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喜乐长安宁:2025年9月(上)

宗林视角

退休生活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1日:兰州晴,空气良,气温14~30℃。九月的风,裹挟着秋的爽朗,吹拂在黄河之畔。九州台(吴家园)黄河大桥的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与建设者们的号子声交织,奏响了一曲奋进的乐章。看啊,那些头戴安全帽、身着工装的建设者们,在九月的阳光下,如不知疲倦的勇士。他们攀附在钢铁架构间,精准地操作着每一台设备;他们蹲守在桩基旁,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那是奋斗者的勋章。九月,是收获的时节,也是他们用双手为城市编织梦想的时节。黄河水奔腾不息,见证着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每一根桩基的深入,每一段钢梁的拼接,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力量。正是因为有这群建设者,九州台(吴家园)黄河大桥正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让九月的黄河岸,因他们的拼搏而愈发精彩,未来也必将因这座桥的崛起,绽放更绚烂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2日:兰州阴雨,空气优,气温13~25℃。走过大半生,始终以为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不必踮脚去够他人眼中的光,不如俯身耕耘自己的土壤。把讨好他人的时间用来读书、行路、打磨技能,那些沉淀在生命里的知识与阅历,会成为比他人赞美更坚实的铠甲。当你在自我丰盈中站得笔直,自有清风为你驻足,自有同频的人向你走来——毕竟,花香蝶自来的底气,从来不是来自迎合,而是源于自身的盛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3日:兰州阴,空气良,气温13~28℃。当激昂的旋律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荡,整齐划一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在电视机前收看了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的直播。那一幕幕壮观的场景,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也更加坚定了让和平之花永驻神州,让中华民族以更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与自由。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些不屈抗争的身影,早已镌刻进民族的基因,成为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抗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和平。今日之中国,早已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但和平的根基仍需守护,民族的复兴仍需奋进。从科技突破到民生改善,从大国担当到民族自信,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振兴中华”不再是遥远的呐喊,而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当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唯有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先烈嘱托,让和平之花永驻神州,让中华民族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4日:兰州多云,空气优,气温14~28℃,傍晚浮尘,中度污染。打开电观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正义必胜》文艺晚会的大幕缓缓落下,艾青的这句诗始终在我耳畔回响。整台晚会以艺术为桥,串联起历史的烽烟与时代的荣光,让观众在光影流转间,读懂“正义必胜”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更激荡起深埋心底的家国情怀。晚会开篇,情景朗诵《山河泣血》将人拉回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演员们以饱含深情的演绎,再现了山河破碎时的苦难、仁人志士的呐喊。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响彻剧场,当无数先烈为守护民族尊严前仆后继的画面在大屏上闪过,我的眼中泛起了泪光——这泪水,既是对苦难历史的痛惜,更是对英雄先辈的敬意。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对祖国的爱”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根植于对民族过往的铭记,对无数生命为正义献身的共情。歌舞节目《利剑出鞘》,则展现了正义之师的磅礴力量。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铿锵有力的旋律,配合着抗战将士浴血奋战、解放军保家卫国的影像,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具象化为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尤其是当舞台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没有丝毫怯懦,只有一往无前的坚定。我深信,这歌声穿越时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过去,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正义的长城;如今,我们以强大国力捍卫正义的底线。