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深秋,川西平原层林尽染,风景如画,尤其地处川西平原腹地的古蜀圣地一广汉(雒城)、”三星堆”,旅游热持续升温,让这个中外闻名、具有数千年古蜀文化底蕴的景区,更为壮观。今年十月卄三日,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一行五人,到四川旅游。从千里迢迢的广州来广汉看望我全家,并带来部队庆祝南沙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章,忆昔叙旧,情深谊长。麦植浓老首长年近八旬,不顾年事高,亲临看望,让我全家深受感动!感恩这位老首长、老战友,对我在部队的培养、关照,而今我的党龄半个世纪了,回顾军营,他和部队首长、战友的关怀、照顾、帮助,永遠激励我前进。尽管,当天广汉离退休部几个支部组织开展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活动,但得知他来的讯息后,我请其他领导、支委代我履职了,前往广汉火车北站迎接,并全程陪同他们参观“三星堆”博物馆、雒城古建筑、广汉的市容、市貌等,因他们行程事前已安排好,尽管我们再三挽留,但他们当天晚上乘高铁离开了广汉。一朝相聚感概万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推杯换盏,讲不完的军营事;观景忆昔,叙不尽的战友情;给人以时间短、印象深的感觉,尤其是广汉的名胜古迹、蜀文汉风、三星堆的文化底蕴……,把古时交往结情与当今军旅的战友情,寓为一体,展示了时代友情的纯洁、坦诚,施恩行善,感恩报德,相伴终身!岁月流逝奈我何,只为感恩伴今生!愿老首长、老战友一行,保重身体,旅途平安,来日再相会!</h3> <h3> 川西高原,平垻风光,衬映着古蜀山水的秀丽风光,而广汉. 三星堆则是川西风光的一道缩影,它是镶嵌在古蜀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来华访问的外国首脑、领导,来访参观的重点。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展馆,其展示面种近12000平方来。</h3><h3>图为:三星堆搏物馆正面的立体图、右三的俯视图。</h3> <h3> 三星堆博物馆占地面和约33公顷,缘化面积达80以上,馆区内环境优美、布局动静得宜,曲往敝道,垂柳依依,古蜀奇葩、湖光岛影,无处不体现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飘逸自然、浑然天成的川西园林特色。博物馆建筑为半弧形斜坡生态式建筑,张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精神,二展馆建筑为三部一体的变形螺祯式建筑,其整体具有“堆列三星”与“人类历史演进历程”的双重象征,馆外还有气势灰宏的仿古祭祀台和供现代文体活动的大型表演与居馆建筑相呼应,表达了三星堆文化一苍古雄浑、博大精深的历史意蕰。</h3><h3><br></h3> <h3> 三星堆博物馆,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h3><h3> 魅力四射,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一睹芳容!</h3> <h3> 老首长、老战友麦植浓一行,在三星堆游客接待中心的合影。</h3><h3> 广汉三星堆游客接待中心的一组图片:</h3> <h3> 环境美,友谊深,相聚“三星”叙友情;</h3><h3> 林葱笼,微笑盈,并肩漫步揮手敬!</h3><h3><br></h3><h3><br></h3> <h3><br></h3><h3> “三星堆”前喜留影,不枉古蜀旅游行。</h3> <h3> 一组展品如下:</h3><h3> 左图为:铜面具,是一种古代假面。主要分为殷商青铜面具和三星堆面具。</h3> <h3> 图中三个铜人面具、规格、形象各异,但陈列、居正中的铜人面具,高45.8、头纵径17.8、横径15厘米。1986年三星雄堆遗址二号祭祀玩出土。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气度非凡。青铜人头像粘贴金面罩,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金为尊。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仅有4件,可能代表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h3> <h3> 图左二:铜神树枝头在蕾及立鸟</h3> <h3> 千年古文明,一醒惊天下。</h3><h3> 今日观展品,好好心藏它。</h3> <h3> 图二为:B型面具,谓“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粱,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更为精绝雄奇。