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碣石宫遗址,位于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海滨,西距山海关15公里。此遗址群范围南北长4公里,东西沿海岸3.5公里,面积达14平方公里,包括六处大型宫殿遗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金丝屯、红石砬子和周家南山等处。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碣石宫遗址为六处遗址中最大的一处,经考证为当年秦始皇东临碣石的驻跸之地,是整个遗址群的主体建筑。其总体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四周构筑夯土墙,墙基宽2.8米,内外壁陡直。碣宫建在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基上。遗址的立体建筑靠近海岸线,遗留下来的夯土台高达8米,地基边长40米,有一半沉入地下,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立体建筑的两翼有角楼,后面有成批的建筑群,除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以外,极少见有如此大型而又布局宫殿建筑群。从这里出土的建筑上使用的当头简瓦,当头为大半圆形,当面为高浮变纹,直径54厘米,瓦高37厘米,通长68厘米,堪称"瓦当王",是秦代皇家建筑的专用材料,图案的规范化为国内所罕见。两千年前的行宫中的大小居室,排水系统,储备食物的窖井等,均清晰可见。碣石宫中轴线南端正对着海中臣石﹣﹣姜女石,相距400余米。姜女石即为秦汉时的碣石(门)。碣石宫是利用海滨自然景观,前临一望无际的渤海,海中有昂然耸立的碣石;后靠巍峨连绵的燕山,山上有透起伏的长城。以墙子里宫殿为主体建筑,止锚湾为左翼阙楼,黑山头为右翼阙楼,衬以瓦子地、周家、金丝屯等众多的附属建筑,呈合抱之势,正对海中碣石(门),形成一处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可与始皇陵、阿房宫并列为秦代三大工程。在碣石宫对面的海中,耸立三座奇形礁石,称为碣石,也是历史传说中的孟姜女坟。碣石近海而立,别具一格,站在不同的角度观赏此石有不同的效果。在黑山头观此石,其仿佛是一只褐色的公鸡屹立海面,扬颈啼鸣;在墙子里正面观此石,其又宛若一位少妇携着一双儿女望海盼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曾有九位帝王到此巡游,相传魏武帝曹操当年平定了三郡乌桓和辽西、辽东后,登临此处,极目远望,纳百川,汇江河,一碧万顷、水天一线,沧海浩瀚无际。不禁心旷神怡,感慨万千,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观沧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姜女石遗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南部沿海地区,共由六处遗外组成,因其主体建筑石碑地遗址对面海中有三块俗称"姜女坟"的礁石,故名。遗址中心点东北距葫芦岛市约120公里,向西与山海关的直线距离为15公里。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1984年至2001年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各遗址做了系统的考古工作并局部做了展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大金丝屯为秦代窑址外,姜女石遗址群所属的其余5处均为建筑址,均始建于秦代,秦代被毁,汉代又局部重建,总体呈"1字形"分布,面海的3处以石碑地为中心,止锚湾、黑山头为两翼,恰似一宫两阙,利用弧形的自然地势,似张开的臂膀与大海相拥;对面海中礁石如同其高耸的门阙,辽东半岛及胶东半岛宛如两扇屏风,辽东湾恰似其广阔的门庭。向北的瓦子地、周家南山与石碑地遗址同在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五处遗址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姜女石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好并经过大面积系统发掘的秦代大型建筑造趾之一,是一项将人文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古代人类工程,是秦汉统一大帝国的象征与见证,具极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沧海》-曹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幸甚至哉,歌以咏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夯土墙基,这是偏殿的墙基,为模拟性复原,用上面假的将下面真的重合盖上了,比例为1比1,中间的豁口是门,设有空心砖,踏步台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殿,这座夯土高台是秦皇行宫正殿的位置。下面的夯土地基完好无缺,发掘出土后又用土覆盖保护起来。夯土高台边长42米,海拨12米,相对高度5米,可以想见这座行宫正殿的宏伟壮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御花园,这检柏围起的空调草地是行惠休闲游乐的地方。树墙下一米许是夯土墙基,上面有一米多厚的土层栽上检柏作为标志,将此园售原。</b></p> <p class="ql-block"><b> 渗水井,即脏水井。井底是沙层,脏水流入自渗,故得其名。井壁用陶圈套接而成。观此井,可见秦人环保意识之一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