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能力有限,但努力无限。成绩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踏踏实实的努力。别再让信誓旦旦,变成说说而已,人生最好的投资,就是在该读书的年纪全力以赴。</p> <p class="ql-block">一,数学书第5页例4</p><p class="ql-block"> 情境图告诉我们:文具店里一个文具盒30元,一本笔记本14元,一个小朋友有50元,购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本笔记本,还剩多少元?</p><p class="ql-block">解题思路一:根据钱的总数和购买文具的单价,可以从钱的总数里先减去买一个文具盒后还剩多少元,再从剩下的钱里减去买一本笔记本用的钱,求出买了两件文具后还剩多少元。列式:50 -30 -14。</p><p class="ql-block">计算方法:我们以前学习过,连加,连减,或者是加减混合的算式,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先算50 -30 = 20,再算20 -14 = 6。也可以用两个竖式的方法来进行笔算,列竖式时注意两竖式应排列整齐,两个竖式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列第二个竖式时要以第一次求出的差为第二个竖式的被减数去减去第二个减数。第二个竖式算出来的数是最终结果,要把它写在横式上。</p><p class="ql-block">解题思路二,我们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本笔记本一共用去多少钱,30 + 14 =44(元)。再从钱的总数里扣除掉用去的钱,求出还剩多少元。50 -44 = 6(元)。这种解题思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从计算上来说也更为简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数学书第6页的例5告诉我们,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己知条件,可以提出求和的加法问题,也可以提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的减法问题。</p><p class="ql-block">三,数学书第6页例6是找规律的题目,我们在分析思考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一),从左到右的认真观察这一组数字的排列特征,从左到右依次变大用加法来思考,如果从左到右依次变小用减法来思考。(二),如果在这一组数中有相邻数出现,求出相邻数之间的差分别是多少,分析这一组数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进行排列的,是逐次增加几还是逐次减少几。也就是我们说的按照什么样的数字在递增或者是递减。</p><p class="ql-block">例6,填一填,说一说。 83,74,65,56,( ),( )。</p><p class="ql-block">分析:从左到右,这一组数在逐渐变小,用减法来思考。这一组数出现了很多组相邻数,从左到右依次求出各组相邻数的差,83 -74 = 9,74 -65 = 9,65 -56 = 9,相邻数之间的差都是9,说明从左到右这一组数的排列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递减9,也就是说前面一个数减去9的差就是后一个数。56 -9 = 47,47 -9 = 38,所以应填47,38。</p> <p class="ql-block">四,数学书第7页例7。</p><p class="ql-block"> 第一排: 38 -17 = 21,38 -18 = 20,38 -19 = 19,38 -20 = 18。</p><p class="ql-block"> 第一竖:38 -17 =21,37 -17 = 20,36 -17 = 19。</p><p class="ql-block">横看:</p><p class="ql-block"> 第一排的4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都是38。从左往右看,减数以1递增,17,18,19,20。差以1递减,21,20,19,18。跳着横看,第一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被减数不变都是38,减数从17变成19增加2,差从21变成19减少2。第一个算式与第四个算式被减数不变仍然是38,减数由17变成20增加3,差从21变成18减少3。由此说明:在减法里,在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加几,差反而减少相同的几。</p><p class="ql-block"> 从右往左看,第一排的4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都是38,减数以1递减,20,19,18,17。差以1递增,18,19,20,21。第一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被减数不变都是38,减数由20变成18减少2,差由18变成20增加2。第一个算式与第四个算式,被减数不变都是38,减数由20变成17减少3,差由18变成21增加3。由此说明:在减法里,在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减少几,差反而增加相同的几。</p><p class="ql-block"> 小结:在减法里,被减数不变,减数与差反向变化。也就是说,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几,差反而减少相同的几,减数减少几,差反而增加相同的几。在被减数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减数与差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增加,另一个就减少。一个减少,另一个就增加。</p><p class="ql-block">竖看:</p><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看,减数都是17没有变化,被减数以1递减,38,37,36。差也是以1递减,21,20,19。跳着看,第一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减数不变都是17,被减数由38变成36减少2,差由21变成19也是减少2。由此说明:在减法里,减数不变,被减数减少几,差也会减少相同的几。</p><p class="ql-block"> 从下往上看,减数不变都是17,被减数以1递增,36,37,38。差也是以1递增,19,20,21。跳着看,第一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减数不变都是17,被减数由36变成38增加2,差由19变成21也是增加2。由此说明:在减法里,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几,差也会增加相同的几。</p><p class="ql-block"> 小结:在减法里,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同向变化。也就是说,减数不变,被减数减少几,差也会减少相同的几。被减数增加几,差也会增加相同的几。在减数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被减数与差的变化方向相同,一个增加另一个就增加,一个减少另一个就减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补充例题:有一个一位数,在它的右边添上一个0,变成一个两位数,这个两位数比原来的一位数大45,原来的一位数是多少?</p><p class="ql-block"> 在解决这类文字较多的问题时,充分地理解文字表示的含义,分析它叙述的数量关系,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文字含义和数量关系将已知条件转化成数学特有的符号和等量关系式并简单明确的表示出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思考和分析,从而更顺利的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解题思路分析:1,将原来的一位数用囗来表示,在它右边添上一个0变成的两位数用囗0来表示。2,根据得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一位数大45,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囗0 -囗= 45。3,首先可以确定囗表示的数不能是0,因为囗0表示的是一个两位数,口表示的是这个两位数的最高位,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囗不能是0,只可能是1 -9中的一个数。4,口0 -囗= 45,根据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顺序从个位减起得0 -囗时得到的 差的个位是5,因为囗表示的数可能是1 -9中的一个数,所以0 -囗在计算时一定是不够减的,一定是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当10和个位上的0合起来再减的,10 -口所得的差是5,即:10 -口= 5,只有当囗表示的数是5的时候才能使差等于5,所以口表示的数是5。将5代替方框进行验证:50 -5 = 45,算式成立说明我们推导的结果是正确的。5,也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将囗0 -囗= 45,转化成加法算式来分析求解,在减法里差+减数=被减数,所以45 +囗=囗0,计算时先算5+口,和的个位是0,只有5 + 5 = 10才能满足这个条件,由此可见囗表示的数一定是5。将5代替方框进行验证:45 + 5 = 50,算式成立说明我们推导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六,错中求解的补充例题</p><p class="ql-block"> 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9看成了6,得到的结果是37,正确的结果是多少?</p><p class="ql-block">解题思路:1,将没有看错的被减数设定成( )来表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一个算式:( )-6 = 37。2,根据在减法里,差+减数=被减数,所以( )= 37 + 6 = 43。求出正确的被减数是43。3,用正确的被减数43减去正确的减数9即得到正确的结果,43 -9 = 34。正确的结果是3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