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宫好美,历史很黑

龚江南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冬宫是4座大楼连体的宫殿群,是圣彼得堡最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它一侧沿涅瓦河摆开,另一侧对着沙俄时代的总参谋部、海军部,毫不遮掩地向世界亮着熊爪。</p><p class="ql-block">沙俄崩溃后,冬宫辟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冬宫原为彼得大帝的冬季官邸,1754—1762年,叶丽扎维塔女沙皇予以扩建,1838年亚历山大一世沙皇增建。这座圣彼得堡城现存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占地9公顷。冬宫每面的风格都不一样,却完整地组成一个统一体。冬宫的主体建筑色彩明快,蓝白相间,柱头和门窗边框有描金花饰,这是叶卡捷琳娜女大帝喜欢的格调,据说蓝色象征她的眼睛,白色象征她的肌肤,而金黄是她头发的颜色。来到冬宫面前,正门是3座又高又阔的拱门,方便庞大的皇家车队马队进出,拱门门楣上有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p><p class="ql-block">和欧洲许多由宫殿改建的博物馆一样,巍峨壮观,气势雄伟的冬宫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冬宫拥有1000多个房间,走过开放的那些宫室,就足以令人垂涎,宫内装修极尽奢华,天棚地面,门窗墙壁,尽是珍贵的木材、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和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和水晶装璜,雕塑、壁画、绣帷、披锦垂珠,金璧辉煌。</p><p class="ql-block">我特别注意宫殿本身的建筑和装潢,因为我感觉冬宫的豪华程度甚至远超我曾经到过的法国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主人那种俄式高贵的土豪气息,把人工装饰所能达到的精致、考究和豪华推向了顶峰,考虑到俄罗斯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这种穷奢极欲令人发指。</p><p class="ql-block">冬宫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藏品达270万件,不少收藏堪称珍宝,价值连城。有东方各国的美术品、钱币、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中世纪至近代西欧的雕塑和绘画等。展品中有1.5万幅世界名画,其中包括达·芬奇、提香、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等著名画家的原作;有22万件提花壁毯,世界各地的工艺品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冬宫艺术品的价值当然远高于宫殿的建筑和装修,但除沙皇们用民脂民膏到西欧疯狂采购外,更多的是全球抢劫来的,其中“功劳”最大的是叶卡捷琳娜女沙皇。</p><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在位34年,期间发动了多次战争,尤其是大败土耳其,夺取了黑海北岸地区,占领了克里米亚。叶卡捷琳娜文化品味很高,又是贪得无厌的文化掠夺者,在世界各地搜刮了难以计数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把它们珍藏在冬宫。从此,历代沙皇都有了在冬宫里珍藏艺术品的雅好。</p><p class="ql-block">1922年,当时的苏联政府将冬宫改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但他们旋即大肆偷盗、倒卖属于人民的馆藏珍品。当然后来这伙人又像他们的祖先,在世界各地偷盗了不少填了亏空。</p> <p class="ql-block">欣赏罢冬宫的部分馆藏,穿过冬宫庭院,来到冬宫广场。广场两侧分别是冬宫和当年的总参谋部大厦。</p><p class="ql-block">总参谋部大厦是一栋黄色的、占地阔大的建筑,这座建筑也有一个大拱门,它的拱门和冬宫的在同一轴线上。广场中央位置,立着了一根圆柱纪念碑。这根为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的纪念柱是一整根大理石,高47米,直径4米,重达600吨,没借助任何粘合,靠自身重量立在那。擎天柱顶上是一个背负十字架的天使,右手持盾,左手举剑,威风八面。</p><p class="ql-block">天使的脸型是根据亚历山大一世的脸型塑造的。</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一世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孙子,他当沙皇时,正值拿破仑在欧洲横行,拿破仑要建立欧洲霸权,而亚历山大一世则希望通过联盟,建立一个欧洲联邦。为了报复亚历山大不配合封锁英国,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库图佐夫以坚壁清野战略将战争拖入冬天,迫使拿破仑败退。1814年3月,亚历山大亲率大军进入巴黎,亚历山大成为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所以有资格站在冬宫广场上。</p><p class="ql-block">冬宫的故事还与许多不幸的国家有关。1917年冬天,一个小个子男人在德国的帮助下回到彼得格勒,领导他的政党夺取了政权,其标志是夺取冬宫。前苏联电影把占领冬宫的过程描写得战火纷飞,其实当时冬宫内根本没有军队。这个小个子保证:全部政权归千百万普通工人、士兵、农民所直接选举出来的代表。他还保证要给人民土地和面包。</p><p class="ql-block">他们始终没有兑现这一诺言。</p><p class="ql-block">他们满世界找人入伙,入伙的号召是通过停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发出的。几十年后,俄罗斯人率先解放了自己,但还有寥寥几个组织不愿自救,他们国家的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俄罗斯(之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