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枚银元,承载着奶奶的温厚、父母的坚守与家族的牵挂,在岁月流转中无声诉说着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家里的钱币册中,静静躺着一枚银元。边缘已被岁月磨得温润光滑,正面的纹路却依然清晰可见——袁世凯侧面像轮廓分明,“中华民国三年”的字样端庄有力,背面的嘉禾图案枝叶繁茂,象征着丰收与繁荣。</p><p class="ql-block">每次翻开册子,指尖触到它那微凉的金属质感,奶奶和父母的身影便悄然浮现在眼前。这枚银元,承载着我们家族三代人的光阴与记忆。</p><p class="ql-block">听母亲讲,上世纪50年代,奶奶尚不懂钱币的市价,曾把两枚银元递给她:“拿去换点人民币,买些日用品。”那时的银元曾是家族在战乱年代的“救命钱”,帮助家族渡过难关。</p><p class="ql-block">最终,一枚银元被留了下来,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在家中一藏就是几十年。奶奶曾将它用布层层包裹,贴身藏在内衣口袋里,这份小心翼翼的保护,足见其在她心中的分量。</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弟弟们读书要靠助学金,我们姐弟三人衣食简朴,我甚至课余打零工贴补家用。</p><p class="ql-block">家里从未想过把银元拿去兑换,它就这样被悄悄收起,躲过了饥荒的艰难,也避过了动荡的岁月。这枚银元见证了家族的坚韧,正如许多家庭在困难时期的互帮互助、共渡难关所展现的家风。</p><p class="ql-block">奶奶走后,银元被父母小心地收好。多年后,父亲把一袋老物件交给我喜欢收藏的丈夫。袋子里是毛主席纪念章、几枚铜钱,还有仅在四川流通的旧银币——而其中最大、最重的,正是这枚“袁大头”壹圆银币。</p><p class="ql-block">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这枚银元,早已不是普通的钱币了。它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与故事,如同许多家族中代代相传的银元一样。</p><p class="ql-block">如今,这枚银元安睡在我的钱币册里,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奶奶的温厚、父母的坚守,还有我们对亲人的牵挂,紧紧连在一起。表面那层自然氧化的包浆,色泽温润,更添了几分古朴韵味与历史感。</p><p class="ql-block">也许将来,我们也会将它交到下一代手中。到那时,我们会指着银元,轻声告诉孩子:“这上面,有太奶奶的体温,有爷爷奶奶的心意。你好好留着,把咱们家的念想一代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如今,这枚银元安睡在我的钱币册里。每当夜深人静、月光洒满书房时,我总会轻轻拂拭它,恍若在与往昔的时光轻声对话,倾听那些遥远年代的喃喃低语。</p><p class="ql-block">它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奶奶的温厚、父母的坚守,还有我们对亲人的牵挂,紧紧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银元传家,传的不是货币价值,而是家族精神。就像许多家庭中传承的“诚信、友善、勤奋”的家风,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