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古村落、红色阵营、亲历李保国展览馆 ——丰富多彩的一天见闻

任付珍

近日,笔者参加了信都区作家协会、襄都区作家协会与邢州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采风活动,尽管正是板栗收获的大忙时期也要参加活动,早上5点就从菜峪村骑电动车到坡底坐车7.30分赶到市里,和众位作家沿邢石路首站来到内丘县王交台的鹊桥水乡。 该景区地处鹊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上游,因牛王庙和牛郎织女传说而得名,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牛王庙作为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供奉着牛王爷,是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场所。庙宇古朴典雅,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七月初七牛王庙会期间,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r> 鹊桥水乡因鹊桥而得名,这座桥不仅承载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更是情侣们许下誓言、共度浪漫时光的绝佳地点。站在桥上,远眺湖光山色,近观水中倒影,别有一番风味。 采风的第二站是黄岔。处于历史文化名山——凌霄山山后,黄岔村原名黄卡村,传为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军在此三岔口之地设关立卡而形成,故称为“黄巾军关卡”。元明时期,由于特殊的军事位置关系,经常有农民起义军在此盘据。 该村房屋背山临河、依山随形,高低错落有致,山上张角寨寨墙遗址绵延数千米,由黄岔进入山寨古道数条,尤其东、西门及北口主道三条,皆都景色宜人,赋予神异传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为八路军冀西游击队的主要交通站和内丘县独立营驻扎地。八路军的情报、信件、抗日物资、报纸文件、抗日干部等通过这里送往各地。当时,仅黄岔村的交通员可就有十几个。 采风的第三站是岗底村和李保国先进事迹展览馆,岗底村是新时代创业典型,岗底苹果闻名全国,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兴村先进单位”等等,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在此帮教多年,苹果产业成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 走进李保国事迹展览馆,一件一件珍贵的原始物品,一本本倾斜李保国心血的书籍,一段段影像资料还原了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服务农民的一生,还原了他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用科技为山区农民群众点亮致富希望的真实写照,正是李保国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下午,我们来到前河岔村,该村毗邻野沟门水库,地处凤凰山脚下,因村建在野河川河岔之南而得名,这里是古晋冀通商的官道和古代通商集散地之一。<br> 据史记介绍该村建于唐朝中和二年,距今已 1139年,抗日战争时期,县独立营曾驻扎于此,村中100多名青壮年自发组成护村队,将欲要进村的日本军阻于村外,一场激战下来49人悲壮牺牲(现知姓名44人),日本鬼子烧毁村中房屋900余间,制造了轰动华北的前河岔村惨案。 前河岔村现有保存完好的青石建筑155 座2200 多间,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传承着古老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如:石碑、戏楼、寨墙、井、桥等物质文化遗产。在前河岔石屋小巷里穿行,仿佛穿越到了往日的时光,一株千年古槐叙述着村庄的历史变迁,还有那条悠长、深邃的石头雨巷、千年巷、汉白玉石槽以及碾盘、磨盘、牌楼等,让游客们拍照留念。 前河岔村在2022年入选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新的野沟门水库正在建设中,也将为以后的发展带来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