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兰州

二哥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曾经在兰州小住,游览了兰州市区的主要景点,并编辑了《西行漫记(1)》,记录了我眼中的兰州景色。今年重游兰州,听闻兰州白塔山上的灯光秀很美,有如水墨画一样,决定拿出一晚上时间前往观赏。</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天公不作美,从下午开始就一直在下雨,因为时间安排的问题,决定冒雨前行。观赏路程从黄河母亲雕像开始,到黄河铁桥结束。到了现场突然感觉到了雨中行的妙处,一是凉爽、二是人少。平时黄河母亲雕像前都是人挤人,想拍摄完整的照片真的很难,而雨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坏事变成了好事。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黄河母亲雕像所用的红岗岩是从山东运来的石头,1984年完成1986年放置好,此雕像和甘肃省博物馆张骞雕像为同一个作者——何鄂女士。何女士与樊锦诗女士在敦煌共事12年,对设计黄河母亲雕像有着独特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黄河母亲雕像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基座和雕像组成,通体花岗岩圆雕,长6米、宽2.2米、高2.6米、重40余吨。基座花纹采自马家窑、仰韶的水波纹、鱼纹、回旋纹,母亲的造型是形似佛像造型。佛像拉长第一节指节骨,有拉长的效果和慈祥感。小朋友微卷发有少数民族特征,面部汉族特征,显示民族大融合。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猜猜。问题来了,母亲雕像里面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猜对了吗?(答案在篇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河母亲雕像的颜色采用了黄河的颜色,上图是在雨中拍的照片,雕像被雨淋了后颜色深了,这一幅是第一次到兰州,白天、晴天时拍摄的雕像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可以看出母亲雕像手如佛像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雨中的九州山云雾缭绕,此山的后面有兰州著名的景点五州台,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九州台与大禹治水分九州的传说有关,现为兰州市民登山观景及避暑休闲地。</p> <p class="ql-block">  根据历史记载,上世纪50年代,兰州南北两山(包括九州台)植被覆盖率极底,民间流传着“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的说法,反映了当时荒山秃岭的生态现状。</p><p class="ql-block"> 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累计投入6.6亿元完成了万亩绿化工程,使两山林地总面积达到62万亩,现存树木1.6亿株。</p> <p class="ql-block">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行走在夜游兰州的路上,实际上就是沿着黄河岸边前行,关于黄河经过的省份有这样的说法:天下黄河贵德(青海)清;天下黄河岷山(四川)短(黄河第一湾);天下黄河甘肃黄(洮河交汇)、西宁(黄水河);天下黄河宁夏富;天下黄河内蒙亮;天下黄河山西、陕西交汇处(壶口瀑布)响;天下黄河河南慌;天下黄河山东少(入渤海)。</p><p class="ql-block"> 黄河流经9个省份,“青海清”指的是黄河流经青海玛曲草原,形成“黄河首曲”,河水清澈透亮,草原与雪山相映成趣,夏季草原繁花似锦,冬季雪峰皑皑。“四川短”指的是黄河在珉山处形成“天下第一湾”,经过四川省的地方非常短。“宁夏富”,黄河在此段形成“塞上江南”的农业区,引黄灌溉历史悠久,造就了宁夏平原的肥沃土地。“甘肃黄”是黄河在甘肃境内(洮河交汇)、西宁(黄水河),此处黄河水特别的黄。“内蒙亮”内蒙古段黄河经河套平原与草原、沙漠相交融,形成独特的农牧交错带景观。“山西、陕西响”壶口瀑布等景观展现了黄河流域的壮美与力量。“河南慌”郑州桃花峪以下进入下游,河道高出地面4—6米形成“地上悬河”花园口段历史决口事件频发。“山东少”进入山东后直接入渤海了。</p> <p class="ql-block">  羊皮筏子是用羊皮扎制成的筏子。古代劳动人民“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皮囊是宰杀羊后完整的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皮筏”。每个羊皮筏需9—12个皮囊。</p><p class="ql-block"> 羊皮筏子需要用嘴吹气,使其胀满。现在岸边有表演用嘴吹羊皮囊的,你花50块钱,他即刻为你表演。这里提一个问题;问题来了,问人用嘴吹鼓一个羊皮囊需要多长时间?你大胆的猜需多久,你猜对了吗?