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

曾众

<p class="ql-block">作者:曾 众</p><p class="ql-block">美号:285951748</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自拍</p> <p class="ql-block">  在讯息闭塞的年代,人们的信息来源非常狭窄,主要是道听途说,而结局往往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在电子的时代,人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电台、电视、网络、视频,弹指之间就可以获悉,但往往真假难辨。加之有的人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很多人先入为主,盲目跟进,导致群情激愤,人肉搜索,网暴加剧,而结局又频频反转,令人非常尴尬,不知所措,甚至后悔莫及。如何才能在舆情发生之时,去伪存真,不被误导,保持客观和冷静,就需要有自己的判定力。孔子及其弟子早就告知了我们应对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一、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p><p class="ql-block"> 孔子认为:君子不会仅凭人们对一个人的赞美和肯定,而推荐他。人们说一个人好,有很多种情况,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部分人说他好?还是仅某一方面说他好?历史上各诸侯为了富国强兵,广泛通过荐举(外举,内举、自荐)的方式引进人才。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曹操发布《招贤令》。后来发展到科举制度,但选拔官员的渠道仍然比较窄,且往往成为拉邦结派的温床。</p><p class="ql-block"> 也不因为这个人品行有瑕疵,而否定其合理建议。‌‌管仲这个人尽管毛病比较多,甚至还箭射公子小白。小白后来夺取王权成为齐桓公,鲍叔牙仍然举荐:“欲成霸业,非管仲不可”任命管仲为上卿、相国。管仲战略上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地分产等政策,成就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伟业,成为春秋第一霸主。</p> <p class="ql-block">二、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多数人都不喜欢的事物,必须通过客观的考察后才能作出判断。多数人都赞成的事物,也必须通过认真的考察后才能作出判断。人们的定势思维就是: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因此,不能人云亦云。凡是众人厌恶或者肯定的事,必然有其原因,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蒸汽机带来的工业文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但造成的环球污染,又影响到人类自己的身体健康。电子邮件、数字货币方便快捷安全,但却可让传统的家书、邮票、货币文化消声匿迹。战争虽然大家都反对,但是却有力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三、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p><p class="ql-block"> 子贡说:史书上只说商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的穷兵黩武、暴虐荒淫,民间却很少讲纣王力大无比,托梁换柱,到拽九牛,徒手和猛兽搏斗;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开疆拓土,域达到"左东海,右流沙",首次将黄河流域与江淮连成整体等功缋。‌‌并不像后世说的那么一无是处!因此君子不肯居下流之地,使天下恶名都归到他身上。</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功勋卓著,但人们只记住了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居功至伟,但人们却只记住了他的滥杀无辜。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李世民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但人们却忘记了其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暴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