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摘要】</b><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战争铸就的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的忠诚精神、“不畏艰难、以弱胜强” 的奋斗精神、“协同作战、众志成城” 的团结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更为新时代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与实践启示。本文深入挖掘抗美援朝战争中 “战略统筹、精准攻坚、协同制胜” 的核心智慧,阐释其 “目标导向、靶向发力、全员联动” 的实践逻辑 ——“战略统筹” 即明确育人目标、制定系统规划,“精准攻坚” 是聚焦教学痛点、实施靶向改进,“协同制胜” 是整合校家社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并将其与武汉市校家社协同共育中学(化名) “共生慧育”之“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校家社协同育人的999个方法》中共128份表,“融慧启智”十八表为表38——表55,每表的关键词是:查、询、提、评、展、统、规、纪、管、协、助、优、征、汇、励、语、析、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旨在为破解教学质量提升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创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融慧启智” 以抗美援朝精神为精神内核,以 “十八表格” 为实践载体,遵循《易经》乾卦协同理念与《孙子兵法》“求之于势” 智慧,构建 “校家社联动、教与学共生” 的教学改进体系,通过 “查问题、定策略、优方法、强协同” 的全链条实践,推动教学质量从 “零散改进” 向 “系统提升” 跨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键词】</b><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教学质量;共生慧育;融慧启智;十八表格;校家社联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引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学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当前,教育教学面临 “学情把握不精准、教学方法碎片化、校家社协同低效” 等现实困境 —— 教师难以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教学改进缺乏系统规划;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单一,难以与学校形成育人合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个性化成长路径。破解这些难题,既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更需要从历史精神中汲取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落后、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凭借伟大毛主席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的科学思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的精准策略,“军民同心、协同作战” 的强大合力,最终取得胜利。这种 “目标明确、精准发力、全员联动” 的智慧,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提升教学质量,本质上是一场 “以学生为中心” 的 “攻坚战”,需要明确育人目标(如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的核心目标),聚焦教学痛点精准突破(如志愿军针对战场弱点调整战术),整合校家社力量形成合力(如军民协同支援前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市校家社合育学校(化名)的 “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实践,正是将抗美援朝精神与现代教育规律相结合的创新探索。该体系以 “十八表格” 为工具,覆盖 “学情调研、教学规划、课堂优化、备考冲刺、家校沟通” 全环节,通过 “查(调研)、询(征求)、提(提质)、评(评价)、展(展示)、统(统计)” 等模块,实现 “精准诊断 — 策略制定 — 实践落地 — 效果跟踪” 的闭环改进,既传承了抗美援朝 “精准攻坚、协同制胜” 的精神,又顺应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中 “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 的要求,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涵:打赢 “攻坚战” 的智慧逻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精神的胜利,更是战略与战术的胜利,其核心智慧可概括为 “三大逻辑”,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指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战略统筹逻辑:锚定核心目标,制定系统规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志愿军以“保家卫国、捍卫和平”为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毛主席制定“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总体战略,彭德怀老总和邓华将军从兵力部署、物资调配到战术调整,均服务于核心目标的实现。例如,针对美军“空中优势”,志愿军制定“夜间作战、近战歼敌”的战术,避开敌方优势、发挥自身特长;针对冬季严寒,提前筹备御寒物资,保障士兵战斗力。