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div>早上,店家开车将我们送到麦卡锡小镇上去坐摆渡车。</div><div>这是小镇的博物馆。原住民阿恩塔人(Ahtna)在阿拉斯加生活的历史可追溯到铜河流域的8000年前,直到现在阿赫特纳人仍居住在铜河一带。昨天一路开车过来,路边的私人领地就是他们的。阿赫特纳人的生计都依赖于这片土地和河流的馈赠。</div> 18世纪末,俄罗斯人已经洞察到该地区的铜矿潜力,但因他们与阿恩塔部落的暴力关系而无法获得进一步信息。一个世纪后,阿赫特纳酋长尼古拉(Nicolai)向一群美国探险家和探矿者出售了此处附近存在铜矿的信息。<div>其实酋长当时给的是贫矿信息,然而专业的探矿者却在后来探明了一个世界上含铜最丰富的辉铜矿,被叫做Bonanza铜矿。其不仅铜含量高,而且部分还直接裸露在地表。<br><div>从此麦卡锡小镇成为肯尼科特铜矿开采工作的大后方,就像这个铜制的路灯牌子一样,麦卡锡在阿拉斯加闪亮登场了。</div></div> 来到摆渡车售票处。<div>从麦卡锡小镇到矿山遗址所在的肯尼科特(Kennicott)小镇大约4.5英里。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选择坐摆渡车。单人往返15刀,凭阿拉斯加优惠券册7.5折。</div> 八点半,摆渡车沿着高高低低的砂石路出发了。 半小时后到达肯尼科特矿区国家历史地标(Kennicott Mines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处。<div>肯尼科特小镇曾是繁荣的铜矿开采小镇,1905年肯尼科特铜矿公司(Kennecott Copper Co.)成立,30年后因资源枯竭而荒废,1978年被确认为国家历史地标。1998 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收购了肯尼科特矿区,对建筑群进行了加固维护,成为了现在的旅游景点。</div> 车站边的矿区遗址示意图展示了辉煌一时的肯尼科特铜矿遗址,所有标注的建筑现实也被统一修复成砖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建筑。 车站对面的肯尼科特冰川小屋(Kennicott Glacier Lodge)。由于靠近冰川,非常热门,订房需要提前几个月哦。<br> 再往前,马路这边依次有现在还开张的餐厅、以前的学校和职工宿舍(中间最高的三层楼房子)。 再后面是商店和邮局,现在也还在运营。 <div>前方是一座桥,桥面也是木板铺就,桥下是National Creek,水流量很大。</div><div>路的右边山坡上就是矿区遗址里被称为磨坊(Concentration Mill)的有十四层楼高的标志性建筑,它是整个矿区的核心。</div><div>磨坊实际是个选矿厂。工人将开采得到的铜矿石通过空中缆车运到磨坊的顶层,矿石在这里被破碎和分级,含铜量足够高的铜矿石可以直接通过西北铁路被运到科尔多瓦(Cordova)港口装船,再运送到冶炼厂。</div><div>为了运送铜矿石,肯尼科特铜矿公司投入了2300万美元建造196英里通往科尔多瓦港口的西北铁路,其中包括著名的百万美元大桥。然而三十年间公司获得的利润回报为2亿美元。</div><div>建筑物里上下登高很危险,需要参加旅行团才能在导游带领下入内参观。<br></div> 分拣后剩下的尾矿会被横跨道路上空的这根管道送入路左边的两座处理厂进一步提取铜矿。第一座为氨浸厂(Ammonia Leaching Plant),这里也是需要参加旅行团才能入内参观。第二座为建于1923年的浮选厂(Flotation Plant)。 再往前是发电厂(Power Plant),建于1911年至1917年。1924年火灾后重建,修复工作于2014年完成 走进发电厂二楼参观,感叹一百年前的技术就可以这么先进啊。 后面还有几间私产小屋。 有一间对外开放,里面展示了当时常用的生活用品。 阿拉斯加南部,包括朗格尔-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是世界上除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外,冰川覆盖最广的地区之一。而阿拉斯加60%冰川在这个公园,并且公园内几乎有35%面积被永久性冰雪覆盖。<br>从下图看,中间左边黑白条纹状的冰川叫肯尼科特冰川(Kennecott Glacier),右边白色的为根冰川(Root Glacier)。