晚会的尾声,大合唱《我爱你,中国》将氛围推向高潮。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望着舞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眼眶再次湿润。这泪水不再有悲戚,只剩滚烫的自豪与热爱。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从被动抗争到主动守护,中国的百年变迁,正是“正义必胜”最生动的注脚;而每一个为祖国发展拼搏的普通人,都是正义与爱的践行者。晚会拉下帷幕,关闭电视,窗外秋风徐徐,心中的激荡久久未平。《正义必胜》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看见,正义的底色是家国情怀,胜利的根基是人民的力量;它更让我们坚信,只要对这片土地的爱永不褪色,对正义的追求永不停歇,民族的未来就永远光明。而那些因感动而流淌的泪水,终将化为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动力,指引我们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正义与和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5日:兰州阴雨,空气优,气温12~26℃。或许是雨天里陌生人递来的一把伞,是深夜加班时同事留下的一杯热咖啡,是沮丧低头时路边小狗蹭来的脑袋——人生的温暖从不在预设的剧本里,总在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悄悄漫过心底的荒芜。而希望,更像藏在石缝里的种子,纵有狂风骤雨压顶,纵有寒冬冻土封路,它也会借着一缕微光、一滴晨露,默默攒着力气往上冒。哪怕此刻身陷迷雾,只要抬眼望,总有星子在云层后闪烁,总有春天在冻土下酝酿,让我们知道:前路漫漫,亦有可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6日:兰州晴,空气良,气温13~28℃。人生海海,最珍贵的从不是攥在手心的名利,而是在寻常日子里点亮快乐的能力。它是晨起煮一碗热粥时升腾的烟火气,是雨天临窗读一首诗时心头的澄澈,是把琐碎的疲惫酿成幽默的调侃,是在失意的泥沼里仍能抬头看见星光的坦荡。这能力无关境遇,只关乎内心——是在荒芜中种出花的勇气,是于平淡中品出甜的细腻,是自己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借谁的光,也能把周遭的世界照得温暖明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7日:兰州多云,空气良,气温14~26℃。不必畏惧人生的黑夜。当白昼的喧嚣散尽,夜幕像一块厚重的丝绒缓缓覆盖大地,那些潜藏在光明里的浮躁与焦虑,也随之沉淀成静谧的底色。正是这无边的黑暗,才让月亮有了登场的舞台——它或许是弯弯的银钩,清辉浅浅勾着思念;或许是圆满的玉盘,把温柔洒向每一寸孤寂的角落。而星星更不必说,在彻底的黑暗里,它们才敢肆意亮起来,缀成银河,铺成星网,每一颗都在诉说着遥远却坚定的光芒。原来黑夜从不是终点,而是让光亮更显珍贵的注脚。那些熬不过的难、迈不过的坎,就像这夜色一样,看似沉重,却悄悄为我们托起了头顶最璀璨的星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8日:兰州晴,空气良,气温16~28℃。昨日午夜至今日凌晨,壮观的月全食在苍穹隆重上演。期间,月亮呈现为红色,也叫“血月”。资料介绍,这种奇妙现象是因为地球大气把阳光里的蓝光、紫光散射掉,而波长更长的红光更容易穿透并被折射到月面,再反射回我们眼中,使月亮看起来偏红或铜色。由于家中阳台刚好能观赏到“血月”的变幻过程,也就果断打消了去户外“遭罪”的念头。尽管如此,还是留有遗憾——使用相机拍摄月全食过程,受空间所限,无法借助角架,只好手持去拍,难免使拍摄效果不尽人意。好在将近一个晚上的守望,总算圆了一次邂逅“血月”的梦。此梦虽长,却乐在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9日:兰州阴雨,空气良,气温15~28℃。练一会儿字,品一番人生,顿觉“康乐求时道,清平俱古欢”颇有哲理——看那丹顶鹤,立于天地间,红冠似火,白羽若雪,正舒展羽翼,似在追寻契合时节的生存之道。它们或引颈长鸣,或踱步浅滩,遵循着自然的节律,在时光里悠然自在,这便是“康乐求时道”的生动写照。而“清平俱古欢”,让我想起古往今来,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憧憬。在安宁平和的岁月里,邻里和睦,炊烟袅袅,孩童嬉笑,老者安闲,一如往昔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美好时光,将清平之乐,凝成亘古不变的欢欣,流转在岁月长河中,温暖着每一颗向往美好的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10日:兰州晴,空气优,气温17~29℃。虽然教师节的主体针对的是为人师表的老师,但身为教师队伍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中为人师表的每一个人呢?三尺讲台是无声的誓言,一支粉笔写尽责任担当。为人师表从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晨光里提前擦净的黑板,隐于暮色中仔细批注的作业本,融在与学生对视时温和而坚定的目光里。以自尊为衣,不辱“先生”二字的分量——不因外界纷扰失却教育初心,不为功利诱惑偏离育人本真,让人格的挺拔成为学生最直观的榜样。以自爱为基,珍视职业赋予的信任,用饱满的热忱点燃课堂,用澄澈的心灵滋养心灵,方能在岁月里沉淀出师者的温润力量。更需以律己为尺,丈量一言一行的温度。课上严谨治学,不让半点疏漏误人子弟;课后谨言慎行,不让些许浮躁浸染童心。当我们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屑,当我们耐心倾听每一句倾诉,当我们在诱惑面前守住底线,便是将“师范”二字刻进了日常。师者的高度,从不是站在讲台的海拔,而是躬身自省、砥砺前行的深度。唯有先做澄澈的河、正直的树,方能滋养出满园的桃李,映照出更辽阔的天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