这种“目标统领规划、规划服务目标”的逻辑,确保了所有行动不偏离核心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将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上抗美援朝战场,毛岸英新婚不久便主动请缨参战,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的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最终不幸牺牲。毛主席此举彰显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胸怀,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无数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奋勇向前,这正是“战略统筹”精神的生动体现,为了国家战略目标,毫不退缩地奉献一切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精准攻坚逻辑:聚焦薄弱环节,实施靶向突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志愿军在战争中始终坚持 “问题导向”,针对战场暴露的薄弱点精准发力。例如,上甘岭战役中,面对美军密集炮火,志愿军挖掘 “坑道工事”,有效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针对后勤补给困难,开辟 “钢铁运输线”,通过夜间隐蔽运输、分段接力等方式,破解 “物资短缺” 难题。这种 “找准痛点 — 定制策略 — 动态优化” 的精准思维,是志愿军以弱胜强的关键。</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协同制胜逻辑:整合多元力量,形成育人合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是一场 “举国之战”。前线的志愿军将士奋勇作战,后方的群众则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支援前线。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农民努力增产粮食,学生、妇女等群体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据统计,从 1951 年 6 月 1 日到 1952 年 5 月底,全国武器捐款共 55650 多亿元,折合3710 架战斗机。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更是以身作则,利用一切间隙,亲自为志愿军战士炒面。在全国人民 “军民同心、上下联动” 的强大合力下,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这种 “全员参与、协同联动” 的模式,打破了 “单点作战” 的局限,将个体力量汇聚为集体优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启示:从 “零散改进” 到 “系统提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 “战略统筹、精准攻坚、协同制胜” 的智慧,为破解当前教学质量困境提供了三大核心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以 “战略统筹” 明确教学方向,破解 “目标模糊” 难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学质量提升需像志愿军锚定 “保家卫国” 目标一样,以 “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系统规划。例如,通过 “学科提质增效安排表(表 40)” 设定各年级普高上线率目标,明确 “一师一优课”“常规课优化” 等具体路径,确保教学改进不偏离 “育人提质” 核心,避免 “重分数、轻素养” 的片面倾向。同时,针对学生层面常出现的目标模糊问题,教师(学生) “薪火共长” 发展规划(表 44),引导教师、学生分阶段规划成长路径,从人生理想、学年精进目标到长期展望逐步细化,通过书写沉淀明确方向,助力教师、学生在学年段乃至更长远的成长中,清晰自身努力方向,避免盲目工作、学习,与教学端的目标规划形成联动,共同破解 “教与学” 两端的目标模糊难题,确保育人过程中师生目标同向、行动同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以 “精准攻坚” 突破教学痛点,破解 “方法低效” 难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学改进需借鉴志愿军 “靶向突破” 思维,针对 “学情把握不准”“课堂纪律松散”“学生知识薄弱” 等痛点,实施精准施策。例如,通过 “助跃学生学科知识薄弱点动态优化表(表 49)”,跟踪学生文言实词理解、一次函数应用等具体薄弱点,制定 “文言文学习小组”“函数专项练习” 等定制化策略;通过 “学生课堂纪律调查问卷(表 45)”,挖掘 “学生因兴趣不足违反纪律” 的根源,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吸引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以 “协同制胜” 整合育人力量,破解 “单打独斗” 难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学质量提升需像抗美援朝 “军民协同” 一样,打破学校、家庭、社会的壁垒,形成 “校家社联动” 的育人合力。