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我曾经是乡村教师

赵文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老三届知青,1968年上山下乡到辽宁盘锦新兴农场王家村。记得1972年春的某一天,有同学告诉我说大队书记找我,我十分吃惊,我是一个平时连小队长都很少说话,在知青中很没有存在感的人,大队书记找我会是什么事情。到了大队部,书记对我说,学校缺一名教师,有人推荐你,欢迎你到学校去工作。当时知青们因为害怕影响招工回城,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到学校当民办老师了,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的校名:新兴农场王家学校。学校是小学戴帽,有四个小学班级和两个初中班级。故叫学校而不是小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坐落在村东北角,用粘土堆砌的一个大院,坐北朝南八间土房,中间两间老师办公室,两边一至六年级的六个教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青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每人每月五元钱补贴,大队给记一等工分。无论从收入讲 还是劳苦程度都比在生产对青年点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一个仅有初中一年级水平的学生到学校当老师,真是难为我了。好在我的父亲是工程师“文革”停课的近三年里,我从父亲的书箱里翻出了物理学、化学、电工学进行学习,还读了很多的小说和旧杂志。我没有完全荒废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学校的三年半时间里,我仅教了一个月的语文课是主科,其它的如美术、音乐、历史、地理和体育,都不是主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刚刚到学校,因初中老师被招工回城,我被临时替补。我的第一课是《少年闰土》,我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了这篇课文,先生们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真是开门红,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我的语文基础知识很缺乏,我不懂语法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所以学长还是我安排了其它任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任民办教师的三年多里,我也有值得骄傲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在我担任体育老师的几个学期,教师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大洼区和农场授予的荣誉奖状。特别是在任篮球教练的两个学期,学校篮球队连续两年获得农场冠军。想起这些,我十分感谢父亲,“文革”三年里,他怕我参加不好的活动,给我找了一个武术老师,另外和父亲一样,我十分喜欢打篮球。我家离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系很近,我经常去玩,在院子里捡拾并读了很多有关体育理论的书。所以学习中小学体育教材还是比较容易的,做起示范动作也是游刃有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教师办公室门外墙上有一块不足一平方米的水泥小黑板,在我回城前的一年半里,我每天清晨都会更新内容(雨天假期除外),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会驻足观看一会。回城前两年我还兼任了大队的宣传报道工作,村子里墙上的大字块标语和宣传画由我来写来画,村里大喇叭的宣传文章和向场部报道文章也由我来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最骄傲的一件事是我让很多辍学的学生回到学校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我当四年级班主任时的事情。那时候,学生一到四、五年级,家长就让孩子回家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造成很多学生辍学,我班二十多名学生中就有八名学生辍学。为了让这些孩子早日回到课堂,我做了大量工作。先是找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心里,在知道他们都非常想回到课堂后,我又做家长工作。放学后我与他们在自留地一起干活,夜晚在炕头与他们促膝相谈。我用自己的钱买了书包和文具送给他们。有一个自然屯离学校比较远,家访回来,漆黑的夜晚,几次掉入路旁的水沟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八名辍学学生全部回到课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返乡省亲时,一些学生来看我,他们与我握手,与我拥抱,一声声地喊着赵老师!赵老师!一个学生因在外地赶不回来,在电话里竟然哇哇大哭起来。我的心化了,我骄傲,五十多年过去了,那么多学生仍然爱戴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仅仅是一个有初中一年级文化的知青,竟然当了三年半的民办教师,在那座土墙、土房土操场的学校里,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学生,在这所小小的学校里,我学习了很多,我更得到了锻炼和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王家学校知青教师中,我初中班级的同学最多,他们是叶桂芝、栾丽君、徐雅琴、赵文志(作者),我到学校时栾丽君还在学校,对我帮助很大,我非常感谢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感恩王家学校,在那里我是教师,更是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谢谢你-王家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谢谢你们-我的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谢谢你们-我的同事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师节,我向所有在那所小小学校里共同教书育人的老师们道一声:教师节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师节,我也向曾经是乡村民办教师的我自己说一声:教师节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当时的最高领导,贫下中农代表,一个脸上始终挂满笑容的和蔼可亲的人,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贫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知青教师,付出了辛苦,贡献了智慧,为孩子们的成长,为时代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致敬!知青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致敬!知青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致敬!一代知青!</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0日</p><p class="ql-block">‍ 教师节随笔</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