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9日,姐姐,哥哥和嫂子盛情相邀,带我去窦大夫祠参观。一路上,两位博学多闻,深谙历史的哥哥,成为我们最好的导游,给我讲述着窦大夫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好,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板路慢慢走着,四周绿树成荫,偶尔有几缕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斑驳而温柔。溪水潺潺,风轻轻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让我们享受这么难得珍贵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的美好,享受唐代纯木建筑的久远和震撼,回望窦大夫先贤带给我们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多么珍贵的时光。第一次我们全体旅游是1982年我考上大学,姐姐哥哥们陪我专程去五台山和晋祠旅游,已是43年前的事情。那时父母都还健在。第二次叔叔婶婶健在,父母已去天国,那是2005年,20年前。此次,是第三次,我们的父母都已在天上,想必他们看到我们孩子们每一次在一起,都是悉数出动,全程陪伴,一定是非常开心吧。</p> <p class="ql-block">兄弟</p> <p class="ql-block">姐妹</p> <p class="ql-block">木质结构古朴,雕梁画栋间透着岁月的痕迹。“鲁阳比烈”的牌匾悬于门额之上。</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河流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河岸边的石头小路自然延伸,仿佛通向另一个世界。远处的古建筑若隐若现,被绿树环绕,显得幽静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走过石桥,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古桥,桥身由石块砌成,桥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桥上,斑驳而温暖。站在桥上,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宁静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溪流经石桥,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岩石,溪水清澈见底,岸边有石凳和石栏杆,远处有一座小亭子。</p> <p class="ql-block">在窦大夫祠内,有一幅描绘窦大夫端坐宝座的画像。他身穿古代官服,神情庄重,身后是红色的背景,仿佛象征着他一生的忠诚与担当。旁边的文字介绍了他的生平,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到他的家族传承,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这段关于儒家学说的文字描述,内容涉及赵鞅与窦犨两位晋国大夫的对比,强调了赵鞅的政治主张与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相似,以及他们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不同观点。文字还提到了《国语·晋语九》中关于赵、窦对话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关系。</p> <p class="ql-block">展板“窦犨(chou)生平”的标题,下方有四本古代书籍的图片,书籍上标有“阳曲县志”字样,介绍了窦犨的生平,包括他的名字、身份、封地以及相关的历史记载。</p> <p class="ql-block">中华窦氏四千年,到窦大夫,已经妥妥的第49代皇族贵族。其实,皇族血脉里,流淌的是对国家,民族和大义的责任与担当,那是真正的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窦大夫祠内,我看到了一幅描绘窦大夫端坐宝座的画像。他身穿古代官服,神情庄重,身后是红色的背景,仿佛象征着他一生的忠诚与担当。旁边的文字介绍了他的生平,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到他的家族传承,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走进那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门额上“灵济治源”的牌匾格外醒目。木质结构古朴典雅,绿树环绕,整个环境显得庄重而宁静。屋内供奉着一位身穿传统服饰的雕像,前有两根雕花柱子,上方悬挂着“泽被苍生”的牌匾,背景墙上的彩绘图案更添几分肃穆。</p> <p class="ql-block">屋内梁柱交错,顶部雕刻精美,墙上挂着“鲁阳比烈”和“泽被苍生”两块牌匾。牌匾下方是一尊雕像,前有供品,背景墙上彩绘细致,仿佛在讲述着一段段历史。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感受到窦大夫当年的风采与德行。</p> <p class="ql-block">在祠堂的另一侧,我看到一块玻璃牌,上面是郭沫若1959年7月视察窦大夫祠时所作的诗《访窦大夫祠》。诗中表达了对窦大夫的敬仰与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深情回望。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了诗中的一部分,与历史对话,与先贤共鸣。</p> <p class="ql-block">图片展示了一座古建筑的木质天花板结构,复杂的梁架和斗拱清晰可见,木质纹理和色泽自然,显示出岁月的痕迹。梁架间有精巧的雕刻,支撑着屋顶的红色瓦片。整体结构稳固,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在祠堂的另一侧,我看到一块玻璃牌,上面是郭沫若1959年7月视察窦大夫祠时所作的诗《访窦大夫祠》。诗中表达了对窦大夫的敬仰与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深情回望。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了诗中的一部分,与历史对话,与先贤共鸣。</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手书的孔子回车处。</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几尊木雕人物,他们身着传统服饰,神态各异,背景墙上有关于窦大夫祠的介绍。其中一位头戴黑帽,双手合十,姿态庄重,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古老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一尊佛像静静立于展柜之中,面容慈祥,身着僧袍,显得古朴而庄重。不远处,几位游客在古建筑前合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笑容灿烂,与古建筑的肃穆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那扇装饰精美的古门上绘有龙的图案,上方“乾正气”的牌匾格外醒目。门两侧是木质窗格,整体风格古朴典雅。下方的牌匾写着“窦大夫祠后殿元代板门”,仿佛在诉说着这座祠堂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块石碑立于红墙前,上面刻着两块牌匾,左侧写着“烈石山下晋贤道泽及苍生”,右侧写着“太行峰顶孔圣为谁留辙迹”。石碑表面布满岁月的痕迹,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与孔子回车有关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窦大夫祠的展柜中,一尊雕刻精美的石雕,雕刻成一个龙头的形象,龙头张开大嘴,眼睛圆睁,鬃毛飞扬,整体造型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对联,你读来有何感慨?</p><p class="ql-block">芸芸众生,总有哲人先贤在默默护佑着我们。他们不语,但古人留下来的精神力量,却总在某一时刻惊醒你。</p> <p class="ql-block">古槐斑驳,顺山而延,历史沧桑,窦大夫祠的短暂旅游给我们留下愉快的记忆和思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