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朱红的牌楼,我仿佛踏入了另一个时空。那牌楼上悬挂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晃,像是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致意。门前的石狮目光炯炯,守护着这片宁静而古朴的土地。抬头望去,那“国家5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景区欢迎您”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对即将展开的旅程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缓步前行,一座古建筑的飞檐翘角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灰瓦覆盖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檐下的彩绘虽历经风雨,却依旧色彩斑斓,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我驻足凝望,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那是一种穿越千年的厚重与静谧。</p> <p class="ql-block">一面贴满彩色标签的砖墙吸引了我的注意。那些写着“逮饭”、“哈水”、“趴起来”的字眼,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忍俊不禁。而“没错,我也很喜欢蓬莱”这句大字标语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忍不住在墙前驻足,感受着这份活泼与亲切。</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条宽阔的步行道映入眼帘。两旁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游客们三三两两地走着,有的撑着伞,有的背着包,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道旁的遮阳伞下,小摊贩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售卖着各种精致的小商品。远处的牌坊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栈道前行,一片宁静的海景悄然展现在眼前。远处的山峦上,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依山而建,与碧蓝的海水交相辉映。一艘小船悠然漂浮在海面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蓬莱的古老传说。我站在栈道边,望着那山、那水、那船,心中一片澄澈,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质拱门静静伫立,红漆的门框与门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顶部的雕刻图案精美而古朴。几个行人穿行其间,或驻足拍照,或低声交谈。门旁的小摊上,纪念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挑选。我站在拱门前,感受着这座古老建筑所散发出的历史气息,仿佛能听见它在轻声讲述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朴的建筑前,一个圆形的门洞静静敞开,门洞上方悬挂着“仲连祠”的牌匾。白色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为这座古老的祠堂增添了几分生机。门洞内,隐约可见庭院的景象,几棵大树静静伫立,投下斑驳的树影。我缓步走近,仿佛能听见风穿过树叶的轻响,那是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俯瞰,古老的城墙环绕着一片宁静的水域,石砌的墙体虽已斑驳,却依旧坚固。城墙外,绿树成荫,远处的城市建筑与这片古意盎然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几位行人悠然地在岸边散步。我站在高处,望着这幅古今交融的画面,心中不禁感慨:这,便是蓬莱的美。</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城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伟,坚固的城墙与高耸的塔楼诉说着它的历史。绿意盎然的植被环绕四周,湖水清澈如镜,远处的城市建筑群则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我缓步走进城堡,海风轻拂,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老的石墙边,我望着它缓缓延伸入海的方向,仿佛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历史重量。远处的城市建筑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这片宁静的海滩形成鲜明对比。几艘小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海风轻拂,带来一丝咸咸的气息。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一尊身穿红色官服的雕像静静地伫立,雕花木制底座与金色山水图案的屏风相映成趣,两侧的红柱上刻着金色的文字,显得庄重而典雅。我站在雕像前,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稳与威严,那是属于历史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建筑静静伫立,屋顶的彩绘与雕刻精美绝伦,屋檐下的龙形装饰栩栩如生。灰色的砖墙与圆形窗格相得益彰,门口的几人缓步而行,仿佛也在细细品味这座古建筑的魅力。我驻足良久,心中升起一股敬意,那是对古人智慧的由衷赞叹。</p> <p class="ql-block">一座白灰相间的中式建筑前,拱形的石门显得格外古朴。门旁的小吃摊上,“神仙酥”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我走近摊位,点了一份“神仙酥”,咬下一口,酥香四溢,仿佛真的尝到了仙气。</p> <p class="ql-block">一座多层的中式亭子静静伫立,屋顶的飞檐与彩绘精美绝伦,灰色的砖墙与周围的绿树相映成趣。几位游客在亭中驻足观赏,或低声交谈,或静静凝望远方。我站在亭中,感受着微风拂面,心中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片宁静的海滩展现在眼前,海水清澈,沙滩细腻,几艘船只在海面上缓缓航行。天空晴朗,海面平静,岸边的岩石与植被为这片美景增添了几分生机。