</h3> <h3> 图一、二为:青铜神树,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国环型,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h3> <h3>铜戴冠纵目面具</h3> <h3> 这是展馆最有名的展品一以青铜器铸就的神树。它是以一米多的巨大青铜器铸造的礼器,和从电视、杂志、照片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令人震撼。</h3> <h3> 从现场可以看出,整个展馆不开明灯,唯一的光源来自展品的展示灯,若往展厅的深处走,两排延伸式人头像展示馆映入眼帘,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神圣,为古人的工艺精品而陶醉、敬仰、赞叹!</h3> <h3> 千年神鸟浮出世,喜迎宾客拍照展。图为,随行的小梁将这珍奇文物拍摄留念。</h3> <h3> 一号大型铜神树</h3> <h3> 铜太阳形器</h3> <h3> 铜大立人像</h3> <h3> 此为青铜器馆的展厅:它以青铜人首鸟身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钢像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h3><h3> 图为,麦植浓老战友一行和随陪人员的合影。</h3><h3> 以下是一组参观图片:</h3> <h3>铜獣首冠人像</h3> <h3>图为展厅合影</h3> <h3>图为展厅合影</h3> <h3><br></h3><h3>大型铜神树展厅的一组合影图片:</h3> <h3> 碑文记载显示,古代的絲绸之路的南方线路(陆路)是从古蜀三星堆开始。</h3><h3> 一组图片:</h3> <h3> 步出三星堆博物馆后,麦植浓老战友一行,在立有“古代南方絲绸之路0公里”的大石碑前留影合照。</h3> <h3>三星堆博物馆前一组图片:</h3><h3><br></h3> <h3> 大家在三星堆博物馆留念后,又去三星堆祭祀坛参观。</h3><h3> 左一、祭祀坛主场</h3><h3> 左二(下图)为祭祀坛的祭台</h3><h3> 三星堆祭祀坛,是集天文、物理、建筑、数学为一体的古代高度文明的见证物。它的布局体现了天文历法,而祭祀台的造型呈梯形,为三级方台,代表天人地三才。祭祀台分为四面,代表春夏秋冬。勾面有13个阶梯,13乘以四为52,一年有52周……。它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体相等,都是古文明的珍贵文物遗址。</h3><h3> 祭祀坛的中心呈太极八卦形,其中心点发声均可听到神奇的回音。</h3><h3> 广汉每年在春节后的“保保节“期间,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吉祥安康,五谷丰登,祖国昌盛,世界和平……!</h3> <h3><br></h3><h3> 三星堆自1997年10月(二展馆)建成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李鹏、朱容基、李瑞环等前来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张爱萍将军曾题词”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h3><h3> 图为 : 麦植浓老首长、老战友,观看三星堆橱窗里有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盛况。</h3> <h3>老首长、老战友麦植浓与易孝林一块,观看三星堆橱窗,并合影留念。</h3> <h3> 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后,即刻打的赶往广汉市区,参观具有古特色的广汉城(雒城);雒城始建于东汉,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1991年4月,雒城遗址被四川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有著名的古建筑群、纪念祠堂、文庙、雕塑等,最著名的是戟门前一座五开间的石枋“棂星门”极为壮观,还有大成宝殿等一批珍遗物品。每年正月十六,这里的民俗“保保节”热闹异常,而房湖公园12生宵处正是拉保保集汇地,千年古树、12生宵碑标,则是拉保保的见证地。</h3><h3> 一组雒城图片:</h3> <h3> 这幅组合图片,反映的是广汉民风民俗。每年正月十六,这里举行的“保保节“,为年幼的孩子拉保保(认干爹、干妈),祛百病的习俗。这是我国在此的惟一民间传统风俗。每当此节举行,来自国内外、周边郊区的观众达数十万,广汉市区比春节还热闹,是广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详见有关广汉保保节的报道、资料。</h3> <h3> 每年正月十六日在此举行的“保保节”盛况。