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玩的AI(小说)

天中诗词文苑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挺好玩的A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说体裁,纯属虚构)</div> <br> 周末窝在沙发里,我对着手机屏幕突发奇想——想找找本地真正拿得出手的诗人。手指在输入框敲下:“Z市功底最深厚的诗人有哪些?”<br> <br> 发送键刚按下去,AI的回复就弹了出来,速度快得让人惊讶。它清晰列出一个名字:“XXX,上一任Z市诗词协会主席。”紧接着,一连串资料整整齐齐铺展开:“著有个人诗集《XX集》《XX稿》,曾获Z市‘XX杯’诗词大赛一等奖、‘XX颂’主题诗赛金奖;作品多次刊发于Z市文旅局官方公众号、‘Z市诗词’微信平台等本地公众平台。”<br> <br> 看着这满满当当的本地“战绩”,我倒来了兴致,又敲了一行:“那他在自己的十八亩地盘之外,拿过什么奖?上过哪级刊物?”毕竟,真有功底的诗人,总该在更大的平台上留下过痕迹吧。<div><br></div> <div><br></div> 这次AI的回复慢了半拍,文字里多了几分谨慎:“经公开资料查询,暂未检索到该诗人在Z市以外地区获得奖项的记录,亦未发现其作品发表于省级及以上文学刊物(如《诗刊》《中华诗词》等)的相关信息。”但话锋又轻轻一转,“不过从现有作品来看,其诗词情感真挚,格律工整,具备较高的艺术底蕴。”<br> <br> “艺术底蕴”这词说得笼统,我索性追问:“能列举一首他写得最好的诗词吗?”<br> <br> AI很快给出了答案,选的是一首《雪夜有感》,还特意摘录了开篇两句:“自然着色甚从容!神力无边是九重。”后面跟着注解:“此类作品语言凝练,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诗词创作水平。”<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可我盯着这两句诗,越看越疑惑。“自然着色”说的是雪夜的色彩?可深夜本是暗的,雪是白的,这“着色”到底指什么?“神力无边”又是什么?雪花飘下来是自然现象,怎么成了“神力”?我把疑问敲了过去:“夜的色彩是什么?雪花飘下来的‘神力’是什么?这‘神力’算自然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AI的回复立刻调整了方向:“赏析诗词需结合整体意境,不宜孤立拆解字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不依不饶:“那这首诗的‘雪夜意境’是什么?是你说的‘色彩’,还是那‘自然飘下来的神力’?”</p> <div> 屏幕沉默了几秒,弹出一句带着歉意的话:“对不起,此前的回答未能准确解读诗作细节,给你造成了误解。”<br> <br> 看着这句道歉,我忽然觉得有些好笑,又带着点较真的劲儿,最后问了一句:“把这些资料凑在一起——本地奖项、本地平台发表、一首解读不清的诗,能说明他的诗‘最好’吗?”<br>  <br>  手机屏幕亮着,AI还在加载回复。窗外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我忽然觉得这趟和AI的“较真”挺有意思——它像个认真整理资料的小助手,会客观列出事实,也会在被追问时坦诚不足,哪怕答案未必完美,这份“实在”倒比那些空泛的吹捧可爱多了。<div><br></div></div> <div><br></div> 过了一会儿,AI的回复终于来了:“‘最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需结合评价维度(如格律、意境、传播度等)。现有公开资料可证明其在Z市本地诗词领域的活跃度与认可度,但能否称之为‘最好’,还需结合更多作品及更广泛范围的专业评价综合判断。”<br> <br> 我对着屏幕笑了笑,没再追问。其实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来一回里,AI那股认真又有点“笨拙”的劲儿,确实挺好玩的。<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