例如,通过 “语通三方 心连共育(表 53)” 收集学生、教师、家长最希望听到的话语,化解 “家长指责式沟通”“教师单向指令” 等矛盾;通过 “家沐润雅”(“共生德育”之“行沐修雅”内容) 家风建设,推动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规划,让家庭、社区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 “第二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以抗美援朝精神为内核的教学实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以抗美援朝精神为灵魂,将 “战略统筹、精准攻坚、协同制胜” 的智慧融入教学各环节,构建 “目标 — 策略 — 实践 — 评价” 的全链条体系,通过 18 份表格的协同联动,推动教学质量系统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战略统筹:以 “目标引领” 锚定教学方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志愿军制定总体战略抗美援朝中,志愿军以 “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战略统领全局;“融慧启智” 则以 “育人提质” 为核心,通过 “三类表格” 制定教学战略规划,确保方向不偏、路径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学科提质增效安排表(表 40):制定教学 “作战蓝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同志愿军制定 “兵力部署计划”,表 40 以 “提升学科质量” 为目标,设定七年级至九年级逐步递增的普高上线率目标,明确 “三大举措”:</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一师一优课” 活动:</b><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表彰全区排名增幅前三的学科组,激发教师竞争意识,如志愿军树立 “战斗英雄” 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常规课优化:</b><span style="font-size:20px;">汇总课堂纪律、备课、小组合作等经验,如志愿军总结 “坑道作战”“夜间行军” 等战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作业优化:</b><span style="font-size:20px;">控制作业时长、设计个性化作业,如志愿军优化 “后勤补给” 效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表 40,学校将 “育人提质” 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 “战术动作”,确保教学改进有规划、有步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教师 “薪火共长” 发展规划(表 44):打造教学 “精锐部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志愿军的胜利离不开 “精锐之师”,表 44 以 “教师专业成长” 为目标,构建 “人生理想 — 学年规划 — 三年总结 — 退休回顾” 的全周期发展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学期初规划:</b><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师明确 “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改进” 等目标,如志愿军战前明确 “战斗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学期末总结:</b><span style="font-size:20px;">反思 “教学成绩提升”“学生满意度” 等成果,如志愿军战后总结 “战术得失”;</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三十年展望:</b><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炼教育理念、传承教学经验,如志愿军传承 “战斗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表 44,学校培养 “有理想、有能力、有情怀” 的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 “人才支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复习备考方法汇总表(表 51):制定冲刺 “攻坚方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同志愿军针对上甘岭战役制定 “坑道坚守 + 反击” 方案,表 51 以 “科学备考” 为目标,汇总教师备考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复习方法:</b><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收集 “文言文三轮复习法”“数学错题归类法” 等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培优补差:</b><span style="font-size:20px;">针对临界生制定 “每日 1 道基础题” 策略,针对精英生设计 “拓展性练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早自习优化:</b><span style="font-size:20px;">采用 “分组背诵竞赛” 提升效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表 51,学校将分散的备考经验整合为系统方案,确保中考冲刺 “有的放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精准攻坚:以 “靶向突破” 解决教学痛点,如志愿军破解战场难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中,志愿军针对 “后勤短缺”“美军空中优势” 等痛点精准发力;“融慧启智” 则通过 “四类表格” 聚焦教学痛点,实施精准改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学情诊断类表格:精准 “侦察” 学情,如志愿军战场侦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教育教学情况调查一览表(表 38):</b><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学生评价父母、教师的教育方式,挖掘 “教师课堂互动不足”“家长简单粗暴管教” 等问题,如志愿军侦察敌军火力部署;</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提升干部、班主任、教师工作质量意见征求表(表 39):</b><span style="font-size:20px;">收集 “班级纪律管理难”“家校沟通低效” 等一线痛点,如志愿军了解战场薄弱点。 