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将有可能分段解决

喀喇昆仑

2025年8月19日,王毅外长访问印度,中印达成10条共识,其中第四条:双方同意在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WMCC)框架下设立划界专家小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地段推进划界谈判。这意味着在某些地段有可能首先解决划界问题。<br><br>中印边界问题,70多年了,仍是铁板一块。中印边境全长2000多公里,就算达成划界协议,光是勘界打桩,就要消耗双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如果能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分段解决,不失为破冰行动。 <p class="ql-block">中印边境东段</p> 第一、中印边境的分段。<br><br>中印边界有两千多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 东段,从中国不丹交界处到中缅边境交界处,长约1700多公里。 <p class="ql-block">中印边境中西段</p> 西段,1050公里,跨越中国新疆、西藏两自治区。自喀喇昆仑山口到空喀山口是新疆段,长约600公里。自空喀山口到西藏阿里与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克什米尔交界的6735高地,为西藏阿里段,长约450公里。<br> 中印边境中段,是指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旁遮普、喜马偕尔邦和克什米尔交界的6735高地,到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强拉山口)的交界处,有450公里 第二、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分歧。<br><br>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线,和印度主张的不平等“边界线”之间的分歧。 在东段,印度坚持麦克马洪线就是印度的边界线,侵占了我国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我方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坚持藏南是中国领土,双方对立严重,至今没有松动的迹象。<br> 在西段,在我国控制阿克赛钦三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问题上,印度坚持按照1847——1848英国边界委员会线和约翰逊线划界,宣称阿克赛钦是印度领土。我方坚持阿克赛钦是中国领土不退让。双方立场对立严重。 近年来,印度在阿克赛钦问题上有所松动,多次提出用阿克赛钦换中国领土,但始终不放弃对阿克赛钦的领土声索权。<br><br>中段,没有所谓英国划定的“边界线”,中印两国边民在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中形成了传统边界线,中印双方分歧不大。 1960年,周恩来总理到印度和尼赫鲁举行15天的边界谈判,在东段和西段分歧很大,占用时间很长,中段争议很小,只用了4天时间。70年来,双方在中段的立场变化不大。<br> 第三、中段的特点。 中段的边境线最短,只有450公里长。<br><br>争议的土地面积最少。印度侵占中国领土2000多平方公里。<br><br>相比东段和西段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12万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中段的划界谈判难度要小得多。<br> 第四、划界对于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有重要意义。 中印双方在中段经济互补特征很明显。印度用粮食,钢材,百货换取自己紧缺的西藏阿里的羊毛和绷砂,而西藏阿里用进口物资,弥补了本地物资的不足,其成本要比从内地运进物资低得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br><br>中印边境中段,虽然高山耸立,但有19个山口,且海拔较低,易于通商。<br><br>1954年中印双方通商协议商定的10个通商市场,有六个在中段。 双方的边境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市场发展缓慢,划界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br> 第五、中段双方发展旅游潜力很大。 <p class="ql-block">岗仁波齐</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p> 西藏阿里普兰县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到神山圣湖朝拜是很多印度人一生的愿望,印度有14亿人,将给西藏阿里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这对于经济落后的阿里地区具有重要意义。<br><br>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入境人数非常少。<br><br>边界线不正式划定 ,基础建设不好搞。印度游客到中国旅游,要翻越雪山垭口 (强拉山口),徒步跋涉。边界划定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六、中段被占领土现状。 中段被占领土示意图 1,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英国1919年就占领了该地区) 2、然冲、拉不底(拉不底、香扎)地区。<br><br>1955年印度军队越过边境到香扎、拉不底测绘。1956年7月,印军入侵香扎、拉不底。1955年侵占了然冲地区。<br><br>3,乌热地区。<br><br>1954年6月,印军侵占乌热,1956年中印双方达成协议互不驻军,我军撤出,印军却在6月进入乌热。80年代我军恢复在乌热的巡逻,形成中印双方控制局面。 4、巨哇、曲惹地区。<br><br>1958年8月2日印军进入巨哇、曲惹、在曲惹修房设卡,占领了该地区。<br><br>5、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br><br>印度1958年侵占了曲宾,呆惹地区。 第七,、历史上中段冲突最少。<br><br>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克制态度。 1959年9月,周恩来总理宣布,1959年9月之前,印度占领的我国领土属于争议地区,以后占领的,中国政府不承认是争议领土。而中段被占领土属于时间线以前的范围之内,我国政府主张是谈判解决问题。<br><br>1962年中印战争,由于政治原因和气候原因,我军未对中段的印军据点采取军事行动。<br><br>印度的据点,沿边境我方一侧分散部署,互不联系,很容易被我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战后,由于印度顽固坚持错误立场,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经常经常入侵挑衅,发生了洞朗危机,加勒万河谷冲突,班公湖冲突等,而中段则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局面。<br><br>近年来,我国在中段边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边防实力,改变了被动的局面。 战略态势的变化,促使印度进行划界谈判。 第八,中段划界谈判的难点。<br><br>印度侵占中国领土已经70年了。<br><br>印度建立了公路,哨所,工事,瞭望塔,完善了基本设施,并且部署了大量的边防部队。<br><br>印度修建了居民点,命名了印度地名,实施了行政管辖。<br><br>印度建立了印地语学校,对居民进行了文化同化。<br><br>这些已成为印度在划界谈判中的筹码。 第九,以前为什么不解决中段划界的问题呢?原因在印度。<br><br>1950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不以领土为先决条件,举行两国之间的边界谈判。<br>但是印度坚持我国必须首先“归还”阿克塞钦,才能举行谈判。<br>对此,我国政府提出全面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一揽子计划,在东、中、西段,双方互谅互让,全面解决边界争端。<br><br>但是印度拒绝谈判。 印度不想受划界的束缚,还想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现在中印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印度一再坚持原有立场对己不利,所以不得不把划界谈判提到桌面上来。 第十,中印虽然达成共识,但仍前途莫测。中印双方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才能举行划界谈判。这还是要取决于印度的态度。