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而行,骑游“三马架”水电站

华仔

<p class="ql-block">  9月6日,晨曦中延绵百里的防洪堤坝,犹如一条长龙横亘在绰尔河畔,守护着坝外万千百姓的安全,坝底枝繁叶茂的防洪柳轻拂着堤岸,仿佛在讲述着春去秋来的往事。我和妻子迎着轻风负着朝阳,骑行在坝顶光洁的水泥路面上,去往30公里外的三马架水电站。</p> <p class="ql-block">  行至途中小憩,看到坝内草地上一群羊儿在悠闲地啃食着青草,汛期过后的洼塘里一只白鹭正以水为镜,把羽毛梳理的像天上的云朵一样白,它好像也看了我们,高傲地抬起头警惕地望着,怕惊动它,我慢慢举起手机悄悄地给它拍了个全身照。</p> <p class="ql-block">  偶尔飞来的几只雨燕,在我们头顶上下翻飞,叽叽喳喳,或许在讨论着南飞的规划,或许是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也热情地给它们拍了个照。</p> <p class="ql-block">  风渐渐地大了起来,我们跨上单车逆风而行,我在前面破风,妻子在后紧紧跟随 ,车子有时地被风吹的摇晃不定,我们全神贯注地把控着,恐怕一个不留神被刮到坝下去…还好有惊无险,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三马架”,均速18公里/小时。虽然又慢又累,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高高矗立在堤坝上的水电站,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农垦人将荒泽变良田的奋斗史。它始建于70年代初,是内蒙古第一座水电站,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电力保障。虽然现在早已完成使命不再发电,却依然发挥着余热,日夜不息地通过泄水闸,将绰尔河水分流到坝外,灌溉着万亩良田。</p> <p class="ql-block">  打卡拍照后开始返程,一路顺风的畅快淋漓,如乘长风破万里浪,仿佛是对我们之前艰辛付出的回馈,平均时速达28公里/小时。</p><p class="ql-block"> 回顾今天的骑游,让我想到了人生也如骑行,有逆境就会有顺境,只要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