两者最后会合到肯尼科特冰川河谷。根冰川边上红色房子就是肯尼科特铜矿遗址。 位于朗格尔-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中心的肯尼科特冰川及河谷向人们展示了从堆积区内的干净雪到消融区内的布满岩石和碎屑的冰的过渡。几千年来,肯尼科特冰川一直在塑造着眼前的山谷。 当冰川融化时,它会留下岩石和砾石的混合物,称为冰碛。常见于冰川边缘的冰碛丘、冰碛垄等地形。所以河谷中碎石堆积的小沙丘是冰碛,而不是开矿后的尾矿残渣。<br>从肯尼科特铜矿遗址到根冰川还有1.5英里崎岖的土路和碎石路。 走过Jumbo Creek上的独木桥。右侧冰川融水从峡谷中潺潺而下。 左前方的雪山是朗格尔山脉的布莱克本山(Mount Blackburn) ,海拔4996米,是阿拉斯加第三高峰,美国第四高峰。它为肯尼科特冰川提供冰源。 终于看到峡谷中的根冰川了。冰川后的黑色山体是多诺宏峰(Donoho Peak),海拔2041米。 多诺宏峰右边远处白色雪山是帝王山(Mount Regal),海拔4220米。从帝王山流向山谷方向的是斯坦威冰瀑(Stainway Icefall),为根冰川提供冰源。 由于上方新冰的重力作用,以及地心引力的牵引,根冰川会沿着山谷向下流动,每年流动距离约50英尺(15米)。 据资料介绍,在采矿时代,根冰川的厚度至少为330英尺(100米),相当于约30层楼,比现在厚得多。气候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让我们来看一下帝王山、冰川和布莱克本山的全景。 <div>第一次踏上如此幽蓝的千年老冰还是九年前在西藏的来古冰川。</div> 站在冰川上看着深浅不一的蓝色固态流体,被大自然的美深深震撼,开心得我要飞啦。 几个老外在向导的带领下向陡峭的冰川走去。<div>真服了我自己了,这次居然没带冰爪。毕竟现在是夏天,登山靴的抓地力在冰川上还是不行啊。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止步于此。</div> 那就在平缓处看一些冰川的细节吧。<div>冰川表面的融水流入裂缝,雕刻出深浅不一的管道洞穴。形成的冰川纵穴,深处泛着幽蓝 。</div> 形成的洞穴像一只丹凤眼在看着我们。 大裂缝叫裂隙(Crevasse),不敢靠近,怕一不小心交代在里面,只能远远的拍一张照。 我们开始小心翼翼的下撤。看到在碎石和冰川交汇处,又上来一队游客,向导正帮他们穿冰爪。如果报名了旅行团,旅行社会免费提供冰爪和登山杖,走的线路也比我们远。但是最短的半日游也要4-6小时,我们也没那么多时间啊。<div>再看背景山体,碎石下面露出白色的冰,其实整座山还是冰川。</div> 在冰川脚下,一小股冰川融水涌出,流过古老的冰川和岩石。如果将表面碎石去除,下面其实还是冰川冰。 山坡上开满了大片不知名野花,有点像蒲公英。 仔细看不是蒲公英。这花每一缕像触须一样的花瓣非常坚硬。 <div>山坡下河床边有两个帐篷,有人居然在这里露营。</div> 他们招呼我们过去看黑熊(Black Bear)。一只呆萌的家伙从河滩绿植中探出它的脑袋。 黑熊根本不怕人,它还想凑上来看我们。结果边上这两个露营者开始驱赶它。这个专业的驱赶声比防熊喷雾管用,黑熊知趣地离开了。<div>再转身看那两个露营者,每人手里握着一把手枪。他们说早上来了个大的,这只是小熊。真庆幸他俩昨晚没被黑熊吃掉。</div> 我们回到了摆渡车站,再看一眼远处的阿拉斯加第三高峰。 肯尼科特河谷中的冰川,随着涓流变成溪流,溪流汇成奔腾的肯尼科特河,这条河流最终与尼齐纳河汇合。<div>走过人行桥,我们和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说再见啦。</div> 原路返回,在奇蒂纳小镇停留休息。 在10号公路与4号公路交汇处左转,上4号公路。4号公路也叫理查德森高速路(Richardson Hwy),一路往南去瓦尔迪兹。 前方路边是沃辛顿冰川(Worthington Glacier)。这是一个可以在公路上看到并且可以徒步到达的冰川。 经过这段路的最高点汤普森山口(Thompson Pass)。 过了山口,外面豁然开朗。远处锯齿状的山峰有点多诺米蒂的气质。 途中有个很大的停车场,路的东边一条瀑布叫新娘面纱( Bridal Veil Falls )。 路的西边一条形似马尾的瀑布叫做马尾瀑布(Horsetail Fall)。 黄昏时分到达瓦尔迪兹(Vald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