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未名社》成立100周年

窦光兰

<p class="ql-block"> 九月九日下午三点钟,纪念《未名社》成立100周年座谈暨《韦丛芜文集》新书发布会在叶集区委党校视明楼隆重召开。区委郑书记致开幕词。介绍未名四杰对家乡的重大意义。“未名社”是叶集、六安、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六安市关部长讲话,介绍“未名社”的来历,勉励新一代青少年发扬未名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聚焦访谈。</p><p class="ql-block">区作协主席黄圣凤.提问,黄乔生馆长介绍“未名社”主要成员有五位,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曹靖华。当时国家处于军伐战乱时期,他们以“为人生而艺术”通过文学实践批判旧社会,推动了新文化发展。</p><p class="ql-block">马海亭介绍鲁迅是文学届泰斗,精通日语、英语,俄语相对薄弱。韦素园翻译果戈里的《外套》受鲁迅喜爰。他们成了志同道合的师徒、战友、兄弟。</p><p class="ql-block">李浩介绍“未名社”是翻译团体。其中代表作《罪与罚》轰动文学届。</p><p class="ql-block">付丹宁介绍“未名社”起步,与革命者频繁接触,出版红色书刊,遭当局反对,被迫关闭。</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交流作谈</p><p class="ql-block">李正辉介绍“未名社”救治许多共产党人及爱国志士,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徐贵祥介绍,“未名社”最早把国外先进文学引进国内及家乡。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如今,家乡这遍土地是我创作源泉。</p><p class="ql-block">许樁桥介绍,未名四杰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未名社”创作出版的刊物,推动了新文化发展。</p><p class="ql-block">台贻友介绍,五四后期,台湾受殖民文化影响。台静农受邀到台湾任教,以课堂为主战场,以中华文化当根,以家国情怀为脉,充分彰显了叶集文化底韵。</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韦丛芜新书发布</p><p class="ql-block">许老介绍韦丛芜新书由六安老新闻工作者及叶集区作协共同编辑出版。</p><p class="ql-block">韦文康介绍,韦素园是他三爷,韦丛芜是他五爷。他父亲韦顺已九十高龄,不能亲临现场,视频祝发布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谢照新介绍韦丛芜一身是辉煌的。一九三四年任霍邱县长,进行两湖改造,种粮、储粮贡献国家。</p><p class="ql-block">明强学生及史河街道代表诗朗诵将发布会推向高潮。“未名社”出版的刊物,激励爱国青年,不惜用生命与反动势力抗争,争取祖国统一。</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现场赠书</p><p class="ql-block">市文联、区作协领导向明强学生代表捐赠新书,鼓励他们发扬未名精神,争做新时代文化人。</p><p class="ql-block">掌声响起,最后由省、市、区领导为纪录片开机揭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