(答案在篇尾)</p> <p class="ql-block">  兰州城里面黄河上依然漂流着羊皮筏子,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p> <p class="ql-block">  沿着黄河岸边继续前行,来到了水车博览园,1556年,兰州人段续、字绍先、号车川,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任云南道御使、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曾宦游南方数省,对南方木制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详细观察其构造原理,绘成图样,终获得水道翻水之巧思,结合黄河水急等特点,在嘉靖三十五(1556年)制成了喇叭口水巷、凹形翻槽和巨轮式的兰州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一时间黄河小车四起,使兰州黄河两岸农田得惠于段续所创制的兰州水车。</p> <p class="ql-block">  兰州水车直径16米左右,16对辐条由车轴向车缘辐射构成巨轮,辐条顶端置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置40个长方形水筒,其下为凌空架设的木槽。可引水流。车轴固定在水巷石坝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鱼漓,刮水板受力,驱动水车转动,水筒“倒换河水”,倾入水槽以灌田。一轮水车可灌溉田地三百余亩。</p> <p class="ql-block">  至1952年,252轮水车林立于黄河两岸,蔚为壮观,成为兰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圆木就是水车的车轴</p> <p class="ql-block">  这个“千转木”是从古老的水车里换下来的车轴,已经带着水车转了千年,现收藏在水车博览园内。据说是围绕着它顺时针转一圈,并摸摸它会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关于兰州流传着十二个一;一山一水一叶舟,一车一桥一母亲,一花一树一本书,一茶一菜一兰州。</p> <p class="ql-block">  一山指的是皋兰山:是兰州市区的一座山,是兰州的象征之一。(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一水,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兰州的象征之一,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是兰州市区的主要水系。</p> <p class="ql-block">一叶舟指的是羊皮筏子</p> <p class="ql-block">一车指的是水车,一桥指的是中山桥,一母亲指的是黄河母亲雕像。</p> <p class="ql-block">一花指的是兰州市花苦水玫瑰,一树指的是兰州市树国槐,而一本书指的是《读者》杂志。《读者》杂志是兰州的一张名片,2024年8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授予“全民阅读第一刊”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一茶指的是“三炮台”,“三炮台”也称“盖碗茶”是回族传统风俗茶饮,选用上等毛尖茶叶,配以桂圆、枸杞、葡萄干、红枣、杏脯、冰糖等食料,色鲜味美,清香宜人因茶具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一菜指的是百合,兰州百合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兰州的牛肉面,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蒜苗)五黄(面)。当地人说出了兰州是吃不到兰州味的牛肉面,说是兰州的牛肉面好吃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用的是黄河的水。有人就提出来,兰州的黄河水装上一盆,放置一段时间就会有半盆沙。怎么喝?原来是兰州市区的供水装备非常先进,供大家用水里面是没有沙子的。</p> <p class="ql-block">兰州的牛肉面里是没有牛肉的,需另外购买,牛肉店里的牛肉切的真技术,每片都薄如蝉翼,看着都有食欲。</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雨中夜游兰州的行程已经走了快二个小时,从黄河母亲雕像处走到了终点站中山铁桥。</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中山桥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魅力。不断变幻的灯光勾勒出钢铁轮廊,与白搭山的琉璃飞檐交相辉映,凭栏远眺,黄河水倒映着万家灯火,不时有亮着灯光的船只通过,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在百年铁桥纪念碑前,想起当地人说的:兰州人最喜欢做三件事,一是吃牛肉面,二是喝“三泡台”,三是坐在黄河岸边看外地人坐羊皮筏子漂流。</p><p class="ql-block"> 好浪漫、好休闲的兰州人,在这座城市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最后回答前面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一是黄河母亲雕像中的小朋友没有性别特征,可以是男孩或女孩。二是你花50块钱看表演吹羊皮</p><p class="ql-block">囊,二十秒之内用嘴就可以吹鼓一个羊皮囊,否则会退钱给你。你猜对了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