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翡翠的开渔节

廖洪

<p class="ql-block">  我国大多数渔港每年开渔节时间都定在8月16日,2025年汕尾开渔节就定在这一天,文旅码头海面正午12时鸣炮后千舟齐发出海捕鱼,场面壮观,引来众多送行者。</p><p class="ql-block"> 在不远处的马宫渔港捕鱼行动与文旅码头一致,渔船离港后的港湾,只剩下几条小舟和海上标牌,这些小舟和标牌又恰好是白胸翡翠的落脚点。</p><p class="ql-block"> 马宫渔港开渔节那天,一只白胸翡翠在港湾热闹之后,悄然飞上船架,神情专注观察海面,不远处还有几只白鹭在觅食,若不仔细观察和它在鸣叫,即使比较近的距离也难发现白胸翡翠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在一条小舟船棚架上的白胸翡翠,停留并观察了海面一会,发现了猎物,就快速离架插进水里,当它离开水面时叼着一条细长的鱼,飞向另一只船架,立定后,它便开始多次拍打小鱼,至小鱼不挣扎,再吞下,这过程一气呵成。这就是我见到这只白胸翡翠在开渔节那天的一次表演,捕食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不似人类开渔节那样有隆重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白胸翡翠 (英文名:White-throated Kingfisher,学名:Halcyon smyrnensis),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大型树栖翠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和西部,从埃及东部至中国、印度次大陆,乃至印尼。其特征为拥有明亮的蓝色背部、翅膀和尾巴,头、肩、侧翼和下腹为栗色,喉咙和胸部为醒目的白色。这种翠鸟在平原地带和海拔高达1500米的地方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偏好开放地带,如稻田、城市花园、鱼塘和海滩。</p><p class="ql-block"> IUCN:LC(无危)。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1.02.05)。</p> <p class="ql-block">  白胸翡翠成鸟的头、后颈、上背棕赤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亮蓝色;翼也亮蓝色,但初级飞羽端部黑褐色,中部内羽片为白色,飞时形成一大白斑;中覆羽黑色;小覆羽棕赤色;颏、喉、前胸和胸部中央白色;眼下、耳羽、颈的两侧、胸侧、腹、尾下覆羽棕赤色;虹膜褐色;嘴、脚珊瑚红或赤红色;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p> <p class="ql-block">  白胸翡翠栖息于各种开阔环境,如平原、河流、池塘、海滩和城市花园,常在电线杆、树梢或围栏上栖息。它们以昆虫、小型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小型鸟类为食,表现出强烈的肉食性。白胸翡翠在夜间会被灯光吸引,特别是在季风季节,这表明它们可能有部分迁徙习性。</p> <p class="ql-block">  白胸翡翠繁殖期在印度为1月至8月,在伊拉克为4月至5月。我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繁殖期在3-6月,在</span>繁殖季节,早晨它们会在显眼的栖木(包括城市建筑的顶部或电线上)上大声鸣叫,叫声是一种咯咯的声音,特别吵闹,营巢于岸边土坎上,掘深洞为巢,隧道终端膨大成室。窝卵数通常5-7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化和喂养幼鸟,主要以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  白胸翡翠分布于亚洲南部和西部,包括中东地区。在印度、中国、印尼等地广泛存在,从平原到海拔高达1500米的山区都有其踪迹。在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和苏门答腊等地也有记录。</p><p class="ql-block"> 白胸翡翠分布范围非常广,种群规模尚未量化,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