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银滩》之五(做回姜太公)

老实人

<p class="ql-block">  谁都知道,本人不可能是姜太公,怎么能说要做回姜太公?这样的标题太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我必须声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我真的好想做一回姜太公!</p> <p class="ql-block">  老实说,本人此生的垂钓次数并不多,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两百次,并且主要是在五十年以前,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而无暇顾及。我清楚地记得,在整个职场生涯中仅有过两次垂钓。退休以后,爱上了旅居生活方式,由于特别喜欢大海,因此,濒临黄海的胶东半岛和南边的海南岛就成了多次滞留的旅居地。我发现,在胶东半岛的黄海边上垂钓是一件特别让人着迷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有朋友可能不解,钓鱼在哪里都可以参与,你何必舍近求远,要从遥远的巴渝大地来到数千里之外的黄海之滨?我承认,自己算不上资深钓友,我的家就在重庆市的长江边上,每晚沿江散步总会看到江边上一排排的钓鱼人,也曾见到过他们成功钓起来四五斤重的野生江鱼,但自己从未想过要参与其中。可能是本人缺少些耐心,不能够忍受长时间盯着那一动不动的浮漂一看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海边垂钓就不一样了,海鱼跟江河湖泊里面的鱼不同,江河湖泊里面的鱼比较谨慎,面对美味的诱惑,总会犹豫再三,特别胆大的才敢上前,并且大都是浅尝则止。海鱼则不同,凶险的环境让海鱼形成了特别凶猛的习性,只要它们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食材,常常会毫不迟疑地一口吞下去。不知道什么原因,海南岛周边的海鱼似乎也比较胆小,海南沿边的海鱼也比较谨慎。在南部海域,只有去到大海深处后,才能够见识到海鱼的凶猛。所以,我更喜欢在胶东半岛的海边垂钓。</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在黄海边钓鱼时,就见识过这样的惊喜。我在鱼钩上挂好诱饵并将其抛向前方的海水中,立即发现诱饵落下的位置不够理想,便马上收回鱼竿,殊不知,鱼获已经稳稳地挂在钩上了,并且,鱼饵已经被深深地吞进肚子里了,根本取不了鱼钩。所以,在海边钓鱼时,一般都要带上数十枚鱼钩。一旦鱼钩被鱼儿吞进肚子或者被螃蟹咬断鱼钩,可以立即换上新的鱼钩继续垂钓。</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海边就出现过许多沉醉其间的钓鱼人,在离我现在客居的银滩不远处,就曾经有过一位资深的钓友——名震天下的姜子牙先生,更多人称他为姜太公。姜太公的生长地正是在胶东半岛上,就在这黄海边,他当然应该深知海钓之乐,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到老来时要远离黄海去到遥远的渭河边上钓鱼?</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我跟姜子牙先生倒有点儿相同之处。我们俩都是在72岁时想要垂钓。不同之处则在于,他是在72岁那年从黄海之滨去到内地的渭河边上,而我却是在72岁这年不远千里来到了他的家乡。当然,我们俩最大的不同还在于: 他此时的垂钓是意在功名,而本人垂钓纯粹是为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人一说海钓,通常都是租船出海,去大海里下钩。坐船出去垂钓,那样做通常能收获更大的惊喜,当然代价也要大些,不光是费用上花销不小,客观上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我们小区附近的渔具店门口就贴着一张海钓的广告,我还打电话有过详询,组织者会提供一艘双雅马哈发动机的快艇,除船主和工作人员外,可以搭乘十来位海钓爱好者,去到二三十海里(距岸边约五十公里)的近海,船主声称配备了电子探鱼器,可以把钓友带到鱼群集中的区域垂钓。钓具、鱼饵以及干粮、淡水等概由钓友各自准备,早出晚归,每人需缴纳500元费用。</p> <p class="ql-block">  作为古稀老人,本人早已经失去到大海深处寻求刺激的年龄,即便只是小心翼翼地坐在岸边的礁石上甩上几杆,也足以体验喜出望外的快乐了。至于鱼获的种类和大小,就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了。即便只是一两左右的小鱼,拉出水面时照样能让自己心花怒放。鱼儿出水之前,握杆的手心里会感到阵阵抖动,因而可以确认上钩的鱼儿正在水下挣扎,此时的喜悦和刺激,远比所谓大快朵颐愉悦得多。</p> <p class="ql-block">  离我的居住地仅一公里左右的三观亭,曾是我最爱的垂钓地。银滩约二十公里的海岸线上,大部分都是洁净的沙滩,故而被称之为银滩。这些沙滩无疑为乐于亲近大海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但是,有过垂钓经历的人都知道,沙滩上是极少有鱼的,鱼群通常是生活在礁石区里面的。礁石区里面地质构造复杂,有数不清的洞穴和缝隙,这些洞穴和缝隙里面藏着许多小鱼小虾或其它微小生物,必然会吸引稍大些的鱼儿前来觅食,形成较为丰富的生物链。而三观亭这一带,正是突入大海的一处高地,相传秦始皇曾在这里观看和等待为他采集长生不老药物的徐福,也曾在这里观看日出和海市蜃楼,因此,后人就在这里建造了这座三观亭。</p> <p class="ql-block">  三观亭的下方就是茫茫大海,永不疲倦的海浪无休止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群,前几年,我们经常来这些礁石滩上钓鱼和抓螃蟹,在我的心中,这些礁石群为我留下了许多愉快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片高地被划入一个大型文旅项目(福如东海文化园)的地盘里面,我们进出三观亭就不那么方便了。今年开始,这个旅游园区终于免费向大众开放了,但在门口却赫然留着一张告示: 严禁入园垂钓。我理解,一是园区内有几处水景,那些水景里边都养着鱼,第二是不想担责,假如有人进入园区后去到园区后面的海边钓鱼,万一发生不测,当事人的家属极可能要求园区承担赔偿责任。总而言之,三观亭这个近在眼前的垂钓胜地是享受不成了。