通过这类表格,学校精准把握教学 “病灶”,为后续改进提供 “数据支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课堂优化类表格:靶向 “改进” 课堂,如志愿军调整战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一师一优课” 评价表(表 41):</b><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 “教学目标达成度”“多媒体使用效率”“激励语言运用” 等维度评估课堂,要求 “优级评价需达三分之二”,如志愿军严格执行 “战术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学生课堂纪律调查问卷(表 45):</b><span style="font-size:20px;">了解学生 “因分心违反纪律” 的具体原因,如 “对数学公式枯燥反感”,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如引入 “公式推导故事” 提升兴趣。 通过这类表格,学校推动课堂从 “低效灌输” 向 “高效互动” 转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学生提升类表格:聚焦 “薄弱” 精准辅导,如志愿军 “定点清除” 敌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助跃学生学科知识薄弱点动态优化表(表 49):</b><span style="font-size:20px;">跟踪学生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二次函数图像分析” 等具体薄弱点,记录 “发现时间(如 2 月 10 日考试)”“改进措施(如虚词专项练习)”“效果评估(如测验得分提升)”,如志愿军跟踪敌军碉堡位置、制定爆破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纠错改进跟踪表(表 55):</b><span style="font-size:20px;">分析学生 “计算失误”“审题不清” 等错误原因,制定 “错题本定期检查”“审题步骤训练” 等策略,避免重复失误,如志愿军总结 “美军火力规律” 以减少伤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这类表格,学校实现 “一人一策” 的精准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 “补短板、提优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评价反馈类表格:动态 “校准” 教学,如志愿军战后复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一师一优课” 听课、展示情况统计表(表 43):</b><span style="font-size:20px;">统计教师 如“应听 10 节、实际听 12 节”“展示课优级率 80%” 等数据,督促教师超额完成任务,如志愿军统计 “歼敌数量、物资消耗” 以评估战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学习优弱与提升表(表 54):</b><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视角,梳理 “学生擅长作文但薄弱于文言文”“家长能监督作业但缺乏方法指导” 等情况,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如志愿军根据战场反馈调整战术。 通过这类表格,学校实现教学改进的 “动态校准”,避免 “一刀切” 的低效做法。</span></p> <p class="ql-block"><b>(三)协同制胜:以 “校家社联动” 汇聚育人合力,如抗美援朝军民同心</b></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的胜利是 “军民同心” 的结果,“融慧启智” 则通过 “四类表格”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让教学质量提升从 “学校独唱” 变为 “全员合唱”。</p><p class="ql-block"><b>1.家校沟通类表格:搭建 “连心桥”,如志愿军与群众 “鱼水情深”</b></p><p class="ql-block"><b>(1)语通三方 心连共育(表 53):</b>收集三方 “最希望听到的话”(如学生希望家长说 “你这次努力了,妈妈看到了”,教师希望家长说 “老师,我们一起配合”),“最不希望听到的话”(如 “你怎么这么笨”“这是老师的事”),化解沟通矛盾,如志愿军通过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赢得民心;</p><p class="ql-block"><b>(2)家长课堂纪律调查问卷(表 47):</b>了解家长 “对孩子课堂纪律的了解程度”“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引导家长通过 “制定家庭规则、分配家务” 提升孩子纪律意识,让家庭成为 “课堂纪律培养的延伸场”。</p><p class="ql-block"><b>2.师生协同类表格:凝聚 “教学共识”,如志愿军 “官兵一致”</b></p><p class="ql-block"><b>(1)提升干部、班主任、教师工作质量意见征求表(表 39):</b>收集教师 “班级管理难” 的困惑,分享 “桌面卫生积分制”“互动课堂四步法” 等经验,形成 “一人创新、全员受益” 的共享文化,如志愿军 “官兵互教、取长补短”;</p><p class="ql-block"><b>(2)教师激励语使用情况自评表(表 52):</b>通过 100 条激励语(如 “你今天的发言打开了新思路”“没做好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方法”),引导教师用正向语言激发学生动力,避免 “否定式评价”,如志愿军 “战前动员” 鼓舞士气。</p><p class="ql-block"><b>3.生生互助类表格:打造 “学习共同体”,如志愿军 “班组协同作战”</b></p><p class="ql-block"><b>(1)合沐塑雅(“共生德育”之“合沐塑雅”)小组考核表:</b>将学生分为 6-8 人小组,以 “集会纪律、互助学习” 为考核标准,优秀小组授予 “合沐雅行小组” 红旗,如志愿军 “班组荣辱与共”;</p><p class="ql-block"><b>(2)助跃学生学科知识薄弱点动态优化表(表 49):</b>组织 “文言文学习小组”“数学函数互助组”,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薄弱生,如志愿军 “老战士带新战士”,实现 “生生共进”。