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 新加坡河

江水悠悠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屈指算来旅行的脚步已经走了三十年,但落在文字上的游记是从2018 初开始。按照旅行的日期排序整理出游记放在美篇里,一是供大家参考;二是不想再保存繁多的底片、幻灯片、光盘、硬盘、U盘…;三是利用美篇的数据库保留一个记录。从此一切身外之物不在留存,不在操心,不在烦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两天看到跳出的旧稿《新加坡河》,看的人不多,才几百个点击率,也许是刚进美篇不久,也许作品写的不好……。总之,又重新做了补充,90%还是当年的老照片,文字调整了一下,重新推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内心深处想把这个弹丸小国推荐给大家,让我们共同感受新加坡的发展,共享小镜头里的大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生命之河,已经有 600 年历史,就如我们的长江和黄河。却远没有长江黄河的气势,更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它只是一条被海水冲涌出来的河流,3.2公里长,河流虽短,却是新加坡的母亲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加坡的历史和多元文化都浓缩在这条河上,其自然景观与人文价值都远超后续的知名建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喜欢游走这条河,走过了这条河才到过新加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新加坡的第一集非新加坡河莫属,新加坡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文化,都是沿着这条河流发展起来的。让河上的桥梁来一一解说新加坡的过去和现在是最好的选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加坡河导游图,黑色虚线的前面(小的部分)是填土造田后建设的景观,黑线后面(大的部分)才是原始新加坡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重新整理游记时,时间已经过去了 15 年,又是一个改天换日的15 年,日新月异的滨海湾已非当年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个世纪70年代新加坡河老照片,可以看到远处沿海的高大建筑就是现在的 Fullerton 酒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酒店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和临海的老码头,现在是被高厦环绕的滨海湾。从滨海湾向大海的方向再延伸数公里,是填海造田后修建的滨海湾花园。今天,在电视和海报上看到的璀璨夜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从最远处的第一座 “若锦桥”开始,沿着河流一一走过河上的每一座桥梁,步行到终点的入海口,让河水述说它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若锦桥于1999年落成,以当年立法议员陈若锦(Tan Jiak Kim)的名字命名,其祖父陈金声是新加坡早期著名慈善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若锦在十九世纪初创立新加坡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和萃英书院(新加坡华文中学);创办多种英华文刊物;设立出国深造的女皇奖学金;为一战捐赠过战斗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卡夫桥 (Alkaff Bridg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卡夫1852年从也门来到新加坡经营香料贸易,1923年成为新加坡的首富。在新加坡河上有自己的码头 Alkaff Quay,桥就建在码头邻近,命名为阿卡夫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卡夫桥1997年落成,外型像老船骨,是河上最美的桥。菲律宾女画家 Pacita Abad 为其涂上了52 种颜色和两千多个水泡,创造出缤纷的视觉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桥落成数月后女画家便与世长辞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克里门梭桥 (Clemen Beidge)也是一座颇有历史的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42年由建筑师 George Coleman 设计和建造的砖桥,以其名字命名。1886年,砖桥被先进的铁桥取代,1986年又重建成现在混凝土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渥桥( Ord Bridge )是 1886年落成的钢桥,一座简单的行人桥,唯一的装饰就是栏杆上 X 型钢架。以第一任总督 Harry St. George Ord 的名字命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年桥边是座军火库,巧的是 Ord 也是 Ordnance(军火)的缩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的新加坡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克拉码头(Clarke Quay)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加坡最古老的码头,在牛车水的北侧,以第二任英总督克拉克(Sir Andrew Clarke)的名字命名。十九世纪初这里是繁忙的驳船码头,新加坡三分之一的贸易都在这里进行,是贸易中心的发源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码头上搭载的都是游客。一间间仓库、货栈和码头都改头换面重新装修成餐厅、酒吧和娱乐中心,成为最受欢迎的娱乐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期的货仓,很多下南洋的劳工也被关在这里,叫作猪仔仓。现在货仓变成餐馆、酒吧和热辣无比娱乐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于 1889 年的李德桥 (Read Bridge)是链接克拉码头与柴船头的桥梁,以苏格兰商人威廉.亨利.李德(William Henry Read)的名字命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年桥上聚集许多的街边小贩、苦力、无业者,他们在桥边听说书或者算命,是新加坡河畔夜生活最繁华的地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九世纪末克拉码头老照片,北岸斜顶无墙的茅亭就是英国人修建的菜市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的新加坡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2年的新加坡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 年的新加坡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哥里门桥 (Coleman Bridge )原建于1840年,以 19 世纪初英国的著名建筑师哥里门名字命名。大桥经过数次重建,现在的桥梁是1990年重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桥头是拥有927扇彩虹百叶窗的老警察宿舍,它是1934年为安置警察和其家属而设计的巨大营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建筑在1997年12月重新修复,现为新加坡的一个政府部门,主管创意产业发展,房间多被民间的艺术团体租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埃尔金桥(Elgin Bridge)是英国人 1819年在新加坡河上兴建的第一座桥(原是木桥),桥南为商业和平民区,桥北为政府与洋人住宅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62年木桥被印度进口的铁桥所取代,以印度总督( Lord Elgin )的名字命名。目前所见的竖琴水泥建筑是 1929年新加坡自主完工的桥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0年拍摄的新加坡湾,当时是新加坡的第一湾,停满了游船。河两岸一侧是金额中心,一侧是老行政区和博物馆。前面的滨海湾完全是填海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埃尔金桥左侧的新国会大厦:国会议员的民选场地,国会开会时开放给公众,并提供四种官方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的翻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带早年就是英属管理机构和住宅,现在都改成博物馆和临时展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旧国会大厦,原是1827年建成的私人住宅,后成为政府办事处,50 年代成为立法议会的办公场所。