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七师博物馆

郑重

<p class="ql-block">胡杨河市文化馆,也是兵团第七师博物馆,进入大厅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一棵巍峨屹立的胡杨树雕像,它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杨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整个展厅通过多种媒介展示兵团历史及七师成立的历程,全面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与七师的光辉历史。带着湖北来的老曾同学和真他3位同学,专程从奎屯(原七师师部)开车40公里来到胡杨河市(现七师师部)游览七师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个博物馆是江苏省淮安援建项目,投资7000多万所建。</p> <p class="ql-block">第七师管辖面积约4 5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万。</p> <p class="ql-block">部队整编后十万官兵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p> <p class="ql-block">第9军 第25师 师长:刘振世 (未授衔)</p><p class="ql-block">刘振世(—1967年),湖南溆浦人。原国民党第29军参谋长、陆军中将。(文革中受迫害自杀)。</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刘振世利用以往与国民党西北将领彭鼎铭的同学关系,策动彭部起义,使高台、酒泉得以和平解放。接着,又以解放军代表身份去迪化与陶峙岳商谈起义事项,促成新疆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历任第22兵团第9军第25师师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7师师长、新疆第一届、第三届人大代表、伊犁州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25师的前身就是原新疆国民党和平起义部队。(展厅没有介绍)</p> <p class="ql-block">地窝子,生动展现了老一代军垦人在边疆的艰苦创业与生活环境。一代地窝子,是在平地上挖掘出方形大坑,再覆盖上柴草,形成地窖般的居住空间。</p> <p class="ql-block">兵团人特别能吃苦耐劳。</p> <p class="ql-block">我给老同学们讲解一下我知道的七师发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表述的还是不够完整。</p> <p class="ql-block">1952年湖南和山东女兵来到兵团,1954年还有山东女兵来到兵团(没有表述)。</p> <p class="ql-block">50年代、60年代大批的支边青年、部队转业官兵来到了兵团第七师。</p> <p class="ql-block">老曾同学就是随父母1959年从湖北支援边疆建设来到第七师奎屯总场(现131团)。</p> <p class="ql-block">60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料生产基地,就在第七师化工厂。</p> <p class="ql-block">137团阿吾斯其牧场,管辖着70公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七师工业区。介绍的还不够详细。</p> <p class="ql-block">展厅通过照片、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与七师的光辉历史。众多珍贵的文物与历史照片,虽然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屯垦戍边的艰辛与辉煌,我做为兵团第二代更应该有义务成为宣传兵团精神的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