨着种子,空气中飘散着谷物与土地交融的芬芳。地炉里,裹着黏土的袋鼠正缓慢煨烤,油脂滴落在炭火上发出细微的噼啪声;男人们手持赭石,在彼此身上绘制着祖先留下的图腾。随着第一声歌谣响起,整个部落开始律动——足掌与大地碰撞的闷响、手持木棍的敲击声、带着喉音的低吟,构成最原始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这些声音与故事,最终化作岩壁上永恒的印记:舞蹈者的身影、狩猎的轨迹、星空的寓言。砂岩的孔隙里,至今仍回荡着那些仪式中,跨越时空的集体心跳。</p> 高墙上有一个大的红色椭圆形模板,这是一个由库拉琼(kurrajong tree,学名Brachychiton populneus)木材制成的重型战争盾牌。这种模版是卡纳文艺术中唯一发现的模版。 <div>模板印制的步枪图案——这是与移民定居者接触的记录。<br></div> 一幅手绘的恶灵图案,代表着殖民后的“接触文化”。 这组模版最重要的一点是红色赭石重复两次的大型“斧头形状”武器的模版,据信它描绘了一种木制的“Lil-Lil”棍棒。这种武器没有幸存下来的例子,只通过模版艺术记录在了画中。 <p class="ql-block">贸易场所:岩壁上那些椭圆形的神秘图案,记录着被称为Che-ka-ra的珍贵吊坠。这些用巴勒(Baler)贝壳精心雕琢的圣物,曾沿着神秘古老的贸易网络,穿越数百公里,从昆士兰州北部的夏洛特公主湾(Princess Charlotte Bay)辗转来到这片圣地。</p> 壁画中的Che-ka-ra呈现两种形态:有些完整展示着吊坠与系绳,有些则仅保留绳孔印记,仿佛时光只截取了信仰的片段。其中一个Che-ka-ra吊坠模版,被反复印刻23次。层层叠叠的印记如同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在砂岩上燃烧了数千年。 <p class="ql-block">安息之地:这片被砂岩环抱的圣地,是原住民与祖先对话的神圣场域。岩壁上交错的网纹壁画,如同跨越时空的密码,记录着无数场庄重的告别仪式。逝者的重要遗物——贝壳项链、圣洁的植物纤维、捕鱼的网具——被精心包裹在绘有赭石图腾的有袋动物皮中,再用坚韧的植物纤维绳系紧。这些承载着记忆的包裹,最终被安放在砂岩壁龛与天然洞穴隧道中,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永恒信物。</p><p class="ql-block">在当地古老的信仰中,死亡并非终结,而是魂灵回归大地的神圣旅程。每一处安葬痕迹,都是对生命循环最深邃的诠释。</p> 峡谷的赞礼,地质的奇观 <p class="ql-block">当晨光岩壁镀上金边,卡拉文峡谷便苏醒为大地最壮丽的诗篇。这里高耸的白色砂岩悬崖、华丽的郁郁葱葱的植被、清澈的小溪、丰富的野生动物和保存完好的原住民岩石艺术,都是国家公园最壮观的部分。前三天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不少景点,包括在卡纳文国家公园(2)一文中提到的布林巴悬崖、岩石池、米奇溪、瓦伦巴峡谷和苔藓花园。在公园的最后一天,我们累并快乐着地走过除了没有开放的巴隆洞穴(Balon Cave)、沃德峡谷(Ward's Canyon)外的其它景点。</p> <b><i>布温达峡谷</i></b> <p class="ql-block">布温达峡谷(boowinda gorge),在距离游客中心9.2公里处,是我们今天走得最远的一个点。很多人都不走到这里,很清净,我们独占了峡谷。</p> <p class="ql-block">壮观的峡谷非常狭窄,两侧是高耸的苔藓覆盖的砂岩悬崖,与瓦伦巴峡谷有得一比。因为还有近10公里的返程路,而这里的石子路会很消耗体力,所以我们并没进到峡谷深处,只在口上照了几张相片就匆匆往回赶路了。