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2]、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br><br>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br><br><br>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br>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br>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自1922年以来就作为小说的典范被编入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之中,在1986年被确定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