</p> <p class="ql-block">  不能经三观亭去最近的海边钓鱼,附近其他海岸线又多为沙滩,沙滩虽然受很多人喜欢,但绝不是垂钓者的最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银滩开发区的西侧有一处不小的湖泊,湖泊面积足有两百万平方米。这是一个潮汐湖,涨潮时海水会大量涌进湖泊,退潮时湖泊又会把湖里的水还给大海。在进出湖泊的咽喉处有一个仅仅数十米宽的开口,来来回回的海水在这里形成了汹涌的激流,显然,这湍急的水流蕴含着可观的能量,因此,这里曾经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潮汐发电站。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看到过杨得志将军为银滩潮汐湖发电站题写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  潮汐湖湖口的跨海大桥上,经常会有一些人站在桥上钓鱼,这里的鱼真还不少,不过主要是鰕虎鱼,个头虽然不大,但垂钓者不可能没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跨海大桥桥下的堤坝上还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水槽,这些水槽就是以前安装水轮发电机组的位置,现在,每当退潮之后,定会有许多人来此处钓鱼。我也来这里尝试过,这里的鱼儿较多,也很容易钓起来,不过个头都不大。</p> <p class="ql-block">  当然,更多的垂钓者分散在潮汐湖的周边,大家各显神通,各得其所。据我观察,来潮汐湖钓鱼的人,两三个小时后,多半的人会有一斤左右的鱼获。每天只按一百人计算,一天之内从这个潮汐湖里面钓起来的鱼儿肯定上百斤,一个暑期下来竟然会高达上万斤。</p> <p class="ql-block">  我不太喜欢在潮汐湖钓鱼,因为我更愿意面对着一望无垠的大海,坐在自然天成的海边礁石上,看着海浪在自己的脚下涌来涌去,就自己孤身一人,置身于水天一色的世界里,瞬间可以忘却世间的所有烦恼,脑海里时而浮现的,就只是姜太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本地的一日游活动,去到了离驻地约三十公里处的一个“南黄岛”体验了一番。那个南黄岛不大,却有淡水资源,岛上有少量土地可以耕种,当然主要的产业还是渔业。渔家乐老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鱼竿,让毫无准备的我们在渔家乐附近的海边甩开鱼竿尝试钓鱼,那里的鱼儿基本上都是石斑鱼,个头也比我们附近的鱼要大些。二三两一条的鱼比较常见。我们的同行者中有两位从来没有钓过鱼,也都在这里亲自钓起来好几条!相信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就更加强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第一次体验了根本不用浮漂的钓鱼方法,这里的鱼儿很多,吃食也异常凶猛,当我们把挂着鱼饵的鱼钩拋进海里之后,让鱼线跟鱼竿呈张紧状态,很快就可以感觉到握着鱼竿的手心里会传来阵阵抖动,我们可以真切地感觉到鱼儿正在咬钩,这时候要沉得住气,稳稳地握紧鱼竿任其拽咬,直等到手上的张力突然增大时,就可以稳稳地收回鱼竿取下鱼获了。</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怀念那一次在南黄岛上的垂钓经历,但依赖公交车出行的本人去那里就不太方便了,最难办的是最后那一段水路,虽然只有几公里,没有船舶是难以登岛的,我们上次去是渔家乐老板自家的快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网上得知,一些钓友喜欢到一个叫做小石口的渔村去钓鱼,这个渔村离南黄岛不远,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因而保持着原滋原味的渔家风貌。我看到邻居发出来的在小石口海边钓鱼的图片时,感觉正是我心中憧憬的理想境地,于是赶紧备下干粮后前去体验了一番。</p> <p class="ql-block">  过了这棵老树,就进入小石口渔村了。一条大路直达海边,大概是为了方便渔民们将鱼获运往市场?</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这条路走向海边,海滩上立着这样一堵天然的石墙,这道石墙对于近在海边的渔家村舍形成了天然屏障。不过,石墙上有着这样一道大大的缺口,我猜,“小石口”这个称谓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而得名吧?</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很好,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我一时间忘记了自己是来垂钓的,反倒是拿着手机到处去拍摄。</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无比清爽的渔村,我感到异常兴奋,异常陶醉。想不到,如此恬静的海湾里面竟会突然传来一阵阵激烈的鞭炮声,此时,我猛然反应过来,今天是九月一日呀,这是胶东半岛开海的日子,放眼望去,一艘艘渔船正伴随着鞭炮声扬帆启航。漫长的禁渔期结束了,从今天起,又来到了渔民兄弟大展身手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因为返程的最后一趟公交车收班较早,我不能滞留太久而没敢走远,就在紧靠那个“小石口”的海滩上尝试了一会儿。我选的这个位置可能不太好,螃蟹特别多,每次把鱼钩抛出去后,多数时候都会被螃蟹的铁钳一把钳住,不但大量消耗了我的饵料,还几次把我的鱼线都直接切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钓了一个多小时,仅仅收获了半斤多鰕虎鱼。不过,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即便啥都不干也是一种享受。姜太公不就是这样的吗,能上多少鱼并不重要,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就好,许多时候,垂钓者的乐趣并非要有多少鱼儿上钩,而是想要投身于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能够跟自己喜欢的自然环境亲密接触和对话,尚能如此,也就够了,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