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中央银行(旧址)(25、9、10)(14)(15)

心有灵犀(张振)

<p class="ql-block">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大街2219号,建成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p><p class="ql-block">伪满中央银行旧址是由日本西村好时事务所设计的四层金融建筑。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83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墙面都是用多层钢网拉在钢框里,再灌进混凝土。外墙面以东北产的花岗岩石贴面。整个建筑如钢铸般浑然一体,较坚固。大楼入口采用雅典卫城中帕提农神庙高大的陶立克柱式外廊。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的金融中枢,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掌控东北经济命脉,进行金融侵略和掠夺的重要历史见证。旧址建筑采用西方古典复兴式风格,钢架混凝土结构,主立面凸显的10根“多立克柱”粗大挺拔,凸显建筑的稳重坚固,代表着当时“新京”(长春)的城市形象,被日本人称为“亚洲第一坚固建筑”,蕴含着较高的建筑考量元素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旧址建筑采用西方古典复兴式风格,钢架混凝土结构,主立面凸显的10根“多立克柱”粗大挺拔,凸显建筑的稳重坚固,代表着当时“新京”(长春)的城市形象,被日本人称为“亚洲第一坚固建筑”,蕴涵着较高的建筑考量元素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伪满中央银行旧址地上4层内设总裁室、副总裁、理事室、事务室、会议室。一楼为营业大厅。大厅宽敞明亮,周遭装饰包括28根巨型圆柱,均由琉球产的大理石砌筑;地面大理石产自意大利;大厅中央建有石质的咨询台、休息椅和填单桌。各楼之间安有真空送信设备及6部电梯、给水房、升降机、供暖设备、消毒设备、防火防盗装置。除主体建筑外,还建有附属设施:印刷厂、汽车库、杂品仓库等。经理室内配有各库监视系统,通往地下库的走廊的每个拐角都放有反光镜,地下室设有纸币焚烧和发电设备。伪满中央银行旧址从外部形态直达内部的里面构思,刻意标示性地安排了柱廊的数量为等级的划分。十根为总行,八根为二级行,六根为三级行。总行内顶的960块天窗玻璃意谓中国疆土的960万平方公里,既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又是作俑者的野心昭然。</p> <p class="ql-block">伪满中央银行旧址地下设施系银行的金库,每库之间都是用钢网层层拉制再灌混凝土。金库大门在美国特制,最重的一扇约25吨。从美国经海运至大连,再用火车运抵新京(今长春)站;而运往施工地都靠马拉人抬,仅金库最轻的一扇门,也重约15吨,需约50匹马、 30名青壮劳动力搬运整整一天。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该建筑的地下金库工程才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p><p class="ql-block">金库的大门则在美国定制。</p><p class="ql-block">  根据资料,银行中的金库大门共有6个,高4米、宽2米、厚1.5米,轻重各不相同,最轻的15吨、最重的25吨。</p> <p class="ql-block">伪满中央银行旧址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15日设立,同年7月1日正式开业。位于大同广场(今长春市人民广场)。西北工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2日动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6日主体落成。耗用钢材5000吨,是新京工期最长、耗资最大的建筑工程,坚固、设备完善。</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4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的垮台,伪满洲国中央银行也结束了它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17日到21日,伪满中央银行旧址成为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建筑正面带有浓郁的希腊式风格,最为引人瞩目的是10根立柱,每根直径足有2米,让建筑更显坚固、稳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展现财力、物力的雄厚,这座建筑的建筑材料及工艺也极尽奢华,地面大理石产自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9、14</p> <p class="ql-block">9、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