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浇灌成长,以陪伴静待花开——记青年教师杨海霞的班主任事迹

舟曲县藏族中学

<p class="ql-block">  杨海霞老师,一位年轻的“老班主任”。自毕业踏入校园,她便肩负起初三语文教学的重任,次年起,更是以班主任的身份,从七年级开始,完整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走过初中三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陪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温暖的教育故事。</p> 用耐心,种下习惯的种子 <p class="ql-block">  刚接手七年级新班时,面对一群稚气未脱、行为习惯尚在养成中的孩子,杨老师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了“慢下来”。她深知,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学习习惯上,她从最基础的“课前预习”“课堂笔记”“作业书写”抓起。对于作业,她坚持“面批面改”,不仅批改对错,更会圈出书写不规范的地方,手把手教学生订正。生活习惯上,她像一位细心的“大姐姐”。她会在班会课上教学生如何整理书桌和书包,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看到学生课间追逐打闹,她会笑着走上前,用小故事引导他们文明游戏;遇到学生因想家而情绪低落,她会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给予温暖的慰藉。就这样,在她一点一滴的引导和反复的督促下,班级的学风日益浓厚,学生们也逐渐养成了自律、有序的良好习惯。</p> 用爱心,照亮每个孩子的心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用心对待。她关注着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需要更多关怀的“特殊”学生。班里有性格内向、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于是,她经常在课上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课后,她还会找学生聊天,肯定他的优点,帮他们分析学习上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渐渐地,班里的学生上课开始主动举手发言,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p> 用真心,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深知,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因此,她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会定期通过电话、微信或者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不仅报喜,也会客观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方法。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的家长,她会耐心地进行沟通和引导,分享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从教多年来,杨老师始终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用青春的热情浇灌着每一颗成长的种子。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用耐心、爱心和真心陪伴他们走过初中三年的青葱岁月。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她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但对她而言,最大的荣誉,莫过于看到自己带出来的学生,能够带着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心态,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就是一位青年班主任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教育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