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家寨</p> <p class="ql-block"> 从洛龙区出发,沿王城大道一路向北,车行至十七公里处,左转下坡即可到达孟津区朝阳镇刘寨村。</p><p class="ql-block"> 刘寨村位于朝阳镇西南2公里处,东邻徐沟村,西连周寨村,南接后李村,北望高沟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有2400多口人。刘寨村原名后李村,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将后李村南边划分为一个行政村,仍叫后李村,北部因为有一个村寨,寨里住户姓刘,故取名刘寨村。刘寨村由瀍河大沟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下辖5个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全村415户,共计11个姓氏。有祖居姓刘、韩、张、秦、徐、范、梁,外迁姓赵、马、翟、齐。其中刘姓迁入时间较早,人数最多,分为两支,河东刘姓,传说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河西刘姓,则是从山东移居到此。</p><p class="ql-block"> 刘寨村现为河南省传统村落。村东岭的尖冢、平冢,村西岭的汤王庙,村中的清代民居、寨墙、古井、刘家祠堂、原洛阳县二区驻地旧址等古迹遗址,无声道出了刘寨村久远的历史与曾经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清代民居(一)</p> <p class="ql-block">清代民居(二)</p> <p class="ql-block"> 村东岭有两座古墓,顶尖的叫尖冢,顶平的叫平冢,两冢相距300米左右,系北魏孝文帝陵的陪葬墓(一说平冢是北魏时期的,与平冢邻近的尖冢,则属另外一个朝代),二者均为文物保护单位。村西岭原来建有汤王庙一座,庙前有戏台,1954年,因故拆除,而每年正月二十一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村南还有一个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的墓冢,东西长45米,南北宽50米,高约12米,经勘查为明代古墓。</p><p class="ql-block"> 刘寨村,原称刘家寨。整座村寨西依邙岭,南北濒临深沟,东部突入瀍河湾,形如金龟。刘家寨,又称万全寨,建于清代。土筑寨墙,外围设有箭垛、炮台,曾有大小两个寨门,壁垒森严,易守难攻。随着时光的流逝,古寨仅存残墙数段、民居十余所。</p><p class="ql-block"> 村中曾有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刘家祠堂,坐北朝南,东西长 9.8 米,南北宽 6.5 米,建筑占地面积 63.7 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灰色板瓦履顶,民国时期重修,今已坍塌,几乎不存。 </p><p class="ql-block"> 原存祠堂的清道光十七年(1837)《刘氏先祠记碑》记载:“ 午世居洛北,明季家乘,失守世系,不能尽详其得之。传闻者由山东徙洛,卜居瀍西后李村。自午曾祖讳彦珠、祖讳鹏,渐以勤慎振其家声。迨午父君宠公,尤能恢宏前业,荣入太学,并为午暨两孙俱援例纳监,衣冠荣身。”此碑由当时刘家寨太学生刘丙午与他的两个儿子、同为太学生的刘天一、刘天德及其七个孙子一同刻立的,从中可知刘氏一族由山东迁至洛阳,自其祖辈重振家业,从他的父亲开始,一家三代都是太学生,耕读传家,成为书香门第。并“修建先祠大庭五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大门一间。周围墙垣攻筑,必坚黝垩,必良亦冀,洁清严整”,足见当时祠堂的规模是比较大的。</p> <p class="ql-block">刘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原洛阳县二区驻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 据刘家寨古宅修缮保护开发协会会长刘明国先生介绍,清朝时期,村中刘氏族人十分重视教育,但河东、河西两支刘氏的理念有所不同,一支学而优则仕,出任公职,一支学成之后,大多经商。</p><p class="ql-block"> 今存《河洛刘氏》《后李河东村刘姓族谱》有关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自清嘉庆年间起,刘家寨刘氏族人考入的国子监太学生,前前后后有近二十人,其中担任官职的有清道光年间翰林院待诏刘清标、癸卯科武举刘贯甲、奉直大夫刘文芳等。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直到民国初年,也有很多刘氏族人经商,开银号、票号、皮货行等,实力雄厚,富甲一方。据说万全寨名称的来历,一是由于村寨高墙耸立,固若金汤,进入寨中,十分安全。二是因为刘家开设的产业众多,而且种类非常齐全,刘家寨也就有了万全寨的叫法了。</p><p class="ql-block"> 刘寨村现有刘同州、刘广泽、刘同进、刘同保、刘同宽、刘进宝等清代老宅十余所,为当时富商宅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灰瓦覆顶,建筑面积从60到110平方米大小不等,一般为三至四进院落,临街房青砖青瓦,门楼高大,门外左右设有上马石或拴马桩。院内厢房、过厅、后堂等,沿中轴线对称布局,过厅、后堂面阔五间,石质柱础,木雕门窗,青堂瓦舍,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县下设9个区,其中二区政府驻地在海资村(今朝阳镇朝阳村)。1949年3月,发生“海资反革命暴动事件”,二区政府迁至刘寨村,在刘同宽老宅办公,旧址犹在,保存较为完整。</p><p class="ql-block"> 如今,刘寨村的乡亲早已搬进崭新的农家小院,白墙灰瓦,整齐划一,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位于当地俗称寨里的清代民居,也已列入洛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加以保护。伴随岁月的风风雨雨,古民居如同一位老者,仿佛仍在讲述着刘家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照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撰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春斌(觉浅)</p><p class="ql-block"> 2025.9.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