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之二):《难忘的延安窑洞灯光》

张晓东-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毛泽东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从此延安成为全国抗日中心。</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从1935年到1948年,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毛泽东以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思考中国的前途命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中国革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我们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雪讨论》是毛泽东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p> <p class="ql-block">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指挥东征作战。</p> <p class="ql-block">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下抗战名篇《论持久战》。</p> <p class="ql-block">1938年5月二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题为《论持久战》讲演。</p> <p class="ql-block">1938年毛泽东在抗大作《论持久战》报告。</p> <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延安抗大成立3周年大会讲话时提出“三大作风”的校@训。</p> <p class="ql-block">1939年毛泽东与小八路战士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白求恩是加拿大胸外科专家,1938年抵达晋察冀边区,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1939年因手术感染去世。</p> <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下悼念文章《纪念白求恩》。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p> <p class="ql-block">1941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大会上发表讲话并题词“努力打日本救中国!”</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词“努力打日本救中国!”</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词“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p> <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反对党八股》报告,倡导三大作风。</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确立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倡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风。</p> <p class="ql-block">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为电影纪录片《生产、战斗结合起来》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 <p class="ql-block">庆祝抗战胜利中民族解放万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作风。</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张思德(1915年4月21日-1944年9月5日),男,汉族,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这篇讲演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从此,张思德这个名字和形象就与“为人民服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的七大文件。</p> <p class="ql-block">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1945毛泽东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战友朱德、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泽东与朱德在中共七大上。</p> <p class="ql-block">1938年毛泽东与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1941年毛泽东与战友陈云。</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党的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p> <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闭幕式上作《愚公移山》报告,号召“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和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穿布衣、吃杂粮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p> <p class="ql-block">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住地窑洞前。</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延安十三年间写下了158篇著作,中陕北的山沟里孕育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延安窑洞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46年春节,延安乡亲们以延安县人民名义,给毛泽东敬献一块大红金字匾,并一致同意写上“民救星”,颂扬毛泽东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9日至14日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政治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这是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关键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性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阶段的成熟部署。‌毛泽东在会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系统总结十大军事原则,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理论化,为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供行动指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以公开宣言的形式郑重向国内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