</p> <p class="ql-block"><b><i>沃德峡谷</i></b></p> <p class="ql-block">由于石头滚落被关闭的沃德峡谷(Wards Canyon)非常值得一提。凝视那些被滚石封锁的砂岩隘口,它见证着两个时空奇迹的交汇——这里既是古老蕨类植物王蕨(Angiopteris evecta)的隐秘圣殿,也是欧洲拓荒史刻在岩壁上的鲜活注脚。</p><p class="ql-block">王蕨,这些被称为活化石的绿色巨兽,其羽状复叶展开可达9米,如同史前恐龙遗落的披风。作为冈瓦纳古大陆植物群的直系后裔,它们在这片方圆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划出最后的生命绿洲。</p><p class="ql-block">而峡谷之中,仍回荡着19世纪拓荒者的足音。沃德兄弟(Ward brothers),这对以猎取负鼠和毛皮闻名的早期移民,曾将此地作为季节性据点,猎取和贮藏兽皮。他们的足迹与王蕨的孢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地层,峡谷名称本身已成为一部立方的殖民史,记录着早期移民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刻下的新的年轮。</p> 在打着封条的峡谷入口处停下,只能在想象中完成我们对蕨中之王的隔空致意。 <p class="ql-block"><b><i>露天剧场</i></b></p> <p class="ql-block">露天剧场(Amphitheater)是那些必须体验的奇观之一——任何文字与镜头都难以捕捉其震撼和描述对它的感受。它由悬崖之上的一个狭窄的垂直缝隙引进。穿过石缝的垂直裂隙,突然出现的悬崖内60米深的洞穴,将整个地质史诗展开:这个被侵蚀雕琢的天然剧场,以最磅礴的叙事语言,向世人诠释着水和时间如何重塑大地容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露天剧场外的一张解释图,展示露天剧场与卡那封峡谷同为流水雕刻的杰作:</p><p class="ql-block">千万年来,水流像一位耐心的艺术家,沿着砂岩的裂隙缓缓向下渗透,将砂岩慢慢切割。柔软的岩壁在水的侵蚀下逐渐瓦解,最初的细缝被拓宽成通道。</p><p class="ql-block">年复一年的冲刷,裂缝变得越来越宽,水流裹挟着沙粒从狭窄的通道冲刷出来,慢慢将剧场中央的石砂侵蚀带走。</p><p class="ql-block">最终,在悬崖深处雕琢出这个深达60米的奇迹:一个被流水精心打磨的天然剧场。这里每一寸岩壁都诉说着地质变迁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登上十多米高的舷梯,走进狭窄的石缝,两侧岩壁仿佛要将人压成薄片。深吸一口气,让挺出的肚子一再缩小,一步一颤走过石缝。猛然,一道天光劈开黑暗:眼前豁然展开一个被悬崖环抱的巨型露天剧场,如神迹般静卧在峡谷深处!</p> <p class="ql-block">整个剧场中央铺展着绵密的青苔与蕨类,宛如一块被施了魔法的绿毯;垂直的悬崖如巨幕般压向天际;那些挺拔的扇形棕榈与头顶摇曳的阔叶,在风中沙沙低语,瞬间将人拽进托尔金笔下的中土秘境。此刻若有一声咏叹从岩壁间升起,定会借由天然的穹顶与苔藓的吸音,化作撼动灵魂的史诗回响。</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两人独领了这个剧场的风骚。</p> <p class="ql-block">四天四晚的卡纳文峡谷行,以今天35200步的行程画上句号,明天我们将驾车回家。我们在这个溪水用几个世纪,将古老的砂岩雕刻成一个壮观的峡谷网络中,体验了卡纳文峡谷这大自然的杰作,澳大利亚最动人的地质史诗。在这里,岩石会歌唱,峡谷会低语,而每个到访者都能触摸到地球跳动了几亿年的脉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