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桂香满校园的时节,站在乡村中学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我忽然想起14年前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模样。彼时,我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成为了这所乡村中学的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又担任班主任及思政办公室主任。14个春秋流转,我始终坚信,乡村的孩子如同山野间的树苗,只要用心浇灌,终能长成参天大树。</p> 启智明理 载德远航 <p class="ql-block">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总在思考如何让抽象的理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乡村孩子大多跟着祖辈长大,父母在外务工,他们对“责任”“亲情”的理解有着更细腻的需求。于是,我把课堂搬到田埂上,带着孩子们观察农民伯伯劳作,讲解“劳动创造价值”;我收集村里老党员的故事,让“奉献”不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爷爷辈口中“守着村口堤坝抗洪水”的真实经历。有个叫小宇的学生,曾因父母常年不在家而变得孤僻叛逆,在一次“写给远方父母的信”课堂活动中,他红着眼眶写下“原来爸妈在外打工,也是在为这个家尽责任”。那一刻我明白,思政课不是说教,而是用真诚唤醒孩子心中的善与爱。愿继续以丹心育桃李,用智慧启未来,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p> 润心育德 共筑梦想 <p class="ql-block"> 班主任的工作,更像是孩子们的“临时家长”。乡村学校的孩子,不少面临生活上的困难。又组织思政办公室的老师发起“暖冬行动”,其实我知道,比起物质帮助,孩子们更需要的是被看见、被关心。我会在早读时留意谁没吃早饭,在运动会后给跑累的孩子递上一瓶水,在他们考试失利时蹲下来轻声说“没关系,我们再试试”。这些细碎的小事,拼凑起乡村班主任最真实的日常,也让我与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p> 使命担当 笃行不怠 <p class="ql-block"> 担任思政办公室主任后,我多了一份“传帮带”的责任。乡村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我牵头成立了“思政教研小组”,组织年轻教师一起打磨课程,把自己积累的教学案例分享给大家;我着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创新教学方式,让思政课如盐入味,融入学生生活,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p> 荣誉责任 砥砺前行 <p class="ql-block"> 这份坚守也让我收获了认可:在2018年全县初中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优质课竞赛中,荣获政治组一等奖;2021年被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在2020—2021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称号;在2022—2023学年度乡村教育振兴领域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评为“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在2023—2024学年度班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县级“名班主任”称号;在2024—2025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称号;这不仅是表彰,而更是一份提醒——提醒我不忘初登讲台时的誓言,提醒我乡村教育的路上,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走得温暖。</p> <p class="ql-block"> 未来的日子里,我仍会坚守在这片乡野校园,用道德与法治的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用班主任的温情,守护他们成长的点滴;用思政工作者的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一颗乡村少年的心,都藏着改变命运的力量,而我能做的,就是做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定的陪伴者与引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