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舟 以智为浆 <p class="ql-block">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固然重要,但培育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全的人格,更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和归宿。——麻立明老师</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爱是教育的底色,那么智慧就是勾勒教育蓝图的笔触。面对一个个充满好奇、个性迥异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极大考验。</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站在三尺讲台已有十余载。回望过去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璀璨的繁星,缀满了麻老师教育生涯的夜空。这其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困惑,更有顿悟与成长。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温暖人心的陪伴,一场启迪智慧的探索,一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漫长旅程。</p> 以爱为灯 点亮成长 <p class="ql-block"> 指尖拂过泛黄的备课本,扉页上2011年的字迹仍清晰可辨——那是马玉凤老师初登讲台时,在流顺中心校英语课本上写下的第一句教学笔记。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十四载春秋已过,从英语课堂里的字母拼读,到语文讲台上的诗词吟诵,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身份在变、学科在变,唯有对教育的热忱与坚守,始终如初。</p> <p class="ql-block"> 为了给一年级孩子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每天早晨马玉凤提前半个小时到校整理课桌、清洁卫生,伴着朝阳迎接学生踏入校园;课堂上,带领他们在诗词文章中感受文字的温度,从“a、o、e”的启蒙到篇章的赏析,见证他们笔下的文字从稚嫩走向成熟;放学后,灯下批改作业、梳理班级事务,琐碎的日常里,藏着无数与学生共度的珍贵瞬间。</p><p class="ql-block"> 十四年的教学生涯里,荣誉虽不耀眼,却满含对教育的认可,往后的岁月,马老师仍愿坚守这方讲台,以粉笔为笔,以热爱为墨,在教育的花园里耕耘,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继续播种温暖与希望,静待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属于自己的模样,奔赴更远的山海</p> 以爱为根 共筑未来 <p class="ql-block"> 站在讲台上的十五年;融入学生中的十五年;没有停止努力和学习的十五年——敏生亮老师的从教故事</p><p class="ql-block"> 当碰到毕业的孩子们笑脸相迎,恍惚间,想起了2010年深冬入职时的模样,惶恐、不安。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与其说我陪伴学生成长,不如说是学生与教育路上的每一份温暖,推着我慢慢活成了自己向往的老师模样。</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讲台上,我知道教育这条路没有终点,前辈们的关怀与指导,是我教师生涯的托举之力。我明白这份责任和鼓励,是我前行的底气。那些一起打磨的公开课;那些教学中的指点迷津;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传承和守护。</p> <p class="ql-block"> 十五年来,我总记着“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孩子”我该如何做?所以,在课堂上、生活中,我尽全力的做到公平公正,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面对上课胆怯不敢发言的孩子,我知道教育应该“俯下身”,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管理中,我从“管理者”转向“陪伴者”倾听学生心声,尊重学生人格。不做单向输出的教书匠,而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同行者。因为,我的老师曾为我撑起过一把伞,我也要为更多的孩子们撑起一把伞。</p> <p class="ql-block"> 成绩是努力的肯定,却让我明白,教育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每一份细小的努力,是众多孩子的青春一程,未来的日子,我依然会站在讲台,依然要努力,把温暖和力量,装进孩子们的成长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