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番游徐州,起因颇为偶然。前些时候,看了一期马未都先生的直播视频,他讲起徐州龟山汉墓,言语间满是赞叹与感慨。充满悬念、惊险的盗墓类题材小说和影视剧一直相当受人们喜爱,盗墓因为一般人难以经历而变得极有诱惑力。如果打卡徐州,想要来一场探墓之旅,龟山汉墓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座墓穴并非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而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趁着从银滩返回西安,第一站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徐州。酒店也刻意选择到距龟山景区几百米的睿柏云,抵达龟山汉墓时,已是午后。墓穴入口处游人不多,三三两两地踱步。我们一家按规定享受免票政策,沿着略陡的缓坡下行,一股阴凉之气扑面而来,与外头的炎炎夏日判若两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妇合葬墓,规模宏大,工程精巧。始建于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40年才得以完工,单是从时间上就已能推测出墓穴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透视图完整展示了整座墓葬的规模和布局。这座墓穴深藏山中,建造过程中几乎掏空了整座山,又在山内部大肆改造,技术含量之高,与之相比,愚公移山都显得是小儿科了。据介绍,南北两条墓道平行,各由26块重达六七吨的塞石封堵,这些塞石排列紧密,几乎无缝。我站在墓道口,仰视那些巨大的石块,不由得想象两千多年前,工匠们是如何将这些巨石精准地安置在此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甬道的右上侧,有一条激光带,来帮助游客看到墓道的开凿的精密度,上沿几乎与激光线平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墓穴微缩模型更直观地展示了其内部构造——整座墓穴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和15间墓室组成,中间有壶门相通。墓室内设施全备,不仅有瓦木房屋、车马库、厨房等,还有科学完整的排水系统,设计巧妙,施工精细,被誉为“千古奇观,中华一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最令我困惑的是,尽管墓道设计如此精密,汉墓却依然未能逃脱被盗的命运。讲解员说,盗墓者是在塞石之间找到了极小的缝隙,巧妙地凿开了通道。我俯身细看,果然在第三块与第四块塞石之间,发现了一处明显的凿痕。想来盗墓者必定是极有耐心之人,一点一点地敲击,日复一日,才得以进入主墓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阴冷的墓室中,我试图想象那个画面:盗墓者举着火把,第一次照亮这沉寂数百年的空间,眼前是堆积如山的随葬品,金银器皿在火光下闪烁。他们带走了大多数珍贵物品,只留下一些不易携带或价值不高的物件。而今墓室空空如也,唯余石砌的墙壁和棺床,静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并排的王妃地宫,需要要经过一个门叫壸门,此门连接楚王及王妃地宫,根据两墓出土的钱币,推测刘注比王后早下葬三四年,说明该通道由北面贯通过来的,为“开门寻夫”。但就是这个寻夫之门,成了盗墓贼盗窃楚王地宫的宝物,真是滑稽。这里要特别的提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此门正对着乐舞厅的擎天柱,所以擎天柱起到了一个坐标的作用,用于“寻夫”的标记。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让人质疑的是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这也是未解之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百上石”位于最靠近甬道口处,其上所刻铭文大致意思是:“我的墓穴实行的是薄葬,没有金银玉器,没有华衣丽服,后世贤丈夫如果看到此文心生同情,就不要盗我的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铭文言辞恳切,可惜并没有阻挡住盗墓者的脚步,也让人不由感慨,人生在世,无论权势滔天抑或富贵压人,死后便也只是与泥土作伴,一切身外之物任由他人定夺,毫无反抗之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墓室虽然空空如野,但那横平竖直的墓壁着实让人惊叹不已!平顶立墙相交夹角垂直90度,墙壁平整光滑度很高,颇为当时的石匠艺人高超的技艺点赞。看到景区特意在墓道入口处打了一条红色的激光射线笔直地射向纵深近七十米的通道,一眼望过去,笔直的道壁像被机器切割而成。据说,刘注夫妻各居一室的平行墓道,平行线几乎直穿上千公里,从徐州射向西安,估计才能相交。这也太不可思议了,科技婴儿时代却做到了巨人才能胜任的事,令人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5间墓室大小不等,功能不一,可看出设计时思虑得相当缜密,小到盥洗室,盥洗室内的陶盆都一应俱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墓穴中带着冰冷气息,因为昏暗而略显破败,却可以从其中的陪葬品中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出门车马相送,宅家乐曲舞姬相伴。墓室的主人刘注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彼时的他大概永远也想不到自己被后人熟知竟是因为墓穴。来徐州玩,这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汉墓一定别错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挨着龟山汉墓是点石园,顾名思义应该是点石成金的意思吧。走进点石园便走进了一方“小清新”天地,园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也不乏北方皇家宫苑的大气。四处散落的石刻或庄严威武,或萌趣可爱,相当有趣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绿水、小山、亭台,各种元素组成的构图极美。坐在亭上四下眺望,园中风光尽收眼底——秋水深沉,秋风温柔,不言不语好风景,让人的心跳也跟着平缓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小径前行,穿过古朴的双凤牌坊,路两边伫立着不少碑刻,高低起伏,其中不乏帝王御碑,还有苏轼、张之洞等名人名家的作品,艺术感、历史感满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物大部分散落在户外,体积略小一部分则收藏在室内,以阻挡风雨侵蚀。这些石刻从汉唐到元明清,时间跨越2000多年,一一看过,仿佛走过了漫长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直奔博务馆,出土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三套玉衣——金缕、银缕、铜缕。金缕玉衣属于楚王,用四千多片和田青玉制成,以金丝编缀;银缕玉衣属于王后,以银丝连缀;铜缕玉衣则属于其他贵族。我站在玻璃展柜前,凝视这些精美的葬服,想象着汉代人对永生的渴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玉衣旁边展出了一枚龟钮金印,上面刻着“刘注”二字,这枚印章是确认墓主身份的关键证据,也是汉代印章艺术的精品。龟钮造型生动,金质纯正,令人心动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创产品也是龟山景区的一大亮点。