</p><p class="ql-block"><b>4.社会联动类表格:拓展 “育人空间”,如志愿军 “后方支援前线”</b></p><p class="ql-block"><b>(1)聚沐协雅六维(“共生德育”之“聚沐协雅”):</b>整合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区委” 力量,社区设立 “学习角”、区委提供 “教育基金”,如后方群众为志愿军生产物资;</p><p class="ql-block"><b>(2)梓沐铭雅(“共生德育”之“梓沐铭雅”)励志卡制作:</b>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 “见贤思齐”“知行合一” 等励志卡,挂于校园梓树,社区定期组织 “励志卡分享活动”,让社会成为 “文化育人的延伸课堂”。</p><p class="ql-block"><b>四、“融慧启智” 的实践成效与协同逻辑</b></p><p class="ql-block"><b>(一)实践成效:从 “痛点破解” 到 “质量跃升”</b></p><p class="ql-block">“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通过抗美援朝精神的融入,实现了三大显著成效:</p><p class="ql-block"><b>1.教学目标更清晰:</b>通过表 40 设定的普高上线率目标,2022级各学科成绩逐年提升,中考普高升学率居南片区第一;</p><p class="ql-block"><b>2.教学方法更精准:</b>通过表 49 跟踪学生知识薄弱点,学生文言实词理解正确率从 65% 提升至 88%,一次函数应用题得分率提升 20%;</p><p class="ql-block"><b>3.育人合力更强劲:</b>通过表 53 改善家校沟通,家长对学校满意度从 75% 提升至 92%,学生课堂纪律违规率下降 30%。<b>(二)协同逻辑:从 “表格联动” 到 “生态构建”</b></p><p class="ql-block"><b>1. 横向协同:覆盖 “教 — 学 — 评 — 管” 全环节</b></p><p class="ql-block">十八表格横向分为 “学情诊断(表 38、39)”“教学实施(表 40、41)”“质量跟踪(表 49、55)”“协同育人(表 53、47)” 四大模块,如同抗美援朝 “前线作战 — 后方补给 — 战术指挥 — 群众支援” 的协同体系,各模块依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环环相扣、相互支撑。</p><p class="ql-block"><b>(1)学情诊断模块为教学实施 “探路”:</b>表 38(教育教学情况调查一览表)通过学生视角挖掘 “教师课堂互动不足”“家长管教简单粗暴” 等问题,表 39(提升干部、班主任、教师工作质量意见征求表)收集一线教育工作者 “班级纪律管理难”“家校沟通低效” 等困惑,二者共同为表 40(学科提质增效安排表)制定 “常规课优化”“家校协同策略” 提供精准依据,避免教学实施 “盲目发力”。</p><p class="ql-block"><b>(2)教学实施模块为质量跟踪 “定向”:</b>表 40 明确 “一师一优课”“作业优化” 等教学举措后,表 41(“一师一优课” 评价表)从 “教学目标达成度”“多媒体使用效率” 等维度评估课堂效果,其反馈结果直接用于调整表 49(助跃学生学科知识薄弱点动态优化表)的辅导策略 —— 若评价表显示 “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不足”,则在表 49 中新增 “函数概念生活化案例教学” 的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b>(3)质量跟踪模块为协同育人 “赋能”:</b>表 49 跟踪学生 “文言虚词薄弱”“计算失误” 等问题后,将学生学习难点同步至表 53(语通三方 心连共育)与表 47(家长课堂纪律调查问卷),引导家长通过 “亲子共读文言文”“监督错题订正” 参与教学改进,让家庭成为质量跟踪的 “延伸战场”;表 55(纠错改进跟踪表)记录学生重复失误原因,为表 41 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提供参考,形成 “诊断 — 实施 — 跟踪 — 优化” 的闭环。</p><p class="ql-block"><b>(4)协同育人模块为学情诊断 “补位”:</b>表 53 收集的 “家长指责式语言”“学生渴望鼓励” 等信息,反哺表 38 优化调查维度,新增 “家校沟通满意度” 调查项;表 47 反馈的 “家长不知如何培养孩子自律” 问题,推动表 39 将 “家庭自律教育方法” 纳入教师经验分享范畴,实现各模块从 “单向支撑” 到 “双向赋能” 的升级。</p><p class="ql-block"><b>2. 纵向贯通:贯穿 “教师 — 学生 — 家长” 全主体</b></p><p class="ql-block">十八表格纵向以 “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家长教育能力提升” 为三条主线,如同抗美援朝 “指挥员 — 战士 — 群众” 的纵向协作链条,实现各主体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深度绑定。</p><p class="ql-block"><b>(1)教师成长线:</b>以表 44(教师 “薪火共长” 发展规划)为核心,串联表 41(“一师一优课” 评价表)、表 52(教师激励语使用情况自评表)。表 44 要求教师制定 “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改进” 目标后,表 41 的评价结果作为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依据 —— 若评价显示 “教师激励语言使用不足”,则在表 52 中重点强化 “鼓励性话语运用” 的自评与改进;表 52 的自评结果又反哺表 44 的年度规划调整,新增 “课堂激励语言专项学习” 的成长任务,推动教师从 “经验型” 向 “专业型” 转变。</p><p class="ql-block"><b>(2)学生发展线:</b>以表 49(助跃学生学科知识薄弱点动态优化表)为核心,联动表 45(学生课堂纪律调查问卷)、表 54(学习优弱与提升表)。