图为2017年雒城“保保节”图片:</h3> <h3>雒城中的古塔</h3> <h3>雒城古城墙的城门</h3> <h3> 老首长、老战友麦植浓一行等,在雒城合影。</h3><h3> 一组合影照:</h3> <h3> 走进雒城的第一幅雕塑。从雕塑的碑文,可以看出原意:這组雕塑再现〖三国时期刘备攻打雒城,刘备劝降张任的场景〗张任(?公元214年) 蜀郡人(今四川成都),蜀中名将,官至益州从亊,以忠勇著称,建安十九年,刘备取蜀围攻雒城,张任出兵对抗,遭生擒,刘备劝降,张任宁死不降,遂被杀,玄德感己,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后人奉为土主。 张 任 寄 刘 家 胜 </h3><h3> 铁马金弋聚雒县 金雁桥头战犹酣 </h3><h3> 张任宁死不受降 书写三国忠勇篇</h3> <h3> 智慧诸葛传千古, 世人崇敬永留念。</h3><h3> 一组与雕塑人物的合影:</h3> <h3> 座落在雒城中的棂星门是文庙拜祭的重要场地,它同大雄宝殿一样巍峨矗立,庄严肃穆,彰显着千年历史,雄厚古蜀文化底蕴。</h3><h3>棂星门的“棂星“即灵星,为二十八星宿“龙宿”左角,在古人眼中,灵星被视为文曲星,主宰文运。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即今房湖公园荷花池北,其中门正背面额上均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四周盘绕透雕云纹加彩给,柱顶额坊、装板石(石板)等处,刻有飞禽走獣、果木花卉和镂空云纹花窗等数十幅图案。其中,八骏图浮雕尤为精美,堪称川西的石刻艺术珍品。就连见多识广的名人刘敦桢也赞叹不己:“其棂星门六柱五开间,甚特别。“,如今的它,经历过汶川大地震,风彩依旧,巍立在文庙,承担着古为今用,散发着民族文化馨香,展现中国古建筑工匠艺术的传承。</h3><h3> 图为,麦植浓战友一行的合影组照。</h3> <h3>步出雒城,惊憾名景;</h3><h3>挥手致意,崇敬精华。</h3> <h3> 情深深,谊长长,当年施恩永难忘;</h3><h3> 离别久,思念浓,今日雒城喜相逢。</h3><h3> 左图一,麦植浓战友当年在护卫舰一大队照片。</h3><h3> 左图二,麦植浓战友赠纪念章。</h3> <p class="ql-block"> 麦植浓老首长、老战友一行,与易孝林一家在广汉庆林餐厅就餐。数十年重逢,格外激动,军旅岁月,浮现脑海:护卫舰一大队,为了加强部队的新闻报道,数千人中物色、挑选,组成大队部报道组。我荣幸选中。麦植浓当时在大队部,负责宣传、新闻工作。他的关照、部队首长的器重、组织上的培养,尤其他对我的帮助、培养,不仅介绍入党,还向主要领导建议、推荐,我有幸参加榆林基地首届新闻学习班深造,结业后又留在基地宣传处实习,一批宣传、新闻的老同志,对我帮助很大,军队的煅练、专业的践行,……这对我复退到地方工作、奠定了基础。人生转拆,怎能忘记!这次,他一行又亲临寒舍,送来海战纪念章,深表战友情,我更感战友谊、生死交,纯朴、坦诚,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 这二幅图片,是我八十年代未,到深圳学习路过广州,到他家拜访后送我纪念的全家福照。一晃,就是三十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老首长一家当年的合影照。</p> <h3> 她是麦植浓的侄女,随行。聪明、能干,端庄秀丽,负责随行事务办理。</h3> <p class="ql-block"> 图为,麦植浓老首长、老战友赠送易孝林的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纪念章,熠熠生辉,军营情、往事恩,油然而生……。你,不仅是对我的特殊荣誉,而是重复着多少次战友聚会的心声,传递着舰队首长、老政委的关切,展示了部队各级首长深深的问候、祝福、心语:虽然,你们回到地方、没有参加庆功大会,但你们把青春热血洒在了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战舰上有你们战狂风斗恶浪的身影,护航卫疆的征程中有你们的足迹,自卫反击的欲血战斗中有你们前期工作奠基奉献…!你们把青春年华献给军营、献给海岛、献给祖国的浩瀭海洋!这枚枚章,不仅是对参战人员的纪念,也是对你们在军营经历的褒奖印正!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担当史命,民族复兴再出征,激励奋進,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圆我”中国梦“,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图为: 南沙、西沙海战的两组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作者当年在海军当兵的照片。