文创销售区去年从一个柜台改造成了一个30多平米的商店,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天热难耐,迫不及待就买了雪糕,付款时被告知因是文创产品,一枚18元,有点贵了。最热销的“富甲天下”挂坠,结合了龟山地标和龟钮印银文物形象,新推出书签、冰箱贴等则融入了戏马台、云龙山、马庄香包、徐州美食等元素,让游客从“看一座墓”升级为“品一座城”。按照惯例,我们选择了一款龟山汉墓冰箱贴,那枚龟印章形象地扣在冰箱贴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博务馆出来,我独自就去了户部山,父子俩回酒店休息。这里与龟山汉墓的阴凉寂静截然不同,处处洋溢着人间烟火气。户部山历史悠久,因明代户部在此设立分支机构而得名。令人惊讶的是,明清两代竟有如此多的户部官员选择在此毗邻而居,形成了独特的官宅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这里原是徐州古城南门外一座名为“南山”的荒丘,明代黄河泛滥,水浸徐州城,徐州户部分司为避水患迁来此处,“南山”就此变成了“户部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州城的富贵人家和官宦之家也由此发现了这个可以避水患的宝地,纷纷迁址,久而久之,户部山成为徐州城的“富人区”。如今走在街区,依然能看到明清时遗留的古建筑群,青砖、褐瓦、宽街,古韵犹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层层叠叠的黑瓦中,藏的尽是历史和故事。“古城徐州第一胜迹”项羽戏马台、明宣德年间的权谨牌坊、徐州现存唯一一座翰林府邸崔焘故居、余家大院、翟家大院……这里有王侯将相生活过的痕迹,有文人骚客留下的墨迹,有行商富贾走过的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崔焘故居在户部山地区占据了极大面积,崔焘是清道光年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崔家在徐州的宅邸早在崔焘之前就开始建设,历经20余代,建成了几乎占户部山半个西坡的崔家大院,房间多达300余间,现存150余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从外观看,这些建筑典雅朴素,青砖黛瓦,不事奢华,一点见不到官宦之家的张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两侧是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门楼精美,雕梁画栋。这些宅院大多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走进其中几家宅院,可见天井、回廊、厅堂、厢房,布局严谨,功能分明。想象当年,这些宅院中住着的都是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官员,他们每日从此出发,前往衙门处理公务,晚间又回到这里,与家人共聚。不知他们可曾想到,数百年后,会有如我这般的好奇游客,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空间里徘徊张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街区位于城市高位,建筑也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茶馆、咖啡店、美食铺子、古风剧本杀等新兴业态在古朴的建筑中自由开花,古老和潮流碰撞出的气质格外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座四合院,一棵泛黄的树,一场秋天独有的氛围感,如果喜欢古风照,在这里一定是如鱼得水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畲经堂”牌匾为道光皇帝赐给崔焘一支的堂号,崔焘不是长子去能得到御赐堂号,是对其为政做官的肯定,也是整个家族的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晚的户部山又换了一番模样,灯笼高悬,灯光闪耀,古朴之上多了几分华彩,人潮涌动间,仿佛半城繁华都汇集在了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户部山顶有戏马台,这里原是项羽操练士兵、观赏赛马的地方。台上立有项羽的石像,他身披战袍,手持长剑,目视远方,依然霸气十足。戏马台遗址现在建成了项羽纪念馆,馆内壁画和展品详细讲述了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项羽败亡后,刘邦建立汉朝,开启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龟山汉墓的主人刘注,正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代,作为汉朝分封的楚王,他的墓葬规格和出土文物无不彰显着大汉的繁荣与强盛。而戏马台作为项羽的遗迹,则代表着被汉朝取代的楚文化。历史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项羽在戏马台训练军队,意图称霸天下,最终却败于刘邦之手;而刘邦建立的汉朝,则造就了如龟山汉墓这般辉煌的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站在戏马台上,俯瞰徐州城,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龟山汉墓博物馆壁上彪彰的大汉气象,与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有何关联?细想之下,发现其中确有脉络可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走在徐州这座城市,仿佛漫步在历史的褶皱中。从龟山汉墓到户部山,从西汉王陵到明清官宅,从项羽的戏马台到汉代楚王墓,不同时代的历史层叠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昏时分,我站在户部山的最高处,看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古城墙上。我想起龟山汉墓中那些被盗后空置的墓室,想起户部山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官员宅院,想起项羽最终败亡的结局。无论是个人的命运还是朝代的兴衰,最终都会随时间流逝,唯有文化的印记能够穿越时空,让后人得以窥见往昔的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州之行,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那些石头会说话,那些玉衣能传情,那些宅院有记忆。而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所能做的不过是静静聆听,慢慢感受,然后将这些故事继续传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在回程的车上,我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依然浮现着龟山汉墓的塞石、金缕玉衣的闪光、户部山的青石板路、戏马台上的项羽雕像。这些影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徐州的记忆画卷。我想,这就是行走的意义——不只是看风景,更是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徐州,这座有着六千年文明史的城市,还有许多故事等待被发现。而我们这次的行走,只是一个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二五年九月十日于西安家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