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说教师

大江东去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时期中师生的第一个教师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首届教师节我带出从教后第三届初中毕业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父亲母亲辈,全辈子不舍教坛,至终也没盼来他们盼了大半辈子的乡村基础教育的春天。我辈无意步入了教坛,却意外赶上了亘古不逢的好时光——成为了21世纪的中国教师。中国教师,终究挤入了中国求职者最想得到的上好职业之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值得感恩党和政府的几个节点、几件大事,吾辈是亲历者和受益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公元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我与妻挤上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时代列车,成为了新时期的第一批中师生。而没挤上车的很多朋友同学,心有不甘,积极寻找各种关系,争相做上了编外的民办中小学教师,不太情愿的做了编外的教师。这些当上了民办教师的同龄朋友和同学,国家竭尽财力,一个月只能支付他们仅有几块钱的津贴。每月29.5元工资的不太如意的我俩,却成为了民办教师们很羡慕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八五年,我与妻张开双臂,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的第一个教师节!学校所在地的政府,全力庆祝了这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那天下午,秋风送爽,当地所有政府官员悉数到会,学校放假半天,参加政府邀请全体老师“喝茶”的盛会——每人发了一个烫金的陶瓷茶盅。政府当场补齐了亏欠了学校多年的办学经费。官员发言时,几乎是流着泪说:政府太穷,亏欠老师们太多太多,话毕,给在场者深鞠一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们遇上了继江主席后的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那届党和政府。曾吼得震天响的“科教兴国”响亮口号声,终究从天上落到了地上,掷地有声入土生根,教师们看到的,再也不仅是虚晃,尽是真金白银,触手可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独立法律条文:“教师待遇,不得低于可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此以后,咱们虽然难得听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高亢旋律,也不再盲目将自己自诩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真正沐浴到了太阳的光辉,教师渐渐成为了被社会尊崇的人民的教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更有应该载入史册的一件中国教育大事件: 止于1998年,全国数百万的中小学民办教师,按中央政策,一刀切,不留尾,全员转公!艰苦奋战几十年的编外民办中小学教师,党和人民的政府让他们整体享受到了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务员待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有多深厚的怜悯之心和博大的尊师情怀,才能做成如此完美的千古善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代表人民执行这几项划时代国策的人,是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此,有公务员吃的就有了人民的教师吃的,有公务员的待遇就有教书人的待遇。教师与公务员在国家的编制序列里,已经平起平座,再也没有人敢克扣教师的待遇,拖欠教师该得的东西。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社会价值取向逐步淡化着延续了几千年的高下尊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公务员不再成为求职者趋之若鹜的职业,当教师成为了有志报国的最优秀的年轻人最想干的事情,那就是民族复兴到来之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希望庆祝过第一届教师节的教师,能够见证这一天的来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附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年富力强的我共有12张师生初中毕业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2张初中毕业照片在此从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师生教初中共12个班级初中语文兼班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人到中年做高中语文教师兼任中学教务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出差缺席任教高2002级语文毕业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四十年带班20个钟爱中学语文留下浪花朵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唯有师生年年的毕业合影,见证着教师被岁月偷走的青春。千百万与我同列的中小学教师,在民族时代的大舞台上,他们常常被隐没幕后,极不惹眼,不为人知。但是,担承着兴国重任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永远都是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舞台角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自《志平图文集》222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