表 45 挖掘 “学生因兴趣不足违反纪律” 的根源后,表 49 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如为 “对历史缺乏兴趣” 的学生设计 “历史故事情景剧” 教学;表 54 通过三方视角梳理学生 “擅长作文但薄弱于文言文” 的优劣势,为表 49 制定 “发挥作文优势,以文言短文写作带动文言文学习” 的个性化方案,实现学生从 “短板制约” 到 “优势引领” 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3)家长提升线:</b>以表 47(家长课堂纪律调查问卷)为核心,衔接表 53(语通三方 心连共育)、表 48(“助力中考” 班科联系与重点关注学生提升情况表)。表 47 发现 “家长不知如何协助孩子备考” 后,表 53 收集教师 “希望家长配合监督复习进度” 的诉求,形成 “家长备考协助指南”;表 48 将临界生名单与学习目标同步给家长,引导家长通过 “每日检查作业完成度”“与教师每周沟通学习情况” 参与助跃计划,推动家长从 “教育旁观者” 变为 “协同参与者”。</p><p class="ql-block"><b>3. 深度融合:实现 “精神 — 实践 — 成效” 全统一</b></p><p class="ql-block">“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的协同逻辑,本质是抗美援朝精神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 以 “战略统筹” 精神构建表格体系,以 “精准攻坚” 思维设计表格功能,以 “协同制胜” 理念推动表格落地,最终实现 “精神引领实践、实践产出成效、成效反哺精神传承” 的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b>(1)从实践层面看,表格间的协同打破了 “单表格发力” 的局限:</b>表 40(学科提质增效安排表)设定的普高上线率目标,需依靠表 49(助跃学生薄弱点优化)的精准辅导、表 51(期末复习备考方法汇总表)的科学策略、表 53(家校沟通)的合力支撑才能实现;而表 49 的辅导效果,又需通过表 41(课堂评价)、表 43(听课展示统计)、表 55(纠错跟踪)的多维度反馈验证,确保教学改进不偏离 “育人提质” 核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从成效层面看,协同逻辑推动教学质量实现 “三个转变”:</b><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 “教师单打独斗” 转向 “校家社协同”,家长参与教学改进的比例从实施前的 45% 提升至 88%;从 “统一教学” 转向 “精准育人”,学生知识薄弱点解决率从 52% 提升至 85%;从 “短期分数提升” 转向 “长期素养培育”,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等素养指标显著改善,如学生课堂主动发言率从 30% 提升至 65%。这种转变,正是抗美援朝 “战略统筹、精准攻坚、协同制胜” 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b>五、结语:以 “融慧启智” 绘就教学提质新图景</b></p><p class="ql-block">“融慧启智” 十八表格的实践,是对新时代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的创新探索 —— 它以抗美援朝精神为灵魂,将 “保家卫国” 的忠诚转化为 “立德树人” 的坚守,将 “以弱胜强” 的奋斗转化为 “破解教学难题” 的韧性,将 “协同作战” 的智慧转化为 “校家社联动” 的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红色动力。</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是要传承的。”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融慧启智” 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十八表格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在于它为红色精神与教育实践的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 它证明,历史智慧不是遥远的 “过去式”,而是能转化为解决当下教育难题的 “金钥匙”;红色精神不是抽象的 “口号”,而是能融入教学各环节、滋养师生成长的 “养分”。</p><p class="ql-block">未来,“融慧启智” 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持续挖掘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内涵,如将 “上甘岭战役的坚守精神” 融入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通过 “励志卡打卡”“学习攻坚挑战” 等活动,培育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的坚韧品格;另一方面,优化表格协同机制,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 “表格数据实时共享”,如将表 49 的学生薄弱点数据自动同步至教师教学平台与家长端,提升协同效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坚信,随着 “融慧启智” 的持续推进,必将有更多学生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实现全面发展,更多教师在精准教学中实现专业成长,更多家庭在协同育人中凝聚教育共识 —— 这既是 “融慧启智” 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承诺,也是对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的生动回应,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对 “教育强国” 梦想的坚定践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融慧启智”十八表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999个方法》中的一部分内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新华社报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