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记事之斯诺克观赛记

大别居士

<p class="ql-block">中国光谷2025武汉斯诺克公开赛已经落下帷幕,中国选手蝉联冠军。因为喜欢看斯诺克比赛,所以网页上就推送了相关的信息。看比赛都是在手机、电脑或者电视上看,没有到现场看过感受那种氛围,所以很久就有去现场看看的想法,譬如江西上饶玉山公开赛,譬如上海大师赛,一直未成行,一是算不上发烧友,而且也没有特别要追的星,此外看起来路程都不近。8月份看到有武汉公开赛,这距离就算得上家门口了,200公里,很近了,于是就决定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大麦订票,200公里路程大多数是高速但最少也要两个半小时。上午10点场的,时间过于紧迫,这不是我喜欢的;傍晚19点场的那要看到半夜,或者住下来或者半夜赶路,而只是为感受一下气氛,住下来也不划算,半夜赶路也不好;看来只有下午两点场的最合适了,9局5胜制的大多三四个小时能结束,这场才是最合适的。</p><p class="ql-block">沿着岳武高速前行,过大枫树岭隧道就到了湖北境内,隧道少了,限速高了,山也矮了很多,看眼前的山坡,有更多发红的松树,这应该都是感染了松材线虫了,松材线虫是传染性的松树癌症,只要感染了就没有救治的可能了。大约两年前发现从安徽到江西到福建到浙江各地都有大范围点状的松材线虫感染,现在是更多更严重了,有些山坡上的松树感染比例超过了10%甚至更高,如果如此下去我担心十年之后大别山区是否还有没有松树。也许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或者性格内向忧郁型吧。</p><p class="ql-block">十二点过几分到达华中科技大学,去体验一下校园午餐吧。虽然是暑假,学生或者教职工还是不少的,校园内路上人来人往,也可能和举办一些比赛有关吧。在校内桥上问好像是老师的路人哪里可以吃饭,指路前面右转前行有食堂。前行到食堂正好有个年轻学生吃完饭出来,就问怎样能吃到食堂的饭,同学指着旁边一个办公室说可以办卡,问吃不完怎么办,说可以退款,这就有点麻烦了,犹豫间,同学说可以找个学生帮忙付款也可以。那请不如遇,就麻烦这位同学了,同学热情带进食堂,因为不好意思耽误同学时间,看到菜位上的菜就顺手点了几份菜和饭,汤是免费的。价格不贵每人不到十元钱,同学帮助付了款,我们衷心感谢了。吃饭时才发现超过一半的菜都和豆腐有关,呵呵,急了一些没仔细甄选,不过吃起来味道还可以也能吃饱。</p> <p class="ql-block">需要提前一小时入场,吃完饭就往华科光谷体育馆入场处了。从华科食堂往华科体育馆路边有池塘,池塘中有黑天鹅,美丽而优雅,母鹅站在人工搭建的平台上,公鹅在水中游弋,看到我们站在边上,公鹅就游过来了,想来是要保护自己的配偶。上午场的比赛好像还没有全部结束,只能在门前等,阳光明媚而毒辣,树荫下也能感受到它的热烈。等候的人都在低头看手机,眼角的余光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这是真实立体的身影,而觉得熟悉是视频中平面的印象——从旁边走过,一个声音响起来“那是老巫师希金斯吧!”果然是,即使希金斯的中文发音和英文有区别,但是他应该是听懂了自己的名字,举起手中的杆包晃了晃,应该是致意一下,继续向门口走去。这应该是唯一一位自己从比赛场馆走出来的种子选手,其他人都是坐车进出的。我没有追过去,其他观众也没有追,这大约也是斯诺克的风格吧,挥一挥球杆不带着一片云彩,只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p> <p class="ql-block">排队验票进馆,看现场观众,从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场中小朋友老是惊讶于击球的进或不进,甚至引起了裁判的注意)到70多岁的白发老者(一个富态而不失优雅的老太太也很引人注意,想当年应该也是英姿飒爽的),年龄跨度还是不小的,当然最主要的观众群体大约二三十岁。场馆内大约能坐4-5千人,场馆并不是专业用于斯诺克比赛的,中部比赛场地的设施是临时搭建的,八张球桌,两头各一台分别为一号桌二号桌,这是给重要选手比赛用的,主要也是保证票房,围绕这两台周边是高票价观众席,而且有电视直播,几台摄像机或固定位置或移动跟踪拍摄比赛。中间位置放了六张球桌,用广告板隔离了互不干扰,每个空间不大正好可以满足球员击球需要,也没有摄像机直播,当然一些位置有安置摄像头录播是可能的。两边看台上的观众可以看到一号桌二号桌和自己这边的另外三张球桌,只是距离稍远一些,如果没有特别要追的球星只是为体验一下现场氛围,那么这个看台是最优的观看席位,票价低而且能同时看到多场比赛。