他在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护卫舰一大队服役,这个大队是当时南海舰队的主力部队,其部队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该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后组建海军、编入榆林基地,担负南海的巡逻、护航卫疆任务,这部队在西沙、南沙海战中,担负重任,尤其是232(502)舰、231(501、下关舰)组成的217编队,承担着两次海战的編队指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 组图展示: 以501,502两艘战舰组成的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217”指挥编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当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军、广州军区等领导登舰(下关舰)视察并与该舰官兵合影。</p> <h3> 煮酒韵岁月,忆昔道友情。四十年了,带着对战友一生的思念,一世的牵挂,今日相聚广汉,寻找我们曾相思、相伴、相护的激情岁月……;当刚才的回忆,随醇香的名酒消食;当今天的欢聚,以往事的回忆而为之感动时。彼此的双手紧紧相握,热泪盈眶,望着相互的面孔,顿时感觉,曾经天真俊俏而熟悉的脸额上,展现出被岁月隽刻的年轮、拆射出历经沧桑、饱受生活磨砺的印痕……。读懂了一种别样真情、别样的深沉、别样的友谊、别样的感恩:不负希望,重在践行;牢记宗旨,继续长征!暮年乐为,幸福伴生!</h3><h3> 随行、同桌客人,为我俩友谊、深情,敬佩、祝福、点赞,喝彩声声。</h3> <p class="ql-block"> 推杯换盞叙衷心,喜泣相述论历程;</p><p class="ql-block"> 如今步入古稀年,唯有健康时尚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麦植浓老首长、老战友一行,到易孝林家看望,看见摆放在客厅的获奖证书、聘书,十分高兴,俩人便拿着荣誉证书拍照合影,鼓励继续前進。不论过去或现在,这俩位老人都是敬业的奋斗者,民族复兴的“追梦人”!</p> <p class="ql-block"> 图为,易孝林近年来获得荣誉证书。以下是一组图片:</p><p class="ql-block"> 图为:《新时代杂志》、《世界数码杂志》等多家摄影、刊物,颁发给易孝林的荣誉证书和参加全国摄影行业、协会组织的评选活中,全国摄影的权威行业,颁发、授予易孝林”全国优秀摄影师”的奖状(牌)。</p> <h3> 麦植浓老首长、老战友,对易孝林近年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心慰,祝贺!并勉励 他继续前進!易孝林则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年在部队首长的关照、宣传专业的培训,大队部报道组的经历、帮助,全国、省、市摄影家协会、刊物的领导和恩师 的指导,同仁们的支持、关照 ,密不可分的。感恩这些施恩者!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而今迈步从头越。决心牢记初心,担当史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践行,不负军旅历程和首长的希望,用笔反映时代风貌,用镜头颂扬时代精种,用践行描绘晚年人生,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退休不褪色,献余热、做奉献,乐作为,砥砺前行! </h3> <h3> 碧水蓝天映衬着秀美、壮观的鸭子河,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自然美景对大地的感恩;鸟欢水笑,微澜呈祥,彰显着一幅幅感人的画卷,那是景物对哺育它的生态自然的施恩回报!……</h3> <h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h3><h3> 军营施恩炼,报恩励志坚;</h3><h3> 老骥伏枥志, 暮年乐为践。</h3><h3> 夕阳西沉,晚霺映天。一天的参观,一天的陪同,不时的忆昔谈今……,久久回荡在心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终将又会让我们分离,然而,曾经的友谊和今天欢聚热情、温馨,却早已融进了彼此的生命,催化、加深过去的友谊,化作一潭深邃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里,永不沉溺,铭记相伴。这就是战友情,这就是数十年的牵挂缘!我们一家人将老首长、老战友麦植浓一行送到广汉火车北站,他们一行乘座当晚七点五十五分钟的高铁离开广汉。夜幕笼罩,列车启行。脑海里闪现着当年战舰出海、采访出差、入党宣誓、政委谈话的情景……,“挥挥手,目送你走,你消失在眼中,我无从忍受,……期盼着再相见,彼此的友情依旧!……”。祝老首长、老战友一路顺风,旅途快乐,平安返家!来年再相聚!</h3><h3><br></h3><h3>有的图片来自随行的小梁、Q群、网络,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