我赤脚走在沙滩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与海风的轻拂,仿佛真的来到了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色古香的砖塔静静伫立,塔身由黑灰色砖块砌成,红色的栏杆与窗户上的花纹为它增添了几分艳丽。绿色的植物攀附在塔的周围,一位穿着蓝色上衣的人站在塔前,似乎在拍照留念。我走近塔前,仰望它的高度,心中升起一股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普照楼又名灯楼,位于蓬莱阁东北角,旧为夜间行船导航用的标灯,为三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5平方米,楼体六棱,楼顶斗拱,内设扶梯盘旋而上;顶层木构,六柱支撑如亭状,周匝木扶栏;田横山航标灯塔启用后,灯楼导航功能渐失。</p> <p class="ql-block">一个户外的宣传展示区映入眼帘,背景是高大的砖墙,红色的旗帜与灯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蓝色的框架上写着“登千年仙阁 赏古港水城”,旁边的笑脸座椅与红色的心形标志上印着“抖音”字样,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我站在展示区前,感受着这份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之美。</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建筑的入口静静敞开,三个拱形门洞上方悬挂着“白云宫”的牌匾,绿色的树木与灌木丛为它增添了几分生机。石阶上,几位游客缓步而行,或驻足拍照,或低声交谈。我缓步走入白云宫,心中升起一股宁静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一片壮丽的海岸景色展现在眼前,山峦起伏,植被茂盛,山顶上的传统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缆车在山间穿梭,远处是广阔的蓝色大海,清澈的海水与金色的沙滩相映成趣,一艘小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我站在高处,望着这片美景,心中一片宁静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城门静静伫立,门楣上悬挂着“蓬莱阁游客中心”的牌匾,两侧的石墙与树木为它增添了几分古意。广场上铺着整齐的石板,一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缓步走过,背景中可见城墙上的旗帜与宣传牌。我走进游客中心,准备开启一段属于蓬莱的奇妙旅程。</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石拱门静静伫立,门楣上悬挂着“显灵”牌匾,拱门下方的绿植与水雾缭绕的地面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感。青翠的树木与红色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我站在拱门前,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来自远古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砌建筑静静伫立,三个拱形门洞上方有石质牌匾,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石板路上,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建筑前的几棵绿植为这片古意盎然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机。我缓步走过,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座牌坊前,游客们聚集在此,有的拍照,有的交谈,背景是蓝天与绿树。牌坊上悬挂着红色灯笼,红色的柱子与蓝色的牌匾相映成趣,写着“丹崖仙境”四个大字。我站在牌坊下,感受着这份热闹与古意交织的氛围,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一座石制的三拱门静静伫立,门上悬挂着“显灵”牌匾,拱门下方有雾气缭绕,阳光洒</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是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楼阁、亭坊组成的建筑体,统称为蓬莱阁,总占地面积32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山东巡抚李戴发起捐资,在蓬莱阁旁增建有一批建筑,扩修蓬莱阁;兵部右侍郎宋应昌撰《重修蓬莱阁记》,并勒石阁中,言此修“规画宏敞,视旧贯什倍之矣”。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清殿、白云宫毁于火,总兵李承勋捐资重建;参政李本纬、知府徐应元重修龙王宫。明崇祯五年(1632年),据守登州的叛明游击孔有德败逃东北,其麾下王秉忠部固守水城;明军攻城,城破,王部退据蓬莱阁,与明军相抗,后被招降;蓬莱阁及其左近建筑损毁严重,“颓垣裂瓦,满目萧条”。</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年(1877年),山东巡抚丁宝桢、登州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于宾日楼南接建殿庑,为吕祖殿。其制:正殿三间,附设东、西两庑。又于东庑南端谷楼旧址建望海亭(观澜亭)。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十八日,日舰炮击蓬莱阁,弹中蓬莱阁北壁外“海不扬波”刻石,“不”字受损,伤痕至今可见,而内壁灰皮也遭震落,壁上南海才子招铭山所绘墨竹图被炸毁。</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蓬莱阁及附属建筑内塑像、壁画等均遭破坏;董其昌手迹刻石被砸得漫漶不清,铁保“蓬莱阁”字匾也被铲去上下款,其它文物损毁、丢失严重。</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主体建筑在蓬莱阁建筑群后部居中,阁高15米,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八角,阁上四周环以朱赤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阁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阁西侧有避风亭,又名海市;阁东侧建有卧碑亭和苏公祠;苏公祠东有宾日楼、普照楼和观澜亭;阁后有仙人桥,传为八仙过海处;阁东侧前部为白云宫,主体建筑是三清殿;三清殿东为吕祖殿,弥陀寺在南部山下,为独立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