进场后还有上午场比赛未结束的两桌,一边一桌,正好可以观看。看整个场馆的上座率,大概在六七成,无论是贵宾席位还是普通席位都有空位,看来真追星的也不是很多,大家都是看个热闹,看热闹的话普通席位更好一些,只要视力不是太差,那么就能居高临下的观看每张球桌的全貌,能很好看清球员的击球思路和路线,而且因为离得远还可以小声聊天,或者是评价一下球员的表现,而离得近的观众席位就不好聊天说话了,这可能会影响球员发挥,是不被裁判允许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没有特别要看的球星,所以我的观看席位就是最普通的那种,而且靠中间位置,能够同时看五张球桌的比赛,特别是中间三张球桌的比赛更看得清楚,一号二号桌稍差一些,但也居高临下。一号主桌是丁俊晖主演对阵国内的青年选手,二号桌主演是霍金斯,对手也是一个外国人,中间三桌最中间是张安达对阵国内的一位选手,左边是两个国外选手比试,右边是一位国内的年轻选手对阵一位国外的选手。整个观赛过程没有什么好说的,有许多精彩击球也鼓掌喝彩一下,但是并没有视频看的精彩。印象深的是丁俊晖决胜局最后一勾球,有一点马桂莲马叔回首望月的意思;还有张安达最后一局最后一击未中用手捞球入袋,这也有马叔的影子,我想小丁和小张也是对马叔的幽默和技术的致敬吧(马叔这个称呼应该是小丁们喊的,其实他年龄比我还小,又叫马桂莲,因为马克威廉姆斯英语发音就像马桂莲)。</p><p class="ql-block">其实我觉得斯诺克的现场观看并不像其他比赛的热闹,虽身临其境但并无特殊体验,不过看台上两位观众的对话我觉得还是可以记下来的。一位胖胖的鬓发有些斑白大约五十岁,一位瘦一些精神矍铄但年龄更大一些可能超过六十岁了。</p><p class="ql-block">“近些年斯诺克我国球员是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厉害了哦!以前就小丁一个人,现在排名前十六里面就有好几个人了。”</p><p class="ql-block">“是哦,国家发展了,老百姓富裕了,就自己有钱置办练习的球桌了,也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斯诺克的。”</p><p class="ql-block">“嗯,斯诺克的风格很符合中国人,内敛不张扬。其他的体育比赛差不多都讲究对抗性,甚至表演性的比赛都有对抗性,斯诺克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抗性,你只要自己做到极致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譬如火箭,虽然他性格可能因为西方人有些张扬但是在斯诺克赛场上我觉得还是很内敛的,因为他差不多做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很柔和,有时候的进球缓缓的朝着洞口流过去流进去,就像流水一样温柔和缓,让人赏心悦目甚至能获得很平静很宁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也细腻,球的走位和击球的力度要把握得恰到好处,看巅峰期的小丁做斯诺克,那个走位的细腻简直叹为观止啊。”</p><p class="ql-block">“技巧也很重要,高杆低杆,左旋右旋,扎杆等等都需要技巧的,也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才能做到随心应手。马叔那个回首望月,那是对整个球台烂熟于胸才能做到啊,还有那世纪扎杆,也是做到极致之后的发挥啊。”</p><p class="ql-block">“思维思路上也和围棋中国象棋有些差不多,围棋就不能只看眼前的一子一气,要有大局观,要有呼应让自己多占地盘多口气,下象棋也要多看几步棋,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厮杀。刚才小张击球,可以击篮球,篮球分值高而且容易打进,但是他却选择了击分值低难度相对大一些的黄球,目的就是打进黄球能够衔接红球然后再衔接高分值彩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些对话也不知道是他们谁说的或者竟不是他们说的,但是看一场斯诺克比赛,而能够联系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能够想到国人的生活哲学,想来这两位观众也不是一般人,也许是大学教授吧,教授名词虽然现在有些玩坏了,但是教授也是老师是没有疑问的,老师的书面称呼是教师,教师可能就包含了教授和老师,今天教师节,顺便向老师们致敬!节日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