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枇杷茶工艺传承

巴蜀茶痴

<p class="ql-block">崇庆枇杷茶工艺永流传</p><p class="ql-block">巴蜀茶痴何长明</p><p class="ql-block">崇庆枇杷茶之父 钟渭基 茶学专家,浙江省诸暨人。 1956 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今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分配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科学技术顾问。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项。是我国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著名茶学专家;是四川唯一入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茶学专家。他长期从事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研究成果卓著。是我国系统整理茶树地方品种资 源的先行者,系统研究茶树育种的先驱者。他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四川属于茶树原产地范围。他从四川省茶树地方品种及野生大茶树资源中,发掘推广了早白尖、南江大叶茶、崇庆枇杷茶、牛皮茶等一批地方良种;采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种育成 11个国家级、1个省级茶树新品种,为四川省、重庆市的茶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退休后,仍然致力于茶业发展,先后收袁凯、何长明、何建华、廖曼华(女)、陈丽(女)、王康(女)、谢明生为徒,传授茶叶生产管理及加工技术,大力培养后备人才。</p><p class="ql-block">钟渭基(崇庆枇杷茶工艺传承茶一代)从1957 年以四川茶树地方品种调查整理搜集保存为题开展研究,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区的确是一个茶树种质资源的大宝库,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从高大的乔木到矮小的灌木,从大叶到小叶,茶种演化过程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崇庆枇杷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崇庆枇杷茶,是四川省崇州市(旧称崇庆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崇庆枇杷茶是中国珍贵而又稀少的茶树种质资源,因叶似枇杷叶而得名,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培育形成的一个茶树群体品种。早在清代就被誉为“贡茶”,1965年被评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84年被四川省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四川省五大地方良种茶树之一。</p><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钟渭基专程到崇庆县寻访乔木大茶树。采摘鲜叶,做了绿茶和红茶工艺试验,当时的办法,就是一天把它这个茶采下来以后,马上分成两部 分,一部分做红茶,要十几个小时;另外一部分做绿茶。也就是说,同天同批原料,既做红茶,又做绿茶。结果发现,制作的红茶效果更好。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用崇庆枇杷茶鲜叶制作红茶,开了崇庆枇杷茶制作红茶的先河,为后来的崇庆县茶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钟渭基教授也理所当然被大家推崇为崇庆枇杷茶之父!</p><p class="ql-block">新的时代,新的起点,时间来到了2010年,钟渭基教授带着爱徒何长明(崇庆枇杷茶工艺传承茶二代)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崇庆县(现文井江镇),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枇杷茶身边,对崇庆枇杷茶做系统全面的工艺实验。整理规范了崇庆枇杷茶红茶工艺。使得崇庆枇杷茶红茶工艺得以成熟并大行于世。2022年,首次参加中国红茶大赛就获得金奖。</p><p class="ql-block">随着新设备,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何长明通过不断实践,不懈努力,对崇庆枇杷茶鲜叶特性、品种特性,茶叶加工制程更深了解后,对崇庆枇杷茶红茶工艺做了更科学的改进。在此基础上,还创制了绿茶工艺、黄茶工艺、白茶工艺和黑茶工艺。使崇庆枇杷茶有效利用前景大大增强。</p><p class="ql-block">茶农罗建明(崇庆枇杷茶工艺传承茶三代),在2018年拜何长明为师,从此走向崇庆枇杷茶制茶精进之路。通过不断努力,现在已经在文井江镇小有名气。制作的茶深受大家欢迎。</p><p class="ql-block">罗千禧,在父亲罗建明的感召下,大学毕业,回乡创业,毅然加入了制茶人行列,成了名副其实的崇庆枇杷茶茶四代工艺传承人。</p><p class="ql-block">崇庆枇杷茶,这个来自远古的精灵,大自然给与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愿您在一代代茶人的努力下,越来越辉煌!</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