莛(ting)子盖里的岁月温情

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悠悠的长河中,于生活那静谧的角落,总有一些物件,仿若被岁月尘封的宝藏,默默蛰伏着。老屋角落里的旧莛子盖,恰是这般独特的存在。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友,在岁月的迷雾里,静静守候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总在特定的时刻,被轻轻唤醒,开启一段尘封的岁月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莛子盖,圆的敦实而安稳,方的规整且有序。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圆形的莛子盖较为多见,似一轮古朴的明月,散发着别样的韵味。它的诞生,满含着亲人的深情与心血。姥爷从自家田里精心挑选,专挑那些粗细均匀、带着高粱穗的高粱杆,那是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用心。母亲回娘家时,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承载着希望的莛子带了回来。爷爷则拿出穿大针、纫粗线,一针一线,如同编织着生活的诗篇,每一针都扎实,每一线都饱含深情。这莛子盖,便成了家人之间情感的念想,凝聚着岁月的温暖与爱意。在我们的文化里,像盖垫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深厚的底蕴。它是民间智慧的璀璨结晶,在过去物质匮乏的艰难岁月,人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创造出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具。盖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家庭的变迁、时代的更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一些传统的习俗中,盖垫有着特殊的寓意。比如,在一些地方的婚礼中,新娘会带来自己亲手制作的盖垫,象征着新生活的美好开始和对家庭幸福的殷切期盼;而在过年等重要的节日里,使用盖垫制作面食,更增添了一份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庭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莛子盖的用途丰富多样,如同一个多面手,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它作为盖子时,在那些日子紧巴的岁月里,分家时家中并无多少像样的物件,这俩盖垫便显得格外珍贵,成了家中顶用的家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盖垫”这个名字,朴实无华,全然依据它的用处而来。盖在锅上时,开锅的汽水裹挟着浓郁的饭香往上翻涌,盖垫被浸得水汽缭绕,母亲总是郑重地叮嘱:“用俩手揭,家什要上心使。”这简单的话语里,是对生活物资的珍惜,也是对艰难岁月的敬畏。它盖在面缸上,能阻挡潮气的侵袭,守护着珍贵的粮食;盖在小龛儿上,亦是如此,小龛儿底小口大,盛着黄豆面、玉米面,盖垫一罩,便如同为这些粮食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而当它作为垫子使用时,多半是为了面食。揉好的馒头、过年的大饽饽,需蘸点面醭搁在上面,再用包袱裹紧醒发,那过程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刚出锅的包子、馒头热气腾腾、烫手不已,母亲便会铺一层去叶的麦秸草,让热气缓缓散去,然后再用包袱盖上,防止干了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当属大年夜的饺子。晚饭后包好的饺子,要在盖垫上放置五六个钟头,静静地等待着子时烧香、点燃板金、燃放鞭炮时的那一刻下锅。在十冬腊月的寒冷天气里,白菜肉馅的饺子最为常见。随着岁月的流转,到了八十年代后,日子渐渐宽松起来,年前母亲会特意买一小捆宽叶胖韭菜。为了让韭菜保持新鲜,母亲会巧妙地将剖开的白菜挖去嫩心,把韭菜妥帖地塞进去,这就像藏着一份对过年的美好盼头。调馅之时,韭菜鲜灵翠绿,白菜清甜爽口,馅里便多了几分新鲜滋味,那是生活给予的甜蜜馈赠。可这馅水分足,最怕饺子粘在盖垫上。母亲总提前在盖垫上撒一层薄薄的面粉,那面粉如同细腻的雪花,轻轻地铺在盖垫上,为饺子打造一个安稳的“小窝”。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整齐地摆上去,在拾取的时候还会再蘸点粉,母亲的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因为这饺子,裹着一年的收尾和来年的开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半点纰漏都不能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我们后来搬了家,新物件如潮水般一件又一件地添置进来,然而,这旧盖垫母亲却始终没舍得扔,它依然静静地放在老屋的角落,如同一个被岁月遗忘却又无比珍贵的宝藏。每次回去包饺子,我都会习惯性地把它翻出来,指尖触到篾条上磨出的细痕,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我想起姥爷选莛子时的专注神情,他在自家高粱地里穿梭,精心挑选着那节带高粱穗的、粗细匀净的莛子;想起爷爷纳盖垫时的认真模样,他坐在那里,每根莛杆都码得齐整,针脚也扎得紧实,那专注的眼神里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那些藏在莛子杆里的用心,顺着纹路缓缓流淌进心里,与母亲围着灶台的叮嘱、子时响起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都成了抹不去的温暖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它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家什,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或许显得平凡而普通。但每次用它,总觉得那股子烟火气、那份藏在莛杆与针脚里的心意,依然和五十多年前一样,温暖着我的心房。它是岁月的见证者,是亲情的传承者,承载着往昔的温暖与美好,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家族的温暖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