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改名为国会大厦,1999年被新国会大厦替代,这里改为艺术之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亚洲文明博物馆。这座老建筑建于1867年,用作海峡殖民地辅政署办事处和立法议会的议事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整修后成为新加坡文物馆,2003年改为亚洲文明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斯坦福·莱佛士在这里登陆,这座通体洁白的雕像就是纪念莱佛士登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塑像基座的铜牌上写着:在这一历史性地点,莱佛士爵士于1819年1月28日首次登陆新加坡,由此将一个小渔村的命运改写成一个国际大港和现代化的大都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是 2015年莱佛士雕像维修后重新开放时拍摄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新加坡湾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开始新加坡开始大换装,一个历史感、现代感和时代感并存的大都市展现在世人的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们随着脚步走过这段两岸最精华的历史,北岸是维多利亚音乐厅、皇后坊大厦、方尖碑、圣安德烈教堂……;南岸是浮尔顿大厦(邮政总局)、新加坡的三大银行、国外的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这里你绝想不到它二十年前的样子,二十年天翻地复,二十年改天换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4年落成的中国银行大厦和1959年建造的大华银行构成新加坡最早的金融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华银行楼前的青铜雕塑胖鸽子,是哥伦比亚艺术家博特罗的代表作品,命名《和平》,完美的展现了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张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是 1910年为解决加文纳桥的拥挤压力而修建的现代化铁桥,两桥距离相差二百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由于周遭商业发展的迅速,手推人力车、运货马车、电车和汽车挤满了桥,市政局才决定建造安德逊桥来取代加文纳桥上的人行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建于 1869 年,最初叫作爱丁堡桥,后改为当时总督加文纳的名字。是新加坡唯一的悬索桥,也是最古老的桥梁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老的三座古桥都是印度囚犯修建的,参与修建的囚犯都被判有十年以上的徒刑,全部减刑 5 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远处是 Fullerton 大厦,建于 1928年。曾为邮政总局,后又改为酒店,是新加坡保留的文化建筑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维多利亚剧院和音乐会堂是十九世纪初修建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目前是新加坡交响乐团的常驻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862年初建时是新加坡的市政厅,因为面积太小无法发挥功能。1901 年在两座建筑中间加建了一座高54米的钟楼,市政厅也更名为维多利亚剧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9年2月6日新加坡建城一百周年时,一尊莱佛士雕像安放纪念馆前。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维多利亚音乐厅的旁边是一座建于 1850年的方尖碑,也是城市首座公共纪念碑,纪念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 1850年2月第二次访问新加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方尖碑四面分别刻有爪夷文、华文、淡米尔文和英文的碑文。纪念碑在1880年和1891年两次迁移至此,最初的安放处已经被填海扩建掩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到底就是新加坡河的老入海口,远处白色带有五个拱洞的建筑就是老码头,也是当年鱼市场。现在早已没有当年的影子,入海口变成了高厦环抱下的滨海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酒店窗下,可看高厦环抱下的这湾清水,看游船和来自世界的漫步游客,看环绕水湾那一圈古老的红顶民居,看岸边酒吧桌上一跳一跳的小蜡烛,看古桥下的河水在月色下闪着银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拍摄的老码头(Robertson Quay),是新加坡历史上最老的装卸码头,到处是商人办公室和仓库。现在这里已经被高厦、高档酒店、餐馆和咖啡厅所占据,如诗如画的景色成为夜游的绝佳地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罗波申老码头的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码头已经改做餐厅,同时又是 Fullerton 酒店的入口之一,后面是酒店的游船码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滨海大桥(Esplanade Bridg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完成于1997年,桥南端是 Fullerton 酒店和鱼尾狮;北端是现代风格的榴莲滨海艺术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滨海艺术中心(The Esplanad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坐落在新加坡河的早期入海口,艺术中心的设计如榴莲壳,屋顶由4590个玻璃组成了遮阳罩。中心包括一个音乐厅和四个剧场,附加封闭式的大厅广场,户外的表演空间和团体排练场地、购物中心及餐厅,还拥有一个关于表演艺术的图书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填土造田后修建的金沙酒店和滨海商业中心,各大国际名牌都在滨海湾落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后开始了第二期填土造田工程,图中黑线以下都是扩大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以 35 层的金沙酒店为界,一侧可俯视着深蓝色的那湾滨海之水;一侧是 18 棵擎天大树下藏密着两座钻石般晶莹剔透的大花房,将美丽的滨海花园放进了新加坡的新版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双螺旋桥 (The Helix Bridg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建成,是一座连接滨海湾和金沙酒店的行人桥,整个设计模仿人体的DNA螺旋结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加坡旅游局在1966年把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的鱼尾狮注册为旅游商标,并于1971年委托雕塑家林浪新塑造成雕塑,现坐落在新加坡河入海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夜游新加坡河也是值得推荐的,站在古老的加文纳桥上,再看美丽的“月亮湾”,粼粼水波映照着周围的新旧建筑,极富诗意。新加坡河也成了恋人乐于流连的浪漫之河。</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新加坡的发展是从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开始,让新加坡河成为欧亚之间的重要港口,带动了新加坡的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让新加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登上世界大舞台的则是具有卓越政治远见的李光耀先生。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之后,让海洋运输、航空、金融、教育和高科技领域同步进入亚洲前列,并彻底治理了新加坡河,让新加坡河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最佳见证,成为最美最诱人的城市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莱佛士登陆处,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搜索历史,每一个景点背后都与中国有着渊源,新中原本就是血脉相连。走一趟新加坡河,看一遍河上的桥,就能大略读懂新加坡的历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