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园 余荫山房

缪佩雄

<p class="ql-block">呢称:缪佩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179054</p> <p class="ql-block"><b>  “深柳堂前隐碧纱,玲珑水榭映烟霞。三弓巧纳乾坤气,余荫千年润万家。”</b>这是一首描绘余荫山房的诗句,展现了该园林的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该诗通过“深柳”“水榭”“三弓”等意象,既展现了余荫山房精巧的空间布局,又暗含了岭南园林“通透”“灵动”的建筑特色,以及士大夫追求的精神境界。 ‌</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们前往广州市番禺区余荫山房旅游。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建成于同治十年。是岭南园林、广府建筑的代表,与清晖园、可园、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其中,余荫山房是唯一基本保存原貌的园林,因其具有<b>“藏而不露,缩龙成寸”</b>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余荫山房为清代邬彬的私家花园。邬彬番禺南村人,同治六年乡试中举,以捐纳被奖叙员外郎,签分刑部主事,以奉养母亲辞职回乡。他的两个儿子宝铨、宝莹也先后中举,有<b>“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b>之誉。邬彬中举当年,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余的土地奖给他建园。同治十年耗资三万两建成园林,取名“余荫山房”。以“余荫”二字命名,取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之意,又因园林地处偏僻的东源坊岗地之下,故用“山房”之名。</p> <p class="ql-block">  走进余荫山房,了解到余荫山房传承岭南庭院小巧玲珑风格,园地面积仅为三亩,但内部设计巧妙得当,亭、堂、楼、榭与山、石、池、桥搭配和谐。建筑布局紧凑,有条不紊,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以<b>“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b>的娇姿,充分表现了传统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正如赞美古韵遗风的诗词:<b>“余荫映翠掩幽径,山房静谧藏古风。 碧水悠悠绕亭榭,花木扶疏映苍穹”</b>。</p> <p class="ql-block">  踏上浣红跨绿廊桥,观看到把园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廊桥为卷棚歇山顶建筑,造型别致,是经典的标志性景观。廊下的挂落弯曲自如,图案复杂多变,横披全是用海月壳装饰,将沉闷的灰色屋顶衬托得富有生机。庭院西部中央建一方形石砌荷池,桥下设置拱形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馆内朴素简洁,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p> <p class="ql-block">  进入善言邬公祠,余荫山房既是岭南园林文化精品,又是岭南宗祠文化、书院文化的代表,以园主邬彬之父邬拜飏为先祖的善言邬公祠,建筑凝重,外观庄严肃穆,都有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享堂内还陈列着一副难得一见的圣旨木刻匾,为清咸丰皇帝诰封园主人邬彬及其父亲、祖父为通丰大夫(从二品),诰封园主祖母、母亲和妻子为夫人的三道圣旨。除了堂内的布局考究外,屋脊上也用了大量的灰塑装饰,图案精美,寓意深刻。</p> <p class="ql-block">  走进了深柳堂,深柳堂是园主会客之所,取名沿自唐诗<b>“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b>句。它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形制歇山,堂外开阔廊檐和庭阶直透池面,外表华丽,内部装饰精细,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堂前的铸铁花棚架,缠绕着炮仗花古藤,枝叶茂盛。堂前有柱联:<b>“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b></p> <p class="ql-block">  深柳堂堂内书香浓郁,珍品极多,木雕精品琳琅满目,名家墨宝闪耀清华。在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其中有晚清三大才子刘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句和乾隆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两件珍奇的“松鹤延年”“松鼠葡萄”木刻大花罩;三十二幅桃木扇画,把深柳堂装饰得富丽堂皇,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正如赞美诗词:<b>“岭南瑰宝余荫在,山水相依景自新。 曲径通幽寻雅趣,书香门第韵长存”</b>。</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卧瓢庐,此系园主为宾客憩息而设之小庐舍。庐中陈设简朴,窗户设计别具匠心。北面是一排百叶窗,既能通风又可透光。南面是一排镌嵌着蓝白相间玻璃的满洲窗,透过蓝色玻璃看窗外,就能观赏到宛如“千里冰封”的冬日雪景;将两扇窗叠在一起,隔着两层蓝色玻璃看,满园枝叶转为红色,恰如“香山红叶”景致;若把窗户全部打开,看到的是自然的四季景色。</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玲珑水榭,玲珑水榭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置身水中,是园主人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的地方。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务实的特点。启窗向外观赏四周景物,清晰可见。榭中有园主人亲笔撰写的对联:<b>“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皴云,依然在目;漫说曾经沧海,静对明漪印月,亦足莹神。”</b></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来到了文昌阁,文昌苑以中华文昌文化为主线,继承余荫山房的造园技法,营造<b>“以水居中、每周以楼、高树深池、柳影樨香”</b>的园林形态,造就“文昌飞阁”和“挂榜青山”两大景观。殿内天花藻井、绘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等,画工精细、生动引人。文昌阁两侧回廊天花,亦满布番禺地方风情彩绘及催人奋进的连环画,饱览之余,实有启迪人生之感。</p> <p class="ql-block">  行走到夹墙翠竹园,夹墙翠竹是余荫山房绿化景观之一。苏东坡在<b>“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b>的《咏竹》诗中,体现了竹类“雅”的风格。后花园为园中小苑,内设曲水流觞、迭泉小瀑及象棋残局,遍植岭南佳果。正如赞美雅致园林诗句:<b>“窗含远岫千秋画,门对清波万古情。 余荫山房藏秀色,一园景致醉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余荫山房留胜迹,文化传承永流芳。”</b>游览余荫山房,我深感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主人的心境。邬彬作为一位清代举人,他在取得功名后选择归隐,将心血投入到这座私家花园的建设中。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让我深感敬佩。</p><p class="ql-block"> 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园林风光,还感受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些感悟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份文章精选作品:</p><p class="ql-block">1、深圳凤凰古村之旅<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w66kqp?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617905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2、东莞可园的岭南风情<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zlr266?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617905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